新婚夫妻第一夜,叫“合卺之欢”,新人私下还会偷偷练习

谈鹿欣声 2024-12-10 15:27:07

新婚夫妻第一夜,称为“合卺之欢”,新人还会私下偷偷练习。

在中国古代,婚礼不仅是两个个体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合卺之欢”作为婚礼中的重要环节,让古代新人们十分重视。

“合卺”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昏礼》,当中记载:“卺,合卺而饮,所以合体同尊卑,以系族也。”

这表明合卺仪式不仅象征着夫妻的结合,也是家族联姻的象征。

卺,是用葫芦制成的酒器,分为两个瓢,中间相连。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各持一瓢,交叉手臂共饮瓢中的酒,这一过程称为“交杯”。

饮毕,两个瓢被合在一起,象征着夫妻从此合为一体,不可分割。

最后,卺瓢被收藏,作为夫妻共同生活的象征。

所以,葫芦瓢,作为合卺仪式的主角,其形状圆润,象征着夫妻圆满和谐;中间相连,又寓意着夫妻永不分离。

卺瓢通常由葫芦制成,因为葫芦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子孙繁衍。

制作卺瓢时,会选择两个大小、形状相似的葫芦,寓意夫妻和谐匹配。

卺瓢上可能会刻有吉祥图案,如龙凤、鸳鸯等,寓意夫妻恩爱和家庭和睦。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婚礼,就严格遵守了古代的婚礼仪式,包括合卺之礼。

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中,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共饮合卺酒,象征着他们的婚姻得到了家族和社会的认可。

这场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力量的联合,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宋代,文人苏轼在其诗作中提到了合卺之礼,他在《和董传留别》中写道:“合卺虽云乐,交杯未免忧。”

这反映了文人对婚姻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新婚之喜的期待,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忧虑。

在明清时期,合卺之礼在民间婚礼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在为其子朱高炽举行婚礼时,也遵循了合卺之礼。

而在民间,合卺之礼更是成为了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礼,也有合卺之礼的描写,体现了这一仪式在民间的普及和重要性。

在古代,合卺仪式中也不乏一些趣事。比如,有一位新郎在合卺仪式前,为了确保不洒酒,竟然私下偷偷练习了好几天。

他在家里用两个小杯子模拟葫芦瓢,练习手臂交叉和饮酒的动作,直到能够熟练地完成而不洒出一滴酒。

婚礼当天,他的表现完美无瑕,宾客们都称赞他是个“合卺高手”。

“合卺之欢”不仅仅是指新婚之夜的欢乐,它还包含了对新婚夫妇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新婚夫妇之间的和谐、幸福以及共同面对未来生活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婚礼的形式和习俗在不断演变,但“合卺之喜”所承载的深刻含义和美好祝愿始终不变。

它就像一座桥梁,将过去与未来、个人与家族、爱情与责任紧密相连。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不忘初心,铭记那份古老而纯粹的情感,珍惜那份“合卺之喜”所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0 阅读:7
谈鹿欣声

谈鹿欣声

所谓温柔,不过是看用在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