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虽然由于篇幅限制,古典诗词无法像散文和小说那样尽情铺展,但也应该注意设置悬念。诗人经常将正在发展的故事情节或矛盾冲突阻遏一下,让读者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和阅读冲动,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律诗讲究承转合,起首陈述主题,呈示写作缘由;承句加以巩固,并复述和加强主旨。转句从侧面进行渲染,结尾则呼应最初的主题。所以能否自然恰当地进行转折,乃是区分一首诗是否为佳作的重要指标。下面分享杜荀鹤的一首名作,构思新奇,对比鲜明,颈联更堪称妙手偶得。
春宫怨
唐末 ·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杜荀鹤是唐末著名诗人,池州石埭人,他在中年之后进士及第,因为未被朝廷授官,此后便四处漂泊。他的人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诗人也充分体验到尘世间的离愁,更同情平民百姓们的悲苦。
杜荀鹤的诗歌继承了诗经中的风雅精神,反映出晚唐时期的衰落,刻画了动荡局面下的离乱生活,更传达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戚之情。这首诗就是借助宫女的悲惨遭遇,委婉地道出了作者渴望被君王赏识的心境。
主人公在文中如此叙说:我年轻时因为长相出众而被选入宫中,其实美丽的容颜却误了我的一生。而今我失去恩宠,孤独地坐在镜前,神情倦怠,更是慵于梳妆打扮。既然蒙恩受幸并非取决于俏丽姿色,那么修饰仪容又有何用?
春风和煦,鸟鸣声显得格外繁碎;正午时阳光直射,花影也显得浓密重叠。忽然忆起多年之前在越溪生活的场景,那些浣纱的女伴欢歌笑语,神情轻松地采撷着芙蓉。
谈起宫怨诗,大家一定会想起很多名作,李白、王昌龄都是这方面的高手,很多读者也能如数家珍地背诵很多名句。不过杜荀鹤的这首诗却有点特别,作者将描写春景与抒写宫怨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一种非常新奇的感受。
起首点出宫怨的主题,抒写了主人公的悔恨之意,“婵娟”在此是指闭月羞花之容颜,一个“误”字揭示了女主悔恨交加的心情。正因为心中悲戚,所以才会“欲妆临镜慵”。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没有人欣赏自己,又何必搔首弄姿?
读到这里,人们必然会问,为何女主如此美丽,却不被君王恩宠?接下来的两句乃是流水对,就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女主告诉大家,“承恩不在貌”,也就是说需要计谋和手段,才能接近君王,并一直得到宠幸和赏赐。而这位宫女很显然不具备八面玲珑的能力,也是不屑于如此行事,于是便独守空闺,更不想梳妆打扮了。
心中郁闷,就需要想办法排解,女主便来到户外赏春。“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两句倍受后世称赞,既细腻地描绘出春日丽景,也暗指女主闲极无聊,可以细细观赏景物,同时也是采用乐景抒写悲愁的表现技法,璀璨的春景与女主的悲戚身世对比鲜明,所以便显得转折有力。
看到美好景物,女主郁闷之情也有所缓解,于是又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儿时的玩伴。她多么怀念昔日开心自在地“采芙蓉”的场面,可是美好的时光仿佛只是一瞬,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弹指一挥间就成了一种回忆。
杜荀鹤的这首五律写景如画,其中的名句堪为妙手偶得。杜荀鹤将女主比作笼鸟、池鱼,她羡慕翔云、思念深潭,而女主又像是很多落魄才子的化身,作者借此委婉地道出了学子们渴望入仕的迫切心情。全文构思新奇,堪为佳作,值得人们拍案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