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英歌舞:传统与呈现的落差,可总结出4点不足

李少闲看社会 2025-02-15 04:26:36

今年春晚舞台上出现潮汕英歌舞的身影,无疑是对传统艺术的一次有力推广,这值得肯定与赞扬。然而,从专业和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此次英歌舞的呈现,却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潮汕文化中,“蛇” 在英歌舞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象征着驱邪祈福、开拓先锋。在英歌舞表演中,舞者们的动作变化、方向转换以及阵形调整,都依赖于 “蛇” 的引领。可以说,蛇是一支英歌队的灵魂所在。今年恰逢蛇年,春晚舞台上的英歌舞却缺失了这一关键元素,着实可惜。这不仅让英歌舞失去了其核心的文化符号,也让整个表演在文化表达上大打折扣。

脸谱,是英歌舞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标识。英歌舞的故事源自《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营救卢俊义的情节,107 位好汉各自对应着独特的服装和脸谱,这些脸谱承载着人物的性格与身份信息。而且,脸谱必须由专业老师傅绘制,这是传承多年的传统。然而,此次春晚表演中,脸谱或是被面具替代,或是干脆缺失,这无疑破坏了英歌舞的完整性与文化底蕴。

在表演的主次安排上,此次春晚也存在争议。英歌舞在潮汕的祭祀和民俗活动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是 “引老爷” 时开路的先锋,寓意着扫除一切障碍,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在春晚舞台上,英歌舞沦为了伴舞,这对潮汕人民的文化情感和传统习俗来说,是一种不尊重。英歌舞的气势与文化价值,不应被如此弱化。

英歌舞融合了舞蹈、武术、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动作刚劲有力、步伐整齐华丽,充满豪迈之气。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需要开阔的户外空间来展现其磅礴气势,而舞台的局限性使得舞者们的动作无法完全施展,英歌舞的魅力也因此被削弱。

潮汕英歌舞登上春晚舞台,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传播机会。但此次呈现,由于对英歌舞文化内涵和表演特点的理解不足,未能展现出其原汁原味的魅力。希望未来在类似的舞台上,能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准备,让英歌舞以及更多的传统艺术,以最本真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 阅读:4
李少闲看社会

李少闲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