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丽嫔羞辱甄嬛是【活死人】,甄嬛为什么还能忍?

安知不是 2024-01-09 22:07:27

文丨安知不是    排版丨安知不是

大家好,我是安知不是。很高兴通过文字遇见你。

之前咱们说过甄嬛在御花园硬刚余答应的问题。

那时候甄嬛还是一个久病无宠的常在,虽然没有恩宠,却一点也不给恩宠极盛的余答应留面子。

余答应对她出言不逊,说让她少出来招人嫌,她就内涵余答应位分低,还让余答应按规矩给她行大礼,一副不怕事情闹大的样子。

那个时候的甄嬛,连过冬的炭火都被内务府克扣,可见她的处境不怎么样。

但就算这样,甄嬛也照样很硬气。

可是,在甄嬛晋封为贵人之后,丽嫔在御花园羞辱她是【活死人】,她却照单全收,恭恭敬敬地陪着笑脸。

同样是在御花园被羞辱,地位明显提高的甄嬛反而不敢硬刚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先来看看丽嫔是怎么羞辱甄嬛的:如今这些奴才越发不把本宫放在眼里,不过是眼热炙手可热的。他也不想想,当初是怎么求着本宫把他从活死人的墓里给挖出来的,竟也学的吃里扒外。

话里的“不把本宫放在眼里”,就是在说甄嬛得宠后不把她放在眼里,打她奴才(康禄海)的主意。

而那句“活死人墓”就是明明白白地在说当初甄嬛不得宠时,与活死人没什么两样。

这话尖酸刻薄至极,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觉,偏偏甄嬛就忍下了。

被丽嫔羞辱的时候,甄嬛已经从常在,晋封到了贵人,与之前的常在相比,位分是有所提高,但终究是在丽嫔之下。

甄嬛被皇上看重不假,深受宠爱也不假,但就像太后说的,贵人就像小花,满地都是。

丽嫔是上位者,甄嬛是下位者,就算上位者对下位者有【误会】,甄嬛也不能以下犯上。

就像余答应那么得宠,但甄嬛就是敢让她给自己行大礼,身份地位就像一个人的底气。

如果甄嬛针尖对麦芒地回怼丽嫔,丽嫔反而会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与对嬛硬气到底,到时候事情闹大了,甄嬛少不了要担一份【以下犯上】的罪名。

《底层逻辑》里说过:谁的损失大,谁就错了。

如果甄嬛选择针锋相对,最后一定是她的损失大。所以在这里甄嬛【没错】,也要【认错】。

从整件事情来看,甄嬛是占理的。

是康禄海追着甄嬛要回碎玉轩,甄嬛并没有答应他。丽嫔不问清楚,就对着甄嬛一顿贬损,实在是有失嫔位娘娘的风度。

但甄嬛占理,却不能【得理不让人】。如果她因为丽嫔指桑骂槐的羞辱,而针锋相对地回怼,就会让人觉得甄嬛有问题。

到那个时候,甄嬛即便是对,也会变成错。所以,甄嬛不能让自己从有理变成没理。

丽嫔知道自己理亏吗?她当然知道,她越知道自己理亏,就会声音越大。

这是人性的一种必然选择,没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都想掩盖自己的错误。

今天丽嫔确实说话难听,但是终究是【指桑骂槐】。丽嫔知道她说的是甄嬛,甄嬛也知道丽嫔是在骂自己,但在话实实在在是对着奴才(康禄海)说的。

而且在曹贵人的提醒之下,丽嫔对甄嬛说了句自己是在教训奴才,让甄嬛见笑了。

既然这样,甄嬛就只能当是丽嫔真的在教训奴才。还要未免尴尬地好心提醒丽嫔:这里人多眼杂,为了不传出闲话,姐姐还是把人带回宫里去教训吧。

余答应那次就不同了,她是实实在在对着甄嬛说的:有句话我要奉劝菀常在,要是姐姐身患顽疾,就不要出来,免得让人沾了晦气,平白招人嫌。

余答应这话,就等于在指着甄嬛的鼻子骂她晦气。作为上位者,甄嬛是一定不能忍的。

丽嫔的【指桑骂槐】虽然听上去也很不爽,可毕竟没有对甄嬛点名道姓,甄嬛作为嫔妃,没有上赶着【捡】骂的道理。

就像甄嬛告诫流朱黄规全见风使舵那样:心里清楚,知道就行了,没必要说出来。

就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中这句话一样:女儿家的得厉害在心里头,厉害在面上是要吃亏的,不但叫人诋毁,还不见得顶事!那越是厉害的,越是脸上看不出来。

在这场【较量】中,看似是甄嬛被丽嫔羞辱,但咱们都可以看得出其实甄嬛是占【上风】的。

丽嫔之所以这样对甄嬛,归根结底,是因为对甄嬛的嫉妒。

甄嬛见丽嫔因为对自己的嫉妒,暴露出的粗俗和气急败坏,内心应该会有些小【得意】。

作为上位者,丽嫔不想想怎么好好管教自己的奴才,反倒因为嫉妒对低位的嫔妃阴阳怪气甚至指桑骂槐,显然没有气度和格局。

同时也能让人看出丽嫔没什么心机和头脑。

看透了丽嫔的为人,再加上心里那份小【得意】,让甄嬛心情很好。

当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通常都会表现的更加理智和大度。

皇上的宠爱,既是铠甲,也是软肋。

所以,这次丽嫔的羞辱,甄嬛最好的选择就是【忍】,是一笑而过。

但是,【忍】不代表忍气吞声,而是暂时的委曲求全,以求日后。

另:配图来源电视剧截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作者介绍:安知不是。

也许,文字可以治愈一切。

一起加油吧。

往期精彩:

《甄嬛传》:苏培盛让内务府拿下丽嫔的绿头牌,皇上就在一边看着,啥也没说,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甄嬛传》:丽嫔说四阿哥的娘没福气,皇后为什么生气?​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