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首五言绝句,语中留深意,情境优美,美到极致,值得一生品读

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2024-08-17 11:43:3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王维在其山水诗中倾向于营造宁静幽谧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描绘静谧的景象,但是通过引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元素,诗人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更加凸显了春涧的宁静。这种创作手法充分展示了诗人的禅思和禅趣,让人感受到静谧中的生动和冥想中的灵动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诗人曾充满期待地奔赴长安,但现在却带着被冷落的怨愤情绪,南下吴越。此刻,他独自一人,面对着四周空旷、江水悠悠、明月和孤舟构成的景色,不禁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涯、对故乡的思念、事业的挫败、理想的破灭以及人生的曲折,这些复杂的情感纷纷涌现,涌上心头。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刘禹锡《秋风引》

这首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主要表达的是旅途中的思念之情和渴望归家的心情。虽然秋风的真实存在无法追寻,但它的影响却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们。当风吹动树木,落叶飘零,仿佛无形的秋风已经来到院落,在耳边吹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怀念故乡的情感常常与那些我们过去生活中紧密相连的人、事、物交织在一起。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熟悉的景色,甚至地方习俗,都值得我们去怀念。但有时候,恰恰是那些看似普通、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比如窗前的寒梅,会引发我们深深的怀念之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命运多舛,社会矛盾尖锐。尽管李商隐胸怀壮志,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倍感失落和伤感。这首诗就是他伤感情绪的真实写照。

诗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诗,表达了李商隐深深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无奈。他看到夕阳西下,虽然夕阳非常美丽,但它的存在却预示着夜晚的降临,生命的终结。这种美景只是短暂的,终究无法持久。这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和时代的无奈感,他看到这个时代虽然美好,但却是短暂的,无法逃脱衰败的命运。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

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怨恨情绪,然而却通过暗示和意象的运用,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怨和忧虑。它的艺术效果独特,虽然不直接表达怨意,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愁绪满溢,情感深厚。这种表现方式使诗歌具有了深邃、悠远的艺术美感。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春末夏初的美景无疑让人心醉,然而,时光的流逝和归途的遥远不仅没有引起我游玩的兴趣,反而勾起了我漂泊的伤感。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以欢乐的场景来描绘悲伤的情感,只有极度描绘春光的宜人,才能凸显出诗人对归家的渴望。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有人认为,诗歌应避免以生硬、枯燥和抽象的方式阐述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诗歌中不能阐述和宣扬哲理。

就像这首诗一样,它巧妙地将道理与景物、情感融为一体,让读者感觉不到它在单纯地讲道理,而是让道理自然流露出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唐·李贺《马诗》

这首诗以马为载体,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平定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在广袤的沙场上,月光洒下一片白茫茫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在月光下矗立,寒气逼人的战场成为英雄施展才华的舞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经历了第二次被罢相。他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并退居在钟山。在这个时期,作者孤独和艰难的处境与那些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有着相似之处。他以朴素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诗,尽管表面看起来十分平实内敛,但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意境,让人耐人寻味。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宋·陆游《柳桥晚眺》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创作的,通过描绘听到鱼跃、等待鹤归和闲云等景物,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整首诗描绘的是黄昏的景象,小浦、横林、闲云三个景象依次渐行渐远,都是眺望的结果。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他希望能造福于人民,但现实却让他只能像闲云野鹤般无所作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王维《鹿柴》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深邃而光明的境界,这个境界反映了作者在深度禅修过程中的顿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声的静寂和无光的幽暗是显而易见的,但有声的静寂和有光的幽暗则较少被人们所察觉。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唐·金昌绪《春怨》

正做着美梦,该死的黄莺,真的烦透了。这首诗虽然只讲述了单一的主题,但每一句都为读者带来一个疑问,并由下一句提供解答。然而,解答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使整个诗歌充满了层次感和复杂性。这就像剥开香蕉和笋一样,每剥一层都会发现下一层还有更多令人惊喜的细节。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诗人于旅途之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突然听到蝉鸣声,于是他停下歌声,跳下牛背,试图捕捉这只蝉。这一幕自然纯真、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及活泼自在、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深深地触动了诗人,激发了他的诗兴。这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和率真不做作的个性,正是诗人“真性情”的表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雪”这个字几乎充斥着整首诗。“千山”、“万径”都被雪覆盖,使得鸟儿不再飞舞,人的足迹也消失不见。船篷和渔翁的蓑笠上也都是雪。然而,在这个寒冷而寂静的环境中,那位老渔翁却毫不在意天气的严寒和雪的巨大,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专心致志地钓鱼。尽管他的形体看起来孤独,但他的性格却表现出了清高和孤傲的特质。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虽然这首诗在表面上看似没有使用华丽的色彩和复杂的修辞手法,但实际上它通过自然、鲜明的色彩和浓淡相宜的描绘,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青松郁郁,白云悠悠,这些形象和色调与隐者的身份完美契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简洁而真实的描绘。换言之,这首诗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但却以其朴素而真实的表现力,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这首诗描述了隐士的自在生活和特殊趣味,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独自静坐、弹琴歌唱的安逸场景。诗人使用简洁优美的词汇,传达出他宁静淡泊的心境,展现出一种清幽宁谧、高雅脱俗的美妙境界。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唐·王勃《山中》

