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患癌多年却获33个影帝奖,这位老艺术家一生只为演戏而活

胡柳依说 2025-01-14 17:05:21

在山东菏泽的一个普通农家,1954年2月20日清晨,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

父母望着窗外的大雪,满心欢喜地为孩子取名“雪见”,希望他能像雪花一样纯洁美好。

然而,幼时的雪见身体孱弱,常常被疾病困扰。

父母心疼不已,便将他的名字改为“雪健”,祈愿他一生健康平安。

谁也没想到,这个名字日后会在华夏影视的璀璨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无数后辈敬仰与追随的灯塔。

李雪健的名字逐渐为人所知,而他的演艺生涯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页都写满了执着、坚韧与对表演艺术的热爱。

时光流转,到了1964年,因支援三线建设,李雪健跟随父亲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旅程。

在贵州的中学里,学校的宣传队深深吸引着年少的李雪健。

那些宣传队员们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仿佛灵动的音符,在他的心间跳跃,点燃了他对表演的炽热渴望。

宣传队里大多是女孩,男演员稀缺,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李雪健机缘巧合地被选入了宣传队。

从此,他在校园的小舞台上开始了表演探索之旅,虽稚嫩却充满热情。

岁月匆匆,1976年,李雪健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他成功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话剧队,背上行囊,只身奔赴北京。

初到京城的他,如同大多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从最基础的龙套角色做起。

尽管身处舞台边缘,但他始终怀揣着对表演的敬畏之心,用心揣摩每一个小角色的特点与情感,默默积累表演经验,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在舞台中央绽放光芒。

那时的他已过而立之年,看着身边的同行或崭露头角或另寻他路,心中也曾泛起转行做美工师的念头。

但命运似乎总在不经意间为执着的人留一扇窗。

《渴望》剧组为寻找宋大成一角的演员四处寻觅时,有人向导演举荐了李雪健。

导演一眼看中了他脸上那憨厚朴实的笑容,以及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倔强劲儿,当即决定由他出演男主角。

《渴望》播出之际,大街小巷都在谈论剧中人物的命运。

无数家庭每晚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随着剧情的发展或欢笑、或流泪、或叹息。

李雪健所塑造的宋大成,仿佛是从生活中走来的真实人物,真诚与质朴直击观众心灵,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好男人的典范。

这突如其来的成功,犹如一道强光,照亮了李雪健前行的道路。

即便声名鹊起,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句“我是农村出来的,能混成这样,挺满足的”,彰显出他不忘初心的可贵品质。

在演艺事业的攀登之路上,李雪健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1990年,电影《焦裕禄》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了完美诠释这一伟大形象,李雪健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减肥之路。

他给自己制定了极为严苛的计划:连续3个月只吃白菜帮,每天睡眠时间压缩到仅仅两个小时。

终于,他成功减重30斤,以消瘦却坚毅的形象出现在了电影拍摄现场。

拍摄过程中,他全身心投入,将焦裕禄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电影上映后,许多观众都被深深打动,泪水悄然滑落。

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看到李雪健的表演后,也不禁动容落泪,感慨道:“真是难为了雪健。”

而李雪健也凭借这一角色,一举斩获当年金鸡奖与百花奖的双料影帝。

在领奖台上,他真挚地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这句话赢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不仅是对他演技的认可,更是对他高尚艺德的赞扬。

在商业代言的洪流面前,李雪健坚守原则底线。

然而,8年后,他在《搭错车》中饰演了一位哑巴父亲。

当电视剧杀青后,有记者提及此事,本是一句无心之问,却让李雪健羞愧得满脸通红。

回到家中,他独自静坐许久,内心充满了愧疚。

在他心中,演员的责任与艺术的纯粹远远高于金钱的诱惑。

命运的风雨总是无情地袭来。

2000年,李雪健不幸患上了鼻咽癌。

这一噩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生活和事业上。

当时,《中国轨道》的拍摄工作尚未完成,而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说话变得越来越吃力,听力也严重下降。

