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妆|姚永斌:中国化妆品原料发展新路径思考

妆库 2025-02-19 17:39:32

2月19日,中国国际化妆品、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原料展览会 (PCHi2025)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拉开大幕。在当天下午的主论坛上,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妆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兼综合信息部主任姚永斌发表了题为《中国化妆品原料发展新路径思考》的演讲。以下是主要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阅,仅供行业参考。

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发展概况

2024年,全球化妆品销售额达到了约45000亿元(约合6000亿美元),据欧睿国际预测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5.8%。其中,亚太地区贡献率预计提升到46%。从竞争格局来看,国际龙头企业如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主导了高中端市场。与此同时,日韩企业也在细分领域占据了一定优势。不过,中国本土企业如珀莱雅、自然堂、上海家化等正在崛起,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再看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2023年,全球化妆品原料销售额达到3500亿元(约合5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4200亿元(约合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6%。其中,活性肽原料、染发剂原料等细分领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从区域分布来看,欧洲和北美分别占据28.82%和27.02%的市场份额,而亚太地区则以34%的份额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尤其是中国市场,消费升级推动了高端原料的需求。巴斯夫、帝斯曼、亚什兰、路博润等欧美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日清奥利友、日光化学等,专注精细化工领域。中国本土代表企业有万华、海科、滨化、华熙生物、科思股份等,逐步进入国际供应链。

展望未来,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将呈现“高端化、功能化、绿色化”的三重升级趋势。活性肽原料、植物提取物和生物技术原料等领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需要突破核心原料技术壁垒,借力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化妆品原料发展现状

聚焦中国化妆品市场,202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10445.45亿元,增长率为3.61%,其中国产品牌占比为52.3%。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至10738.22亿元,增长率为2.80%,国产品牌占比提升至55.2%。这表明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增长,龙头企业效应不断增强,同时,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投入营业额占比甚至已超过国际品牌。

在化妆品原料方面,2023年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达到619.09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年均5%的复合增长率。消费升级和产品功效需求的提升是主要驱动力。其中,活性原料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2023年国内活性肽原料增速达40.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约20%)。含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122.1亿元,同比增长27.06%。此外,天然/有机原料的需求也在显著增长,2024年新增国产备案原料如雪莲培养物、N-乙酰神经氨酸等,体现了生物技术创新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国际原料巨头依然占据中国高端市场,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生产工艺和检测体系相对落后,特别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导致高端原料依赖进口。不过,政策支持正在不断强化。新原料3年监测期制度倒逼企业规范化研发,环保导向推动天然环保、可再生原料的开发,限制高污染工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新原料备案方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原料发展迅猛。2021年至2024年新增备案原料数量分别为6个、42个、69个和91个(其中1个注册)。2024年新增备案“植物”原料42个,第一次超过化学原料(32个),中国植物原料迎来了“备案潮”。

中国化妆品原料面临两大主要挑战:1、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附加值较低;2、高端原料依赖进口,合成技术有待突破。三大核心挑战:1、技术短板;2、国际竞争压力;3、消费者信任。

中国化妆品原料发展机会

中国化妆品原料行业正迎来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植物提取与生物技术领域有望成为全球创新的新引擎。未来3-5年,随着国产替代的深化和高端原料研发的突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具体来看,中国在植物/中草药资源开发与应用、海洋资源原料开发、透明质酸的全球优势、肽类与NMN成分领跑优势、合成生物技术原料开发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此外,化妆品原料的资源优势与产业集群优势、供应链及中国制造成本优势,以及文化自信与国潮崛起等因素,都将为中国化妆品原料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技术创新方面,植物提取物、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递送技术与制剂创新以及AI技术的应用,都为中国化妆品原料的突破提供了新的路径。特别是AI技术,不仅可以快速筛选潜在原料、预测原料活性和功效、设计全新分子结构,还能实现精准验证功效、优化原料组合、个性化原料定制以及市场趋势预测和产品定位。

在辅助原料方面,其市场使用占比约为10%,主要包括香精和香料、颜料和色素、防腐剂和抗氧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稳定剂以及水溶性高分子。目前,中国在辅助原料领域的标准和质量已经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完全可以实现国产替代。

在活性物原料方面,其市场使用占比约为10%,涵盖了保湿类(如透明质酸)、甘油、美白类、抗衰类、舒缓修复类和防晒类等多种成分。中国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透明质酸效应。中国不仅能够与国际水平并跑,部分领域甚至可以实现领跑。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活性物原料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化妆品原料发展新路径思考

