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在特朗普致力于结束俄乌战争、命令美军参与驱逐非法移民、试图吞并加拿大与格陵兰岛之际,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特朗普或许也没想到,自己才刚当上总统,麻烦事就一件接一件地到来了。
关键时刻,美国迎来了3个噩耗,特朗普又要心碎了。
第一件事,美国要暗杀普京?俄罗斯坐不住了。就“拜登与布林肯曾试图刺杀普京”这件事,俄罗斯已在1月30日向美国与联合国提交有关声明。
俄罗斯对美国发出了最后通牒,那就是“要求美国必须对此事展开彻底调查”。俄罗斯认为,如果这个消息得到了证实,有罪之人必须受到不可避免的惩罚。
关于“美国疑似要暗杀普京”这件事,特朗普至少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透露该消息的不是俄罗斯国防部,也不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而是美国记者卡尔森。根据卡尔森的表态,拜登主导的白宫曾试图杀死普京。至于美国准备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与地点暗杀普京,卡尔森并未透露。
但即便如此,卡尔森的表态还是引起了俄罗斯的愤怒。在俄罗斯看来,任何试图针对普京的暗杀企图都是不可接受的,美国必须给俄罗斯一个满意交代。
第二个没想到,俄罗斯会如此怒不可遏。俄罗斯释放的信号很强硬:讨论谋划暗杀普京对全世界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且有可能导致世界大战。
实际上,早在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美国议员格雷厄姆就曾呼吁俄罗斯人暗杀普京。格雷厄姆认为,“除掉”普京有助于尽快结束俄乌战争。
当时,这件事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快,俄罗斯就谴责了格雷厄姆,称格雷厄姆的表态令人难以置信。俄罗斯强调,美国必须严厉谴责这种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格雷厄姆被认为是特朗普的亲密盟友。
今时不同往日,白宫之主已从拜登变成了特朗普,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转变——从坚定支持基辅变成了呼吁俄乌握手言和。在特朗普签署“暂停对外援助”的行政令后,有不少消息称,美国已停止对基辅的军援,但这件事没有得到证实。
乌克兰称,美国仍在继续军援基辅。
拜登与布林肯或许认为,只要普京一死,“群龙无首”的俄罗斯就会迅速陷入窘境。用不了多久,俄罗斯就会自乱阵脚,等到那时,白宫就能用美国想要的方式结束俄乌战争,甚至是顺势击垮俄罗斯。
俄罗斯早已表明态度,称暗杀普京等于对俄罗斯宣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公民卡尔森透露拜登曾试图暗杀普京,等于捅了马蜂窝,俄罗斯肯定不会就此罢休。
第三个没想到,俄罗斯居然会求助联合国。早在乌军使用美制导弹袭击俄罗斯本土的时候,俄罗斯就向联合国发出了要求谴责基辅的呼声。这一次,俄罗斯再次寄望于联合国伸出援手,似乎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俄罗斯知道联合国“有力使不出”,也知道美国不会理会来自联合国的劝说,但俄罗斯还是这么做了。究其根源,就是因为俄罗斯想让美国承受更大压力,以让美国投鼠忌器。
一心想要兑现承诺、让俄乌达成协议的特朗普,肯定不会谋划暗杀普京,但乌克兰与北约却有可能会铤而走险。无力在前线扭转战局的乌克兰,曾在莫斯科杀死俄军司令基里洛夫,还在莫斯科州杀死了俄罗斯高级导弹科学家沙茨基。
明眼人都知道,美国、北约以及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渗透都很深。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管怎样,普京接下来都要更加小心了。
第二件事,美国最新投票结果出来了,特朗普高兴太早?重返白宫后的特朗普,除了推翻拜登的内政外交策略,还一口气签署了数十项行政令,包括报复米利、蓬佩奥与博尔顿。
然而,就在特朗普准备报复曾经的心腹爱将、反击曾针对他的对手之际,让特朗普坐立不安的事情发生了。同时控制白宫、参议院与众议院的特朗普,还是受到了掣肘。
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以“12票赞成、1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特朗普提名邦迪为美国司法部长的提案。
在这之前,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结果,实现了特朗普的目标,即支持海格塞斯为美国防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万斯投出了最关键的一张支持票,海格塞斯想执掌五角大楼有可能会无从谈起。
不难看出,虽然特朗普如愿以偿、成功报复了很多对手,论功行赏的计划基本也都实现了,但特朗普对国会两院的控制力,并没有达到不可动摇的程度。
这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特朗普有可能会受到来自美国议员的施压。显然,这不是特朗普想看到的结果。原因很简单:在很多问题上,特朗普要想放开手脚地布局,就必须得到国会的支持。
怎样更好地控制国会,已成为特朗普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第三件事,还没开始扩大美国版图,白宫就迎来了晴天霹雳。德国总理朔尔茨与丹麦首相都认为,所有扩张领土的野心都应受到谴责,无论这些野心是谁想要追求的。
朔尔茨表示,边界不可通过武力改变,这一原则必须适用于所有国家。
在特朗普威胁要使用军事手段控制格陵兰岛的情况下,欧盟正在为向格陵兰岛派兵做准备。法德丹麦的态度很一致,那就是反对美国吞并格陵兰岛。
丹麦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格陵兰岛民众不支持格陵兰岛加入美国,只有6%的格陵兰人支持格陵兰岛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多达45%的格陵兰岛民众认为,特朗普对格陵兰岛构成了威胁。
摆在特朗普眼前的,至少有三个挑战。
一是来自美国内部的压力。不少美国民众认为,威胁要吞并格陵兰岛的特朗普有些自不量力。在丹麦拒绝出售格陵兰岛且格陵兰人不愿意加入美国的情况下,美国使用军事手段对付丹麦的结果,很可能是碰一鼻子灰。
等到那时,美国有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北约没准会走向土崩瓦解。
二是来自盟友的施压。丹麦是北约成员国,也是欧洲的一部分。无论是欧盟还是北约成员国,都很难接受美国吞并盟友领土这一结果。现在倒下的是丹麦,下一个没准就是加拿大,越来越有恃无恐的白宫,还有可能将目标指向其他盟友。
某种程度上说,法德对美国说“不”,绝不只是为了敲打美国,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欧盟。
三是来自对手的威胁。如果欧盟与美国在格陵兰岛爆发军事冲突,局势就会迅速升级,通过战争坐收渔利的,将从美国变成俄罗斯。
如果美军遭到沉重打击,且美国没有实现吞并格陵兰岛的目标,全美各地必然会爆发“反特朗普”抗议游行,特朗普将因此下不来台。要知道,因为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等原因,特朗普已引起众怒,华盛顿等地已爆发要求特朗普下台的抗议游行。对此,特朗普与白宫选择了视而不见。
如果特朗普让美国遭到了沉重打击,民主党在2028年的胜算将因此大幅度增加,最终为此买单的,将是特朗普的心腹。
开弓没有回头箭。是把心一横、一条路走到底,还是及时醒悟、继续与盟友保持友好往来,特朗普是时候好好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