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我国高铁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争先打造米字型高铁,郑州率先建设我国第一座米字型高铁。在郑州你可以到达全国任何地方,郑州高铁通达度全国第一,郑州凭借铁路也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县城,发展成一个国际大都市。

继郑州之后,全国许多城市都纷纷开始打造米字形高铁,其中最具米字型高铁雏形,也即将成为全国第二个米字型高铁的城市,就是安徽省合肥市。

合肥的“米字形”高铁枢纽以八个方向为骨架,覆盖全国多个重要城市,已建成线路包括合蚌高铁(北向)、合福高铁(南向)、商合杭高铁(西北-东南向)、合安高铁(西南向)等,形成了对外辐射的干线网络。合新高铁**(东北向):连接合肥与新沂,计划2025年底与新合肥西站同步开通,未来将延伸至青岛,形成合肥至山东半岛的快速通道。沿江高铁(东西向)沪宁合高铁(上海-南京-合肥段)正在建设中,是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5年完成,进一步强化长三角与中西部联系。

合肥为了更顺畅的迎接这些高铁线路,新修建了合肥西站。

新合肥西站作为京港(台)通道上的核心枢纽,计划于2025年底投入运营。该站将衔接合安、合新、合福等多条高铁线路,并与合肥站、合肥南站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枢纽格局,大幅提升南北向运输效率。

合肥的“米字形”枢纽虽非完全对称,但通过多条干线覆盖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合肥是继郑州之后全国第二个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的城市,其枢纽地位与郑州类似,但更侧重服务长三角与内陆的衔接。根据“1155大交通计划”,到2025年合肥将实现建成及在建铁路1000公里,进一步巩固其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新高铁、沿江高铁等线路将加强合肥与沿海地区(如青岛、连云港)及内陆城市(如武汉、西安)的经济联动,支撑“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未来从合肥出发,2小时可达南京、武汉,3小时至青岛、杭州,4小时至北京,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当日往返通勤圈”。

合新高铁原计划2024年开通,但最新信息显示其将与新合肥西站同步于2025年底开通,可能与部分路段施工进度调整有关。沿江高铁合肥段的跨江工程、合新高铁的跨区域协调等仍需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