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粉丝的我爆个瓜,刚在朋友圈看到一个笑话。
电影《蛟龙行动》上映第三天,于冬破防了!直接在工作群里发飙,说观众眼睛都被粘住了,看不到好电影。看到这条消息,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作为一个跟了十多年电影市场的老观察者,我越发觉得这届电影人有点搞笑。做烂片也就算了,还要怪观众不买账,这不是典型的甩锅式破防吗?
别说观众眼睛被粘住了,说实话《蛟龙行动》这部片子,真把我看懵了。这片子从开拍就开始高调宣传"保密",搞得跟拍什么机密项目似的。好家伙,保密工作做得太到位了,连观众都帮着保密,愣是没人出来透露剧情。你们知道为啥吗?因为根本记不住啊!
张涵予在片中演了个外强中干的潜艇长,说是多么厉害的角色,结果全程在那瞎指挥。李晨演的副艇长说啥他都不听,活生生把一个戏骨演成了工具人。最绝的是,在深海命悬一线的时候,这位艇长不去想办法救人,倒是掏出口琴吹起来了。这段戏让我想起《无间道2》里梁朝伟弹钢琴那段,只可惜学了个寂寞。说到这,有人可能觉得我在带节奏。不不不,我说的都是实话。
你看那反派,搞了一堆大动作,又是叛国又是勾结的,就为了搞个伪装成自然灾害的阴谋。这动机说出来我都觉得尴尬,跟小学生编故事似的。林超贤导演啊,你咋了?《红海行动》拍得那么燃,这次怎么拍成了这样?三秒一小晃,五秒一大晃,全片晃得我头晕眼花。我理解你想展现核潜艇的真实感,但观众又不是榨汁机,你这么晃是想把观众的脑浆都给晃出来吗?最搞笑的是,片子上映前,博纳疯狂营销,搞得跟多厉害似的。结果一上映,口碑直接暴雷。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真相:《红海行动》成功是因为用心做电影,《蛟龙行动》失败是因为光想着捞钱。现在于冬急了,开始怪观众不识货。讲真,这招数也太low了。我倒觉得观众挺给面子的,既没有到处吐槽剧情,也没有疯狂差评,安安静静地完成了"保密"任务。这不正是你们想要的效果吗?说白了,观众的钱包才是最诚实的。
你拍得好,我掏钱。你拍得烂,我省钱。这很合理吧?所以,别再骂观众了,还是想想怎么拍好电影吧。要不然,以后观众不仅会帮你保密,还会帮你省宣发费用呢。毕竟,这年头,观众的智商可都在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