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先农坛

鶴鳴晴空 2025-01-16 15:22:13

突然想起来,去看看过去皇帝家的一亩三分地收成咋样,于是去了趟先农坛。

我们平时说话或者聊天时,也会不时听到人们说起这句短语:“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现在是指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小圈子”的。

那这“一亩三分地”这个特殊的词,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要从“先农坛”说起了。

这里说的的“先农”呢,就是指的炎帝神农氏了,也就是尝百草的神农氏。

神农氏遍尝百草,为我们找到许多治病救人的中药。

然后呢,他还教我们人类耕种、播种、收获粮食,所以从古时候起,人们就非常敬仰他。

先农坛,就是古代帝王祭祀神农氏的地方。

它,位于永定门内大街上,和天坛一起分布在中轴线的左右。

先农坛是北京的九坛八庙之一。

现在呢,它是和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合在一起的。

所谓的九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

所谓的“坛”,指的是用来祭祀和誓师用的高台。

所以北京的九坛,就是用来祭祀天地、日月、农耕、蚕桑等等的。

这体现了过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而八庙‌呢,主要包括:太庙、孔庙、历代帝王庙、奉先殿、传心殿、雍和宫、寿皇殿、堂子。

这些庙宇就是用于祭祀先祖、孔子及历代帝王的。

这体现了过去人们对文化和传统的尊重。

这些景点,以后我会和你大家逐一游览,并尽可能详细介绍的。

这期咱们就一起游览并聊聊先农坛。

先农坛,建于明永乐年间,最初是朱棣复制了南京他老爸朱元璋的版本,叫山川坛。

也就是把所有跟土地有关的风雨雷电山川河流等各位神仙合在一起祭祀。

后来嘉靖帝又改革了祭祀方式,分开来祭祀。

万历年间,改名先农坛。

咱们现在看到的先农坛,是乾隆年间修建的样子。

明清两代帝王们,每年惊蛰以后的良辰吉日,都会到这里祭祀,并亲自耕地。直到光绪年间才停止。

为啥会停止呢?

您想啊,那时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这么一个神圣庄严的地方,都成了日本鬼子的练兵场了。

就算后来洋鬼子撤走了,但被糟蹋的乱七八糟了,那还怎么祭祀啊。

1915年,被开辟成公园,对外开放。

现在,门票15元,儿童票8元,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

购票以后,再继续往前走大约六七十米的路程才到检票处。

从检票处往里走,道路两边是参天的古树,这可以想象的出当年曾经的肃穆和尊严。

咦?这些树上怎么会有一些红牌子呢?

哦,是这样的。北京的古树呢,每棵树都是有身份证的。

300岁以上的,是红色身份证。

100到300岁的,是绿色身份证。

60岁以上不到100岁的,是蓝色的身份证。

那些还不到60岁的,都在排队申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呢。

这其实就跟我们人类一样,身份证上有相关的属、种、名称等信息,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

沿着古树参天的通道,绕过焚帛炉。

焚帛炉呢,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焚烧祭品的炉子呗。

往左不远,会看到一个房子,这叫具服殿。

具服殿,实际上就是皇帝来先农坛下田耕种前的更衣室。

那皇帝的一切都有专用词的:

吃饭呢,叫用膳;行走呢,叫移驾;更衣呢,也就叫具服了。

皇帝还要亲自下田耕种?

是的。不过虽然是他家的地,但他本人实际上就是耕那么一小会儿。

让上天知道,让百姓知道,他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重视农业呗。

皇帝毕竟是天子呀,既要耕种,但也不能太劳累了。

那怎么办?少给他点地呗。

那究竟给他多少地才合适呢?

在古代呀,1、3、5、7、9是阳数。

1和3呢,是最小的阳数,那干脆就给他定一亩三分地吧。

这一亩三分地呢,那就是皇帝家的“土地”了。

久而久之,“一亩三分地”这个词也就慢慢流传开来了。

从具服殿再往南,不远处是一个类似舞台模样的台子。

这叫“观耕台”。

前面咱们说过,皇帝不鬼是长期在田间工作的。

他自己扶犁耕几下以后呢,要有大臣继续来耕种。

这时,皇帝就坐在旁边,坐在田间地头。观看大臣们再耕作几下子。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呢,是弄把椅子放在田间地头,皇帝坐在椅子上面观看。

后来呢,就在旁边用木头搭一个临时的台子,做皇帝观耕之用。

到了乾隆年间呢,乾隆一看这样,既不舒服,又有失皇家的威严。

于是呀,乾隆就下令做了一个高高的台子。

他观耕的时候呢,还在上面搭个棚子,这样坐着既庄严又舒服。

你看,还是人家乾隆老爷子会享受、会办事吧,怪不得人家会六下江南啊。

那既然皇帝和大臣们都是耕几下子,田地里剩下的农活又有谁来干呢?

当然是其他有经验的农民来继续完成喽。我们登上这观耕台,瞧,前面就是那一亩三分地了。

0 阅读:0
鶴鳴晴空

鶴鳴晴空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