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开始选择五一出游目的地,那一定要选一个没太多游客、又有内容的目的地。毕竟好不容易有假期,花了时间精力却挤在人堆中,浪费在一次又一次的排队上,那假期体验真的太差了。如果你是从北京出发,那高铁一小时出行圈中,定州或许没有那么热门,但是却能给人无数惊喜。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定州的名字,但一定听过五大窑之一的定窑。定窑的窑址就在定州曲阳县,所以才名为定窑。


定州迄今已有5000年文明史,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在此筑城。公元前506年,白狄鲜虞部落在中人城(今唐县西北的粟山)建国,史称“鲜虞中山”。此后的战国中山、两汉中山、后燕纷纷选择在这里定都,定州也成了一座“三朝古都”。

北魏之后历朝历代,或在定州设置总管府、大总管府,或设州、郡、府。直到1914年,定州被改为定县,属保定道。现在的定州是河北省辖县级市,由保定代管。

在那条太行山东麓的“古都大走廊”上,除了熟知的正定、保定、北京,其实定州也是其一。在华北平原探寻文化之旅,定州是一座绕不开的城市。

定州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历史文化遗产,仅定州城区核心地带就有7处国保单位——
定州开元寺塔 国一
定州贡院 国五
定州汉中山王墓 国五
大道观玉皇殿 国六
晏阳初旧居 国六
定州清真寺 国七
定州文庙 国七
它们可以组成一个非常棒的人文行程,且密集到点与点之间可以步行完成;这里也汇聚着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的老城就一个时空胶囊,让穿行其间的人们时不时与汉雨宋风相遇。终于明白了那句宣传口号: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来河北!

河北三宝“沧州狮子定州塔,真定府的大菩萨”,其中这定州塔指的就是定州城区当仁不让的地标建筑,一座屹立千年的“瞭敌塔”——开元寺塔(俗称定州塔)。

定州在北宋时宋辽之间的边陲重镇,也是防御契丹南下的重要据点。这座塔始建于公元1001年(宋真宗咸平四年),彼时宋辽关系剑拔弩张,因此它不仅是存放经书舍利的佛塔,83.7米的高度相当于30层现代楼房,正是为了勘察敌情之用。

定州塔是中国现存四座80米以上的古塔之一,也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在现存砖木结构的古塔中,要属83.7米的定州塔最高。中国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赞誉其为“中华第一塔”。

虽然在定州很多地方能遥望定州塔,想要近距离参观一些细节的话,可以走进塔院内部近距离观摩;或者直接登临古塔(每日名额有限)一览燕赵风云,并欣赏塔内保留着的被称为“宋代建筑彩画重要遗存”的斗拱彩画,以及被梁思成先生赞誉为“宋式天花之佳作”的砖雕平綦,宋元明清的碑刻和多处名人题记等诸多历史遗存。

贡院建成于清朝,这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科举考场。在贡院举行的考试,是清代定州所辖区域内的考生考取贡生和秀才的科举考场,也是举行岁试和科试的地方。百来年定州贡院总共出了33名进士,227名文武举人;数不清的学子在这儿实现了“鲤鱼跳龙门”,完成了从平民到朝臣的转变,就此走向了人生的辉煌时刻。

贡院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魁阁号舍,这是全国独有的连体式阁楼,有独特的半四角攒尖结构建筑风格,形似大鹏展翅,一飞冲天。二层供奉“魁星点斗”塑像,象征文运昌隆,考生入场前会先参拜魁星,祈求一举高中。


号舍内部空间庞大,可容纳考生百余人,按《千字文》“天、地、玄、黄”顺序编号。当年莘莘学子在此奋笔疾书时,考官会站在二楼的小平台上,360°无死角监考。


位于刀枪街路,原为唐天佑寺,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是河北省现存最大、也是北方保存最好的孔庙之一。历史上曾称作府学、州学或学宫,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

现存刀枪街路北三路建筑及路南的节孝祠。单体建筑23座,有东、西、中三个院落,东部主要建筑有崇圣祠和魁星阁;中部主要有棂星门、戟门和大成殿;西部主要为明伦堂。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格局,均为清代风格。文庙平时游人不多,殿宇院落之间曲径通幽,庭院深深。



踏入棂星门就能看到两棵古槐树,东槐形如舞凤,西槐似盘龙,老树虬枝,尽显沧桑。据记载它们为苏轼在定州任刺史时所植,古槐标志牌上显示的树龄距今930年,与苏轼来定州的时间正好吻合。清康熙年间,“东坡双槐”被列为定州八景之一。

