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吊打的内娱,既丢人,也憋屈

蓝胖解说 2023-07-01 14:56:23

内娱唯一全开麦(bushi)舞台?

一场《湾区升明月》,使网友迎来远胜白玉兰奖的热闹。

港乐经典+情怀回忆+豪华卡司阵容,让刚刚办了第二届的《湾区升明月》风头无两,它既是明星在舞台上下一起狂欢的大派对,也是舆论的狂欢盛宴。

没错,是舆论,而非视听。

因为,晚会舞台在视听方面,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一边是博得满堂彩的港星。

从晚会开始到结束后的时间里,热搜几乎上演了港星彩虹屁连续剧。

情怀与惊喜并存,歌声与颜值齐胜。

有40+的张柏芝靠美颜碾压全场,港片时代的经典美女就是这么耐打。

有50+的李克勤成全场最佳,他的《红日》好听,唱功更耐听。

有75岁的汪明荃全开麦让人敬佩,阿姐带着岁月的声音,宛如老唱片再现。

已经晋级为“老爷爷男团”的温拿五虎,同样鲨疯了。

全开麦的港星气息赢了,真唱的港星,声音特色赢了,至于疑似假唱的那一波,颜值、情怀与舞台氛围感,至少有一样是能拿得出手的。

网友最终总结,港星赢麻了。

港片挣扎了十多年都没能挽回的口碑,港星们凭借一场晚会便轻松收割,事实证明,宝刀未老,能撑起港娱黄金时代的“老家伙”们,个个都是王炸。

而港星赢麻了所对应的,便是尴尬的内娱输惨了。

随手一搜,关于内娱明星的表现,基本都离不开“难听、跑调、破音、假唱”这几个标签,连算是年轻歌手里的TOP人气李宇春、华晨宇,也遗憾翻车。

唱功挺稳的几位,运气亦不怎么好。

实力唱将谭维维,虽然又稳又强,但把《刀剑如梦》改出了难听新境界。

吉克隽逸拿到了原唱歌手亲自操刀的“最难听版”《一生所爱》。

至于爱豆出身的明星,照妖镜下失去了华丽的偶像滤镜,平庸是主基调,如果不幸被归到难听行列,不少粉丝便会表示“假唱和难听二选一”。

GIF

网友:?这真不如不解释。

歌手应该是真唱与好听兼具,而不是让观众降低要求。

在大量内娱明星因为各种各样原因翻车的情况下,真正表现稳定的郁可唯、周深、张靓颖等人,已经没办法挽救内娱明星的口碑,群嘲扑面而来。

内地网友普遍感叹:丢人,真丢人。

过于惨烈的对比,让路人观众难以理解,对内娱的失望与批评再次到来,抨击离开修音滤镜全部现了原形,到底还要“堕落”到什么时候?

然,也有网友发现只有内娱挨批有些冤枉。

内娱翻车多,港星假唱也多。

以假唱多的去抨击全开麦多的表现不佳,是不是有失公平?

客观来说,这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偏颇。

但无论哪边假唱的更多,李克勤、谭咏麟、汪明荃等最让网友惊艳的真唱表演皆是由港星拿走,内娱明星几个假唱的舞台却仍旧平淡,舆论便会天然向他们倾斜。

在强的一波更强的情况下,很多细节都会被大众忽略,弱的那波就能被带飞,同样的,在强的那一波翻车更多的情况下,表现好的往往也会失了颜色。

相对而言,《湾区升明月》对内娱真正不公平的地方,其实在嘉宾选择。

《湾区升明月》嘉宾选择有一个规律,往往都是港台实力老将搭配内娱新生代,港台实力歌手搭配内娱演员,两个阵容平均水准在起点上,完全不一样。

以第二届为例,整个晚会内娱歌手里资历最深的,是几位超女……港星却是左麟右李,内娱选的演员是李晨、关晓彤,港星演员是刘德华、任达华、陈慧姗……

与当晚港台歌手同期或咖位接近的王菲、那英、韩磊、韩红等人一个没现身,甚至连张蔷、刀郎这一批相对冷门一点的老牌唱将也一个都没请,纯出年轻人。

如果两边都是出王炸,对比还会如此惨烈吗?显然不会。

论真实力的话,港娱能拿得出的好像也只有老牌艺人,巧了,内娱也是。

因为内娱不争气屡次让观众失望,再加上对立话题更容易拱火发酵,大家反而忽略了《湾区升明白》暴露的问题:华语新生代,一代差一代。

内娱垮是事实,但垮的不止是内娱

其实,《湾区升明月》也派出了不少新生代港星,但大众基本上都忽略了,比如,华晨宇翻车的舞台《大地》,便是他和大湾区乐队SupperMoment合作的。

对方的表现相对不拉垮,却也没有惊艳到让观众难忘的地步。

而港台新人在晚会上表现“翻车”的,按比例来算,一点也不比内娱少。

与赵传合唱《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新人歌手白安,可能因为太紧张,声音一直在抖,与她相比,只是在破音边缘徘徊的李宇春,还是技高一筹。

被视为港乐接班人的曾比特、炎明熹,是新生代里公认的实力派唱将没错,在其他舞台表现很好没错,可当晚的舞台,即使非专业观众都能看出是假唱。

他们俩连口型都没对上,是假唱经验不足?