化疗的过程极其痛苦,身体的各项机能受到严重影响,脖子因放疗开始溃烂,毛发也全部脱落。

在病房里,他望着窗外的世界,眼中满是对生活的眷恋和对表演的不舍。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被摔在地上的活鱼,虽然生命还在,但内脏已被摔烂,生不如死。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他甚至产生了放弃表演事业乃至生命的念头。

然而,朋友的支持如同明灯,给予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好友田壮壮得知他的困境后,打来电话鼓励他。

在电话里,李雪健泣不成声,田壮壮心疼不已,挂掉电话后迅速写了一封信传真给他。

信中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我们都知道你很痛苦,这是我们健康人理解不了的痛苦。

可再难有我们创业的时候难吗?

你缺少了人起码的精气神儿。

你是个男人,没有精气神儿哪儿行?”

这些质朴有力的话语,斩断了他内心的迷茫与绝望,将他从深渊中唤醒。

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重新振作起来,重返镜头前,因为在世界的另一边,还有无数观众在翘首以盼他的归来。

在家人和朋友的悉心陪伴与支持下,李雪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病魔。

2004年,他再次回到了观众的视野中。

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他对表演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既然活着,就要继续认真地演下去。”

他深知观众的珍贵,曾感慨道:“我能活下来,是亏得观众救了我一命。”

在他患病期间,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来到他的病房,眼中满是期待与希望,对他说:“叔叔,我妈妈和你得的是一样的病,你能在我妈妈面前笑一笑吗,谢谢。

祝您以后演更多更好的戏。”

这简单的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进了他的心田。

此后,每当他接到新角色,那个孩子的面容就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激励着他在表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病愈后的李雪健,虽然听力依旧不佳,但他为了演好戏,想出了独特的应对方法。

每次演戏前,他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将对方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凭借着对台词的熟悉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看对方的口型便能准确知晓对方的话语,从而保证表演的流畅与自然。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他的表演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始终如一的质朴作风和真诚笑容。

在各类公共场合中,李雪健总是身着朴素的服装,而衣服上那枚鲜红的国徽却格外引人注目。

对他而言,这枚国徽不仅仅是一个装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耀与责任,时刻提醒着他作为一名演员的使命与担当。

在2017年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当他获得“中国最佳表演艺术奖”时,他缓缓地走向舞台,步伐虽略显蹒跚,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激动与感恩。

他面向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后,真诚地说道:“把这个奖颁给我,我挺激动的,很让我难忘。

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的选择,也是我的追求。

我在这里谢谢给我投票的观众,这个奖杯来的不容易,我会好好珍惜。

谢谢大家。”

那一刻,台下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胡歌在2016年的金鹰艺术节上,在上台领奖前,特意走到李雪健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并在其耳边轻声说道:“受之有愧。”

这简单的四个字,蕴含着胡歌对李雪健的敬重与钦佩,也反映出李雪健在演艺圈中的崇高地位。

胡军也曾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高度评价李雪健:“他是中国唯一一个获得大满贯的影帝,但生活简朴,为人低调。

他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一句‘我这个人不会讲话,我想说的话全在我演的角色身上’。”

如今,年过六旬的李雪健,出道40年斩获33次影帝,堪称演艺界的传奇人物。

他虽在艺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生活中却始终保持着低调朴素的作风。

面对名利的诱惑,他如同一股清泉,淡泊名利,不为所动。

在他心中,艺术的世界才是他真正的精神家园,在那里,他是富足而高贵的。

他曾坚定地表示:“别让人家瞧不起演员这个行当。

我有能力做到自我,我尽量不给这个演员职业加污点,这也是一种责任。”

正是凭借着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他在六十四年的人生岁月中,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角色。

这些角色背后所蕴含的付出与汗水,虽不为人所见,但却如同一座座宝藏,深深地埋藏在观众的心中,成为激励无数人追求梦想、坚守信念的强大动力。

0 阅读:0
胡柳依说

胡柳依说

胡柳依说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