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后有人提议叶剑英致悼词,叶帅严词拒绝:只有一人合适

抢我媳妇别想跑 2022-07-22 17:31:42

他胸怀天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凌云壮志,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

他日理万机,为中华之未来而奔走;

他鞠躬尽瘁,为中华之今日而后已;

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

他说“我是人民的总服务员,要为人民服务而死”

叶剑英和周总理的革命情感

1975年9月之后,周总理的病情急转直下。

在住院期间,和周总理见面次数最多的人,除了邓小平,就是叶剑英。

1938年10月周恩来、叶剑英在长沙。

每隔几天,叶帅就要亲自去医院,看望周总理。

知道周总理喜欢吃鱼,叶剑英就亲自拿着鱼竿去钓鱼,钓到大鱼直接给周总理送去尝鲜。

有一次,叶帅钓到一条大草鱼,足足有30多斤,他派人把鱼送到医院,让周总理吃。

结果,这条鱼实在太大了,不管是红烧、清蒸、炖汤都吃不完。

周总理干脆让人把鱼分给医疗组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吃。

刚开始,两人还能谈许久的话,可随着病情的日益严重,谈话的时间逐渐从半天变成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半个小时。

到后来,周总理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叶帅越坐越近,最后叶剑英只能趴在周总理的耳边汇报工作。总理虚弱得无法说话,只能闭目点头表示自己听见了。

和周总理最后一次见面时,叶剑英让医护人员全部退出,不管是送水还是送药,不按铃不准进来。

但是医生和护士也不能远离,就在屏风外守着,监视着周总理的心电示波仪。

从里面的只言片语中,隐约听到叶帅是在汇报关于中央、邓小平、反动派及军事方面的重大问题。

叶帅从病房出来后,把两个工作人员叫到跟前,低声嘱咐他们:

“你们俩准备好纸和笔,24小时守在总理身边......总理......有很多事很多委屈闷在心里不讲......在最后时刻有什么内容要发泄,你们一定要记下来......”

工作人员立即答应下来,他们每天轮流值班,随时准备拿着笔记录,然而,周总理始终没有说什么话。

1月7日晚间,周总理进入弥留之际,他双眼微睁,声音微弱地嘱咐病床前的医生们:

我这里没有什么事儿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吧,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是周总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月8日上午,巨星陨落。

1976年1月9日清晨,全国所有的国旗突然都降了半旗,哀乐声更是传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很快,一个不幸的消息传遍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强忍着眼泪,互相打听着这个不幸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

然而,在当天10点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各地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都把周恩来总理的照片框上了黑边,在遗像的旁边还刊登着讣告:“......周总理已于1月8日上午9时27分因病逝世......”

一时间,祖国大地骤然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恩来总理一生为公,在即将离世之际,也是一心为祖国着想, 他甚至提出不留骨灰,不办告别会的想法。然而众人对他实在是不舍,在他离去之后还是举办了哀悼会,在哀悼会上 做人 都希望能有一个与他关系很好,又德高望重之人能够致哀悼词。

当时众人的想法就是由叶剑英来致辞,毕竟两人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叶剑英也当得起致辞这样的身份, 然而叶剑英却严词拒绝了。

叶剑英却十分生气,严词回绝道:“无论从规格还是简历上来看,小平同志给总理致悼词都是最合适的,我提议由小平同志来给总理致悼词!”

那这小平同志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那个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圈圈的老人,很多人敬称他为邓公。

叶剑英同志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首先,邓小平同志当时是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其次,不管是从规格上还是从资历上来看,由他来给周总理致悼词,都是最合适不过的。

最后,叶剑英这样的举动是符合周总理的心思的,这让已经消沉很久的邓 重回 众人的脑海之中,也让众人明白周总理是从始至终都看好邓公的。

就这样在叶剑英的坚持之下,邓公在周总理的告别会上致辞。那篇哀悼词言语之间充满了邓对周总理的不舍,可以看出二人感情之深。

周总理为何如此看好邓小平

1920年9月,16岁的邓小平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他急切地想去强大的西方国家看看,学些本领,回来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

然而,到达法国后,他仅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就因无力支付学校费用失学了……

为了糊口,邓小平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勤工生活。

1923年,18岁的邓小平

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最年轻的成员

1924年,旅欧支部部分成员在巴黎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后排右三为邓小平

结识了周恩来、赵世炎等先进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邓小平虽然年纪最小,办起事儿来却非常认真,深受周恩来赏识。

周恩来和邓小平通力合作开豆腐店、办报。

回国后,周总理和邓小平又各自开展革命工作,感情逐渐从同学之谊升华到战友之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也未曾改变。

多年后,邓的女儿曾问邓小平,“在留法的人中间,你和谁的关系最密切?”

邓小平深思之后,答道:“还是周总理,我一直把他当成兄长,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最长。”

拍板

有了叶剑英领头,其他政治局成员也纷纷表示支持。

当天晚上在审阅悼词的过程中。

邓小平又看了一遍又一遍悼词印件后,亲自提笔在“他衷心爱戴和崇敬伟大领袖毛主席”这句话后面,加上了“坚决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这句话,并在悼词首页写上了“请主席审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时间。

当时毛主席得知周总理病逝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常常一个人独自落泪。

据张玉凤回忆:“(周总理去世)那几天,毛主席精神恍惚,不吃饭,看着让人心疼,我们担心毛主席的身体。万幸的是,毛主席最终无大碍,只是伤心过度。”

张玉凤就将3000字的悼词念给了主席听。主席听到“毛泽东同志的战友”时,毛主席立刻喊停,之后说道:“加上三个字,把‘最亲密’三个字加上。”

说完之后,主席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当场泪如泉涌。

这句悼词就这样子成为了“毛泽东同志最亲密的战友”。

毛主席并没有亲自出席追悼会,而是派遣张耀祠代表他出席,并送过去了花圈。

“主席,您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吗?”

当工作人员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毛主席的心像是被狠狠地刺了一刀。他是多么想去送一送自己的老搭档啊,可看看自己羸弱的身体,几乎无法独自行走的双腿,毛主席悲伤地叹了口气:

“我想去,但是我走不动了。”

当天晚上,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发现,毛主席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流着泪水,他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送别这个最亲密的战友。

1976年1月15日下午三时,周总理追悼大会在哀乐声中举行,邓小平同志面带哀伤、以悲痛的声音宣读悼词。

当读道“......我们的总理......”这句话时,他的声音颤抖,眼含泪水。

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邓小平的悲痛情绪,整个大厅再度响起了一片哭泣声。

当邓小平读完悼词后,他的眼泪再也止不住,许多人哭得昏倒在地。

纵观周总理的一生,活着将生命交给了崇高的事业,为了人民,他奋斗了一生,长眠时他把骨灰留给了大自然,化为青山忠魂,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给人民留下,却又把什么都留给了人民......

革命后代尊敬的称呼他:他是心中的圣人 是时代精神的楷模

0 阅读:410
抢我媳妇别想跑

抢我媳妇别想跑

狗刨吧!代码君!一枚小小的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