如此表现若换成内娱明星,一个高位热搜是跑不了的,之所以被观众选择性忽略,因为港台区强的太多,新人被带飞,也因为知名度太低,没讨论热度。

显然,垮的从来不只有内娱,垮的是新生代平均水准,玩香港VS内地的PK对立意义不大,整个华语乐坛,都在靠老将撑着,这才是娱乐圈真正应该觉得羞耻的地方。

被吊打的内娱需要被嘲笑。

只有将短板明明白白地撕开,将他们身上的明星滤镜打破,才让行业的糊弄操作暴露出来,港台新生代乏力,不是内娱新生代实力滑坡的遮羞布。

也许舆论的声音没办法立马改变现状,却可以一点点动摇,批评比纵容来得好。

然,新生代平均水准一代差一代,更值得重视,整个华语乐坛都是如此,待“老家伙”们真正退场,哪一批人能撑起新的时代?不容乐观。

新生代的短板,各有各的硬伤

讨论新生代平均实力下滑原因之前,先分析一下制片方选择嘉宾阵容的原因,很明显,嘉宾的选择,都是港台老人搭内地年轻人或演员。

乍看不公平,但细想,又非常现实。

这个阵容的搭配,离不开名气与流量。

港台高光时代属于过去,《湾区升明月》又带着节目特定命题,注定大湾区老艺人与他们代表的作品才是主角,节目风格也集中在怀旧经典,情怀元素是基础。

然,大湾区老艺人的情怀回忆再强,可能也要向流量当道的现实低头。

搬一个网友统计的《湾区升明月》播放量,便一目了然。

即使整个晚会最出圈的舞台都是老牌港星之作,播放量前四名,都是内地流量明星的舞台,即使这些舞台,大多得到的评价都是普通、尚可、一般。

老牌港星的舞台,在分流与激发情怀回忆、实力话题上非常有效果。

比如第一届的林子祥,他全开麦真唱《敢爱敢做》便点燃过热搜,穿透力极强的嗓音让新生代望尘莫及,引发全民回忆老艺人唱功,感慨颇多。

但关注过第一届《湾区升明月》的观众应该还有印象,当时港星阵容几乎把王炸都拿出来了,即使第二届请来了徐小凤,也难掩盖嘉宾重复的问题。

如果一直重复,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毕竟,港乐经典怀旧这一卖点,已经被行业反复翻炒过很多次,再强大的怀旧情怀,新鲜感也会降低。

这时候,想追求热度的稳定,“流量”护航是个快捷手法,正如第二届。

即使大众反感流量噱头、矛盾对立,也不得不承认,第二届《湾区升明月》能引爆话题榜,港星高光表演是基础,内娱明星的人气却是实打实的导火索。

显然,港娱的短板,是青黄不接,只能出老牌艺人,内娱的短板,是新生代流量大于实力,像泡沫一样,看起来能撑门面,实则多数一戳就破。

打破僵局,还是要回归实力为王

港娱新生代无论实力还是人气没办法复印老一辈的号召力,甚至多数新人仍处于出圈困难的阶段,知名度最高的曾比特,连假唱都没引发多少人关注。

想要接上老一辈,需要港娱认清他们早已远离了黄金时代,自嗨没有用,培养能够出圈,能够在全国上市场站稳脚跟的新生代巨星,才能延续辉煌。

内娱新生代优势在于有大红的温床,内地娱乐圈的热闹与庞大市场给他们提供了轻松破圈的基础条件,但割韭菜式的推星,也不断降低着实力门槛。

或者说,让新生代失去了老一辈的自我管理决心。

当商业包装能够让娱乐公司轻松造星,实力便不再是他们选择艺人的核心标准,推星模式的改变,裹挟了大众的诉求,让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代不如一代的现状。

当粉丝努力为明星营造华丽的泡沫滤镜,用氪金代替大众认可时,不仅明星意识不到自己的短板,市场变化也会影响商业公司的取舍,形成推星闭环。

想要打破现状,只有行业与观众都回归实力为王的审美模式。

然,行业追求利益胜于艺术本身,观众又常常陷入粉圈模式,两边相互裹挟,未来如何打破这个死循环,很难预料,如今,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也只能期待未来会变了。

0 阅读:2
蓝胖解说

蓝胖解说

喜欢的记得点击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