关于中国化妆品原料的发展新路径。这需要我们在政策创新、技术突破、标准完善及市场驱动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

一是,政策机制优化:以2月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为蓝本,构建创新友好的制度环境,这是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允许新原料与关联产品同步申报注册备案,打破传统“串联式”流程,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同时,根据原料的创新程度和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优化低风险原料的审评要求,提升监管科学性。设立区域性审评技术服务中心,提供全链条技术指导,并通过优先审评通道支持现代科技与传统资源结合的创新项目。此外,建立动态沟通机制,及时指导、解决企业研发中的共性问题。 完善新原料安全监测期管理,允许工艺改进不影响已上市产品的销售,并通过不良反应监测和跨区域协作强化风险预警。

二是,技术创新驱动:聚焦天然资源与生物科技,深度开发中国特色植物资源,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成为原料创新的重要方向。推动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微生物发酵产物和海洋生物提取物因其高效性和安全性成为研发热点。纳米技术则通过提升原料的渗透性和稳定性,增强产品功效。研究动物试验替代方法,秉承“减少、替代、优化”原则,推动体外人工皮肤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替代技术,减少“伦理争议”并降低研发成本,同时提升检测效率。

三是,标准体系与基础研究:建立原料标准,提高原料质量稳定性,保证原料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国家药监局成立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优先制定高风险、高用量及特色原料标准,对标国际标准,并跟踪国际标准动态,提升中国原料的国际竞争力。基础研究是源头,是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成果转化则代表落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表征。强化原料机理研究、功效验证及安全性评价,推动产学研(平台)合作。建立新原料信息档案,整合研发、生产和监管数据,通过数智化分析优化原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为行业提供趋势预测服务。国家药监局《公告》提出的原料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也是为中国化妆品原料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四是,市场与国际化: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消费者对安全性、功效性及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原料向天然、绿色、高效方向升级、迭代。通过国际化合作与竞争,吸引国际企业合作,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本土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议价能力。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实现知识增值和技术创新。整合原料企业、科研机构及终端品牌资源,形成“原料研发—产品应用—市场反馈”的闭环生态,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五是,政策与资本:释放政策红利,备案制改革加速创新转化,新原料备案加速,功效检测标准化;专项政策引导技术方向: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合成生物学支持、绿色监管与标准升级。风险投资激活早期技术:如合成生物学赛道、植物原料创新;产业资本布局战略协同:国际巨头入局,企业加码原料研发,布局独家成分;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如东方美谷功效植物原料研究中心。政策与资本的协同,正推动中国化妆品原料从“跟随式创新”转向“源头创新”。未来需通过定向政策激励+产业链资本整合,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商业应用”的全生态闭环,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六是,建立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中国化妆品原料产业集群需以“区域特色+技术突围+资本赋能”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打造“原料研发-中试-产业化”闭环生态,最终实现从“成本优势”向“技术品牌双驱动”的升级。

七是,建立消费者信任文化:构建透明化原料信息体系,加强科学传播与消费者教育,建立开放式研发沟通平台;定期举办科学传播与消费者教育;针对工程师与配方师的培训;实施第三方权威认证背书,联合国际检测机构发布原料安全报告,推动本土认证标准国际化。鼓励媒体开设科普专栏,对使用方及消费者传播原料的科研、标准、安全、效果等方面的知识。建立信任体系,推动伦理化商业实践,普及智能检测工具,开展开放式科研协作,构建化妆品原料的消费者信任文化需形成“透明溯源-科学沟通-伦理实践-技术验证”的四维体系。

八是,创新发展与应对策略:突破技术瓶颈,针对新原料研发周期长、转化率低的问题,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探索政府-企业联合基金等扶持模式。平衡创新与安全,在简化审评流程的同时,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不良反应追踪体系,确保消费者安全用妆权益。培养跨学科研发复合型人才,建立专利保护机制,激励原创性突破。

展望未来,中国化妆品原料将在科技创新、AI研创、大数据配方设计等方面不断突破。我们有信心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应当努力成为全球化妆品原料的标准制定者、制造基地和贸易中心。

‍(本文由中国香妆融媒体根据演讲者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本文由中国香妆融媒体授权转载 )

/// END ///

原创 姚永斌

转载请注明原链接/出处

合作 laoduoyuya|头图 现场实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