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鹅种鹅淘汰,家庭养殖场,标准制定,数据别主观

晓彬养殖 2025-02-20 13:09:05

狮头鹅种鹅淘汰,家庭养殖场,标准制定,数据别主观

在养殖的世界里,狮头鹅可是个独特的存在。狮头鹅体型巨大,头似狮状,故而得名。它的羽毛白色,喙橘黄色,脚蹼为橙黄色,在众多鹅类中辨识度极高。这种鹅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在适宜的养殖条件下,几个月就能长到很大的体型。而且,狮头鹅的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做烧鹅还是炖鹅汤,那味道都特别棒,它浑身都是宝,鹅肉可以食用,鹅绒还能用于制作羽绒制品呢。在养殖价值上,它可不容小觑。

咱们先来说说家庭养殖场的痛点。就像很多人都知道奶牛经济效益好,但其实奶牛养殖技术要求特别高,狮头鹅家庭养殖场也有不少麻烦事儿。就拿养殖场地来说吧,狮头鹅体型大,占的空间就大。我有个南方的朋友,他想在家里搞个小规模的狮头鹅养殖场。南方地形比较复杂,他家的地有坡有洼的。他一开始没太在意,觉得就那么几只鹅没啥。结果发现狮头鹅不太喜欢在有坡度的地方活动,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还时不时摔倒,这对鹅的健康就有影响了。而且,南方的湿热气候也让狮头鹅有点不适应,夏天高温潮湿,狮头鹅很容易生病,光是在防暑降温这一块就花了不少心思。

再说说养殖标准这个事儿。很多人在家庭养殖场养殖狮头鹅的时候,太主观了,没有一个科学的、固定的标准。就拿饲料投喂来说吧,有的养殖户觉得多喂点鹅长得快,就一个劲儿地喂。可是这样往往导致鹅消化不良,影响生长。我就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经历,他在北方的家里养了几只狮头鹅。北方的冬天比较干冷,他觉得冬天鹅的活动量小,就减少了喂食量。结果到了春天,鹅开始生病,他才意识到是冬天喂食不合理导致的。这就说明,养殖标准对于狮头鹅养殖太重要了,不能凭主观想法来。

说到标准制定,就不得不提到养殖周期的问题。比如说,一只狮头鹅从出生到达到合适的出栏体重,不同的养殖环境和方式下,周期是不一样的。像在南方的一些家庭养殖场,如果养殖条件一般,养殖周期可能就要长一些,大概8 - 10个月。而在北方环境相对更利于狮头鹅生长的地方,7 - 8个月左右可能就出栏了。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数据的考量,不是随便定个周期就行的。就像有些养殖户,看着别人的鹅出栏快,就盲目模仿那种养殖方式,结果自己的鹅生长不好。这就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没有准确的数据支撑来制定标准的结果。

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养殖案例。德州有个养鹅场的张经理,他刚开始养狮头鹅的时候也没经验。他的养殖场比较大,他想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养殖标准。一开始,他就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周围人的一些说法来做。他觉得既然大家都说某个饲料好,那就大量用这个饲料。结果呢,鹅的肠道出了问题,死亡率有所上升。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收集各种数据,像不同饲料成分对鹅生长的影响、不同季节鹅的生长速度对比、不同养殖密度下鹅的健康状况等等。经过一年的时间,他终于制定出了一套适合他养殖场的科学养殖标准。

说到养殖规模,这和养殖场类型也有关系。如果是家庭小规模养殖,可能就养个十几只、几十只,主要是自己食用或者小范围售卖。但要是规模大点的养殖场,要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比如说,养殖场的选址就很重要。要是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空间开阔,便于集中管理。可要是像有些山区,地形起伏大,那就得考虑把养殖场建在相对平缓的地方,而且要考虑到水源的问题。像东北有一些山区,有养殖户想养殖狮头鹅,但是找了好几个地方,不是水源距离远,就是地势太复杂不方便运输。

在狮头鹅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也是一个大问题。狮头鹅常见的疾病有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南方的一些家庭养殖场,因为周围绿植多,环境看似不错,但是绿植也有不同的种类。比如说,芦苇这种常见绿植,在夏季如果长势过盛,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鹅在里面活动容易被感染。还有一种叫鸭茅的绿植,它比较耐旱,但是如果长得太密,会影响通风。像在江苏有一个家庭养殖场,周边芦苇长满了池塘边,狮头鹅经常在那附近觅食。到了夏天,狮头鹅就开始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就是在那片芦苇丛里感染的病菌。而北方干冷的地区,比如内蒙古一些家庭养殖场,虽然细菌滋生相对南方少一些,但是冬季保暖如果不做好,鹅也容易被冻伤引发疾病。

还有鹅苗的选择,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出生的鹅苗,体质会有差异。我在网上看到网友分享说,他自己从网上购买了鹅苗,也没有仔细挑选。结果到了家里,很多鹅苗就出现了健康问题。其实是那些鹅苗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应激反应。如果是在本地孵化场购买的鹅苗,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孵化,再加上孵化场对鹅苗进行了初步的健康检查,那么鹅苗的成活率会高很多。

再聊聊淘汰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狮头鹅种鹅的繁殖能力会下降,当它的价值不能再满足养殖场的需求时,就需要被淘汰。对于家庭养殖场来说,很多人在淘汰种鹅的时候比较随意。有的人觉得鹅还能活,舍不得淘汰,结果继续留着,不仅不再产蛋或者孵化鹅苗,还占用了养殖资源。在福建有一些家庭养殖场,他们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们根据狮头鹅的年龄、产蛋量、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淘汰标准。比如,种鹅一旦超过三年的产蛋高峰期,或者连续三个月产蛋量低于一定标准,就会考虑淘汰。这样既保证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让养殖场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在养殖狮头鹅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绿植来改善养殖环境。除了前面提到的芦苇和鸭茅,还有紫苏和薄荷这两种绿植。紫苏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它对驱赶一些小型害虫很有效果。在南方的一些家庭养殖场,如果周围有紫苏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蚊虫对狮头鹅的叮咬。但是紫苏如果在夏季雨水过多时没有及时修剪,根部容易积水腐烂,产生的病菌也可能会影响到鹅。薄荷呢,有清凉的作用,在北方的冬季,如果在养殖棚舍周围种上一些薄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棚舍内的气味环境,让鹅感觉更舒适。但是薄荷到了天气很热的时候,如果没有适当遮荫,也会生长不良。

在养殖狮头鹅的过程中,时间这个因素贯穿始终。就像前面说的,不同的养殖周期、不同的养殖阶段都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说,在狮头鹅育雏期的前30天,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湿度来保证鹅苗的生长。这个时候,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养殖场都要特别注意。在育雏期的第2个月到第3个月,鹅的生长速度加快,对营养的需求也变高了,饲料的搭配就要相应调整。到了后期,接近出栏的时候,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疾病的防控就更加重要了,毕竟这时候一只鹅的价值更高了。

那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狮头鹅家庭养殖场中,面对南北地域差异这么大的情况,如何更好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出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养殖标准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