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千秋佳人展,绘历代女性传奇风采

松兰书社 2024-09-30 18:58:06

假期去故宫一定不要忘了去文华殿展厅参观“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

此展是继“庙堂仪范”、“林下风雅”、“众生百态”后的第四期人物画特展。观展时,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细节和闲情逸趣,还能感受到她们背后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力量。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同时,每幅画作上,展现着不同朝代女性的风彩,画作背后也间接透露着每个朝代对于女性审美的变化历程。如唐朝时期大多推崇那种婀娜丰满的美,以杨贵妃为代表的“胖美人”是当时女性美的代表。不过,当时的胖也并非越胖越好,也是要有一个度,是那种健康的丰满。

在唐代现存的仕女画中,就记录了这个时代的美人。如下面这幅《挥扇仕女图卷》。

挥扇仕女图卷(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画中的女子头挽高髻,细目圆面,伏案小憩。虽为当时的贵族上流群体,但眉目之中仍透露出了一股幽怨的神态,举止也毫无生气,懒散慵倦。整幅画作不仅记录下来了当时贵族女性的体态,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奢华的物质生活背后相对贫乏的精神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唐代的人物画算是整个书画史上巅峰,宋之后的女性形象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推崇丰满之美转变为纤弱苗条之美,唐代仕女画中那种健康丰腴的神韵在宋代画作中越来越少见。

女孝经图(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女孝经图(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此幅《女孝经图》是目前保存最好、时代最早的反映《女孝经》内容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教化功能。画中的女性头挽高髻,饰簪花,面部长圆而丰满,看上去还带着一些唐代仕女画的面部特征,但是其他方面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在形体上已不再臃肿,而是更显修长与秀美。

在神态举止上,画中的女性则更显端庄娴静,守规守矩,少了唐代仕女画中的懒散神情,婀娜轻盈。

吴伟 武陵春图卷(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到了明代,以唐寅、仇英为代表的仕女画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被大力推崇,两人的画作也代表了当时仕女画的最高标准。

唐寅 王蜀宫妓图轴(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这幅画作原名为《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主要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四个歌舞宫女正整理好妆容等待君王的召幸。她们面施胭脂,丰润娟秀,端庄娇媚。

唐寅在画中仕女的额、鼻、颔部位施以“三白”,在创作技艺上吸收了周昉所创的“唐妆”仕女造型,也体现了明代对于女性的审美上,追求清秀娟美的时代特色。不过,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明代画作中的美女大多一个模样,人物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

仇英 吹箫引凤图页(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仕女画走向清代时,画家对女性的刻画上格外地强调体态的瘦弱,在苗条的路上走向了一个极端,羸弱无力、低眉顺眼的病态美在当时成为大部分人创作的主流。这种审美观不仅出现在平民市井阶层,就连宫廷帝王也不能免俗。

如我们熟悉的《雍正帝妃行乐图轴》(即《十二美人图》)和陈枚的《月漫清游图册》就显著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雍正帝妃行乐图轴(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展览APP

月漫清游图册(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展览APP

最后,提醒下大家在观展时,可以格外留意每幅作品的创作朝代,进而从中感受当时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同时,再品一品仕女画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捕捉下她们神态下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自开展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期至2024年10月31日。大家去故宫旅游,一定不要错过哦!

备注:本文内容以官方资料为基础,在细节创作上适当地发挥了一些联想和创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