现在两棵古槐树的下半截基本已经空了,但是侧面长出的两条枝干却枝繁叶茂,树冠从四周蔓延开去,生命力在岁月流转中传承。

大道观始建于元代,曾经地如其名,规模十分宏大;后来经历战火,明正德年间复建了关帝殿、雷云殿、玉皇殿、老君殿等殿宇,如今仅存玉皇殿。

颇具元明风格的玉皇殿质感古朴沧桑,让人想起了山西那些低调千百年的古建筑。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屋前设抱厦;庑殿顶极富特点,抱厦与庑殿顶合二为一,在结合处仍能看到两者分界,从前面看颇有气势。


前廊两山墙墀头用琉璃砖雕刻,阳光下熠熠生辉。


殿内的减柱造和短屋脊仍能看出元代建筑的影子。最有价值的是四壁明万历年间所绘的沥粉贴金帝王出巡图,虽然已有些漫漶不清,但仍然难掩精彩。



仅需5元,就能进一个汉墓地宫,对古墓爱好者来说简直是超值体验。

定州汉代属于中山国的封地,两汉时期共埋葬了175座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汉墓,大部分都在定州,目前汉墓有封的仅55座。上世纪早期考古认为此地是中山靖王刘胜墓,结果满城汉墓发掘才发现是个乌龙。这个汉墓的主人至今是个谜,根据目前的考古所得信息,只能推测大概率是东汉中山简王刘焉的墓。


院落中央的地面建筑是个简易的展厅,内部两侧就是出入地宫的楼梯。地宫不大,远远没有西汉中山靖王的规模,可能到了东汉国力日下。墓室为石椁砖室墓,包括墓道、东西耳室、前室中室后室等部分,后室陈列着棺椁与鎏金铜缕玉衣的复制品。记得抬头看,墓顶有字。


参观地宫可以轻松实现包场,十分有沉浸感。从地宫出来后可以观摩一下周边的石刻展品,包含了定州古建筑修缮的记载,古中山国碑以及后方的黄肠题凑石,苏轼的雪浪斋碑等。

又称礼拜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八年(1348年)。经过历代重修,目前是我国四大最古老清真寺之一。

不同于其他清真寺,定州清真寺的整体布局和部分建筑形式遵循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四合院式布局、垂花门楼等;而礼拜大殿的朝向、后窑殿的半圆拱顶以及装饰,又呈现了鲜明的伊斯兰建筑特色。


礼拜大殿为院内主体建筑,前庑悬挂着乾隆皇帝的御书“开天古教”匾额。一旁是元至正年间的《重修礼拜寺记》,是最早将“回回”称谓与伊斯兰教相联系的石碑。



礼拜大殿的后窑内部为半圆拱顶无梁殿,为元代遗物,是国内砖无梁殿已知最早的实例,可惜普通游客不能入内一观。

晏阳初先生是四川巴中人,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于1926年从美国归国后,将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作为乡村教育实验基地,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先河。当时,晏阳初因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与陶行知并称为“南陶北晏”。

其故居在定州塔与定州博物馆之间,大门面朝车水马龙的中山东路,内部却十分清幽。旧居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布瓦硬山式屋顶、四梁八柱承重结构。原由东、西、南院及西跨院组成,现仅存西院生活区,仅为原建筑群的五分之一。


现存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采用布瓦硬山式屋顶、四梁八柱承重结构,属典型北方民居风格。原由东、西、南院及西跨院组成,现仅存西院生活区,内部展示了晏阳初先生使用过的家具,办公用品以及部分手稿、照片等史料,直观地体现了平民教育先驱的朴素生活与工作环境。



一个县级市居然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国内也属罕见。并且在“上交”省博诸多文物之后,依然有十分可观的五万余件馆藏,且不乏重磅的禁止出境文物,实在难得,不愧是县级博物馆天花板!

馆内开放3层,主要参观区域在2-3层,设有“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天下大白”、“尘外千年”、“金翠明珠”、“故乡星空”等主题展厅;以汉代王陵藏珍、北朝造像精品、塔基地宫瑰宝、定窑瓷器精华、明清首饰集锦为主要展览内容。

其中有国宝三件,分别为东汉青玉龙螭衔环大玉璧、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后面两件为永久禁止出境文物。



在参观完定州一众文物古迹之后,最后打卡定州博物馆,对定州的历史风物会有一个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堪比整个定州之行画龙点睛之笔。

夜幕降临,定州塔华灯初上,周边的崇文街、开元寺大街、宋街、众春园等仿古建筑群亦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古城一改白昼素雅隽永的人文氛围,变得热闹喧嚣起来;无数光影交织下,生动满盈的市井烟火将夜晚点亮。一座从时光中走来的千年古城,悄悄换了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