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一次苏锡游令人难忘
好有年头感的一张黑白照片,五十年过去了还是如此清晰。
图为当年的会训班就在杭州上天竺法喜寺
图为法喜寺山门
图为法喜寺的古树
法喜寺是“教宗五山之首”
图为法喜寺内的亭子里坐满了来寺朝拜的信众
图为我们四个小伙伴当年在无锡鼋头渚拍摄的唯一的一张照片
1973年11月中旬,正是秋天时节,我们结束了在杭州上天竺法喜寺里杭州会计训练班将近半年时间的培训。会训班组织全体学员前往嘉兴南湖游览后就宣布正式结束这次培训,学员都将回到各自原来的各自单位,但是贴心地给学员们留了几天休整的时间。
有这几天的休息时间真是非常难得,我们培训班的几个小伙伴就商量着借此机会去苏州无锡旅游。我虽说当兵时在苏州无锡都生活过,但是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在那里游玩,于是也决定与牛儿、正清、炳鑫三位学友一起去苏南旅游。
旅游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已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而五十年前人们是很少会去旅游的。五十年前的交通还比较落后,杭州去苏州如乘坐绿皮火车要从上海转车,坐长途汽车因不是高速公路,也需好几个小时。相比之下,比较经济实惠而便捷的交通方式还是乘坐京杭大运河上的苏杭班客轮。
客轮的票价很便宜,杭州到苏州只需二元,如果是卧铺也只要三元多一点。轮船行驶时间比较长,需要12个小时,在轮船上过一夜,第二天清晨就能到苏州。
我们几个人都买了卧铺票,傍晚时分在杭州卖鱼桥轮船码头上船。那个时候的大运河因为水污染水体发黑,臭气熏天,晚上蚊子飞舞,马达轰鸣噪音烦人,在船上熬一夜也是非常难受的。我们乘坐运河客轮从杭州 到苏州南门码头,足足花了12个小时。
次日清晨轮船抵达苏州南门码头,下船后我们买了一张苏州导游地图,根据地图上的指示游览了虎丘、拙政园、西园寺等名胜古迹。在观前街逛街,购买苏州特产粽子糖、枣泥麻饼,品尝了苏式面、小笼包等特色小吃。在马路上与陌生的苏州人聊天,听苏州人“吵相貌”,苏州人吴语软绵绵的很悦耳,但是有时候听上去一句软绵绵的话其实是在骂人。街上一个年轻女子正与一个男人在马路上争吵,只听见妇人说了一句苏州话“奈莫(骂)我三三,我寿(就)是莫(骂)奈(你)陈乌具(乌龟)。我们暗暗记住了这句话,牛儿说起这句苏州话真的是学得惟妙惟肖,逗得我们几个哈哈大笑。一位苏州老先生听说我们是从杭州来玩的,于是与我们探讨起苏州杭州两地的差别,老先生的一句话十分经典。他用八个字总结了苏州杭州两地的风景特色,他说“苏州迹多,杭州景多”。这八个字确实很形象地说明了杭州与苏州的风景特色,意思是杭州的自然景色比较多,而苏州的园林古迹比较多,从而使我牢记了几十年。
当天晚上我们住宿在一家普通的旅社,住的是十几人睡的大通铺,夜里鼾声四起,但当年我们年轻也没有感到什么,第二天清早我们就急急地就离开苏州,乘坐火车到无锡游览。
无锡鼋头渚的风景令我们赞叹不已
无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无锡有很多名胜古迹,我们不顾疲劳连续游览了蠡园、梅园、锡惠公园和太湖边的鼋头渚,领略了无锡别样的美。
蠡园是范蠡隐居之地,他与西施的爱情故事十分动人;梅园是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家的私家花园,可惜11月未见到梅花。锡惠公园是“天下第二泉”的所在地,瞎子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使二泉名扬世界。位于太湖畔的鼋头渚的风景非常美,令我们流连忘返。就像一首歌里所唱“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的气势磅礴,看上去大气雄伟。位于太湖畔的几块礁石形状美,位置优越,我们四人坐在礁石上留下这次旅游唯一的一张黑白照片,弥足珍贵。太湖岸上岩石上刻着“包孕吴越”四个大字领我印象深刻......
我们在无锡品尝了甜甜的“无锡小笼包子”,这种口味我们都不是很欣赏和接受。在一处路边我们看到在卖甜芋艿小吃,用牙签戳着芋艿送到嘴里,很有地方特色。我在无锡百货商店花十几元钱购买了一件灰色的“的卡”中山装,这件衣服我带回杭州后穿了好多年。
最令我难忘的是在无锡一处比较僻静的饭店里吃饭时巧遇了我的小姨夫,他是宁波越剧团的灯光控制人员,这个时候正好在无锡演出越剧“杜鹃山”。他给了我们四张戏票,让我们有幸在无锡欣赏宁波越剧团的越剧表演。
当晚我们借宿在无锡公安局集体宿舍一件小房间里,这是我的一位同学为我们专门安排的。虽说当时的条件比较简陋,但能为我们提供这处临时栖身之所也是很好了。几十年前各个城市的旅馆都比较紧张,加上人们的收入少一般都是找关系解决住宿问题的,可谓是能省则省 。
这次旅游是我们人生早期的一次旅行,我们在苏州无锡愉快地度过了三天时光,欣赏了苏锡两地的风景,领略了苏南地区的精致,感到非常满足。
第三天傍晚我们乘坐火车从无锡回到苏州,在苏州南门码头乘坐运河轮船回杭州。次日清晨顺利回到杭州卖鱼桥轮船码头,结束了这次难忘的苏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