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人眼中,30 岁的卢芹斋是古董教父。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竟有一半都是经他之手!
但在国人眼中他却毁誉参半。
卢芹斋娶了比自己小 15 岁的少女为妻,还与 36岁的岳母暖昧苟且了一生。
为什么做了这么多恶事,还有人说他的好呢?他的人生经历又有多荒诞?
混乱的情史,无耻的行径卢芹斋的婚姻家庭关系可谓是混乱至极。
他本来与帽子店的女店主奥尔佳相爱,奥尔佳却舍不得放弃另一个情人提供的优渥生活。
这时,奥尔佳出了一个"妙计":让卢芹斋娶自己年仅15岁的女儿玛丽·罗斯为妻。
这样一来,她既能继续与卢芹斋保持关系,又不用放弃原有的生活。
卢芹斋也同意了这个提议,30岁的他就这样与15岁的玛丽·罗斯结为夫妻。
然而,婚后的玛丽·罗斯却生活在母亲奥尔佳的管控之下,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卢芹斋与岳母奥尔佳的暧昧关系一直持续着,这不禁让人感到不齿。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不仅娶了一个小自己15岁的少女为妻,还与岳母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这样的行为实在是无耻至极。
卢芹斋的感情生活固然混乱,但他在古董界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
他凭借着过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商业头脑,在法国古董界打响了自己的名号,成为了西方社会公认的"古董教父"。
然而,他的财富却是建立在对中国文物的大肆掠夺之上的。
每年,他都会回到中国,从民间和盗墓贼手中收购大量珍贵文物,然后运到欧洲倒卖。
他的行为导致了大量国宝流失海外,这一点是无法洗白的。
作为一个文物贩子,卢芹斋的行为无疑是令人不齿的。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对中国古董艺术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他是一个文物贩子,却也是中国古董艺术走向世界的推手;
正如他晚年所言,他对自己的行为既感到羞愧,又有着某种辩解。
这样一个矛盾的人物,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浓重的色彩。
文物贩卖之路,古董帝国崛起卢芹斋的文物贩卖之路,可以说是从他进入张静江公司开始的。
张静江是南浔首富之一,卢芹斋年轻时曾在他家当仆人。
后来,张静江把卢芹斋带到了法国,在他的公司里,卢芹斋学到了不少古董知识和经商技巧,还掌握了英语和法语,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卢芹斋很快就看到了倒卖中国文物的商机。
他利用在张静江公司积累的人脉,开办了自己的古董店,并与上海的古董商吴启周合作,成立了卢吴古玩公司。
从此,卢芹斋开始了疯狂的文物收购之路。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只收精品,青铜器、古玉、瓷器、字画,样样都要。
卢芹斋的文物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很快就在欧洲古董界打响了名气。
他那独到的艺术鉴赏眼光,让他能够从众多文物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藏品。
据说,现在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有一半都经过了卢芹斋的手。
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这两尊国宝级的青铜马,就是被卢芹斋低价卖给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卢芹斋倒卖文物的行为,虽然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但也对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他的行为是否正当,至今仍有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物贩子,是导致中国文物大量流失的罪魁祸首。
但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卢芹斋,这些文物可能会在战乱中损毁,是他让这些国宝得以保存下来,让世界了解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
"巴黎红楼",展示文物之美卢芹斋的文物帝国,最显赫的标志,莫过于他在巴黎建造的那座"红楼"了。
这座楼房建于1920年,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是一座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五层楼房。
卢芹斋花了三年时间,将一座普通的法式公寓,改造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卢浮宫"。
走进"红楼",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处处都彰显着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地下室如同一座中国石窟博物馆,陈列着从龙门、云冈等地盗取的大量石窟造像。
一层到五层,则分别展示着各式各样的中国古董,有精美的壁画、青铜器、古玉、字画等,每一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红楼"的故事,是卢芹斋传奇人生的一个缩影。
它既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罪证;
既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见证,也是那个年代里文物命运的一个注脚。
在这座楼房面前,我们不禁要感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文物和人,都有着自己不可预知的命运。
晚年心理矛盾,古董帝国崩塌卢芹斋的晚年,可以说是充满了矛盾和无奈。
他一方面渴望能够回到故乡,安度晚年;
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之前已经犯下太多错误,即使回去了,也不会心安理得。
这种矛盾的心理,在卢芹斋晚年的一些言行中,可以得到一些体现。
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我知道我做了很多错事,我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但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还是会这样做。因为我别无选择。"
这番话,既是一种忏悔,也是一种辩解。
卢芹斋似乎在告诉世人,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有悖道德,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却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卢芹斋的文物帝国,最终还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崩塌了。
1948年,他精心准备了多年的342件文物,在运往国外的途中被政府截获。
其中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牲尊",更是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此后不久,卢芹斋就在纽约宣布,他的古董生意已经无法为继,决定退出这个行业。
他唯一的安慰,或许就是他的四个女儿了。
然而,由于他一直以来重男轻女的观念,他从未好好教导过女儿们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这也导致了卢家后人,与中国渐行渐远,再无联系。
1957年,卢芹斋在瑞士去世,享年77岁。
在弥留之际,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一生,就像一场梦。我追求财富,追求名誉,但最终却一无所获。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些文物能够永远留存下去,让后人知道,曾经有一个叫做中国的伟大文明。"
卢芹斋的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人性是如此的脆弱;
但在艰难的环境中,人性又是如此的坚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这些选择,最终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作为后人,我们无权评判先人的是非曲直。
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智慧,以更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和包容这个世界的多元和复杂。
让我们以更加宽容和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卢芹斋这样的历史人物。
他们的经历,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他们的故事,也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我们的文明和文化,让它们永远熠熠生辉,绽放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资料[1] 【光明网】——《流散海外的青铜器--西方人眼中的艺术巅峰,中国人心底的文化认同》
[2] 【澎湃新闻】——《深藏美国中东部的晋南壁画珍品》
[3] 【中国画报出版社】——《《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解密近代中国国宝流失海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