诗人对长江的感情是复杂的。长江本身并没有悲伤的情感,然而诗人却对其投射了深深的悲感。长江的川流不息和无休止的奔腾,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重与不快。诗人已经离开了他的故乡很久很久,他的内心因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而变得格外悲伤。秋风的凄凉和落叶的飘零,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那寺院的暮钟声声回荡,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思绪;灵澈的背影在青山中独自归去,引发了诗人的归乡之情。诗人倾听着远处的钟声,目光追随着远去的灵澈,内心充满了向往和神往,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王之涣《送别》

王之涣在长安城外与朋友告别时,正值杨柳繁茂的春季。他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这首《送别》。这首短小精悍的诗歌,虽然语言浅显却寓意深远,生动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感。全诗没有直接提及送别的主题,但每一句话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简洁而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唐·王昌龄《送郭司仓》

淮河的春潮夜夜高涨,诗人们常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潮水代表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描写方式形象具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绪具象化了。这样一来,诗人的思念变得更加生动和可视化。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强烈情感,同时也更好地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复杂性。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白居易的诗歌常常从生活的细节中寻找灵感,他以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视角,提炼出人性的温暖和美好。他的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往往能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让人陶醉其中。就如同这场痛快的畅饮,尽管屋外大雪纷飞,但室内的温暖与光明却使人忘却寒冷,身心愉悦。这样的场景不仅令身体感到舒适,更能唤起人心中的温情与美好回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这首诗充满了少年的热情和青春的气息,它表达相思之情,虽然没有直接表白,但是通过句句不离红豆的描述,以及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读起来非常明快自然,但同时也需要细心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情感。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唐·李白《怨情》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孤独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她心中充满了爱意,但却用“恨”来表达。这个恨,其实是对爱之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她所思念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但却不知道该恨谁。这首诗通过几个点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平凡的情景,但却留下了无限的遐想。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诗人在子规的叫声中逐渐平静了归思,心情开始变得轻松。这时,他瞥见庭院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产生了某种感触。他并没有明说这种感触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种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含蓄,让读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这幅山中冬景的画作,色彩斑斓且鲜明,充满了诗意和美感。画面中的小溪、白石、红叶以及山间小路和无边的浓翠,构成了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画卷。这幅画作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萧瑟和枯寂,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梦幻般的美丽。读者在欣赏这幅画作时,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的梦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全诗意境空蒙,诗风清新明快,写法新颖独特,让人倍感新颖和惊叹。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冬日夜晚,诗人在山中投宿的所见所感。诗中前两句描写了诗人看到的山村景象,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进入宿主人家后的情景。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精炼的诗歌,同时也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画作。通过短短的二十个字,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了寒冬夜晚山村和雪中借宿者的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寒冷的冬夜和山村的宁静与安详。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唐·白居易《遗爱寺》

这首描绘优美风景的短诗,巧妙地将石块、溪流、鲜花、鸟儿和清泉等多种自然元素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清新亮丽、充满生机的图画。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在诗中的一系列动作,比如欣赏石块的灵姿,搜寻溪流的源流,欣赏鲜花的艳丽,聆听鸟儿的歌唱,以及感受清泉的沁凉,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崇敬之情。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唐·李白《夜宿山寺》

这首诗以其平易自然的风格,却令人惊叹其奇妙之处。没有使用任何生僻的字词,但每一字都充满了力量和震撼力。诗人从童稚的想法中选取素材,然后巧妙地融入诗中,让人感到充满趣味和创意。全诗仿佛是一幅返璞归真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的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赞美自然风光,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诗中深刻地表现了人世间的深重孤独之情,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剧气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全诗都是在描写景物,没有直接表达情感,但实际上每一句都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每一句诗都在通过景物来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与景物相互交融,形成了深刻的艺术效果。正如王夫之所说,这首诗是“情中景,景中情”,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情感。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在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沉迷于鲈鱼的鲜美味道,然而他们却无法体会到在风浪中捕鱼的艰辛和危险。这种对比强调了人们往往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或者只看到表面的美好而忽视了背后的付出。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更加关注那些为我们提供物质和精神食粮的人,不要忘记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元稹《行宫》

这二十个字,把地点、时间、人物和动作都生动地展现出来,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画面。通过描绘孤独、冷清的景象,以及诗人独自闲坐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倾向。这些词语不仅勾勒出当时凄凉冷落的氛围,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身世、盛衰的感慨,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2 阅读:274

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简介: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