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师点评《咏菊》
文/默冉(甘肃榆中)
今晨7时,我的《咏菊》三首七绝拙诗和现代诗《菊之语》出笼,中午12时47分,《帝乡文学》平台刊出!
主编悄悄老师写下编者按: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读懂菊花就读懂中华文化。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默冉老师的《咏菊》三首诗如同一缕清风,带来别样的韵味。
诗中,秋菊不与繁花争艳,独绽寒霜,尽显傲骨与暗香。从陶令的归隐傲骨到黄巢的壮志豪情,再到忆罗含的性淡情高,菊花成为一种象征,承载着对世相炎凉的感悟、对奋进的激励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赞美。
菊香盈袖,诗意满怀,让我们在这三首诗中品味秋菊之美,感悟人生的真谛。
我的老师看到《咏菊》三首,这样点评:
先说《咏菊》
其一
秋丛绕舍韵悠长,
不与繁花竞艳阳。
陶令归田留傲骨,
吾观世相品炎凉。
其二
金英独绽傲寒霜,
瘦影清姿隐暗香。
古有黄巢抒壮志,
今思奋进莫彷徨。
解析
其一
首句描绘菊花环绕屋舍,韵味悠长的画面。“韵悠长”既指菊花香气持久,也暗示其品格韵味经得住时间考验。
次句表明菊花不与春日繁花争艳,体现其淡泊、高洁。
第三句用陶渊明爱菊归田的典故,突出菊花所代表的傲骨精神。
尾句从菊花联系到观察世间百态,品味人情冷暖,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其二
首句写菊花在寒霜中独自绽放,“傲”字突出其坚韧。“瘦影清姿”描绘菊花形态。
次句进一步写其暗香,以花的暗香比喻默默奉献等品质。
第三句提及黄巢写菊的壮志,借古说今。
尾句呼吁现代人要像菊花一样,有奋进之心,不要迷茫。
最后看《咏菊》
其三
菊香盈袖忆罗含,
性淡情高不畏谗。
华夏今朝多壮志,
和羹入味世同瞻。
解析
首句:用罗含的典故,罗含是东晋时期的名人,他有菊花梦的典故且才学出众、品德高洁。“菊香盈袖”营造出一种充满菊花香气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古人赏菊爱菊的高雅情趣。同时借罗含来比喻有才华、有高尚品德之人。
次句:菊花性淡,就像品德高洁的人不畏惧他人的谗言诽谤。菊花在秋风中独自开放,不随波逐流,象征着坚守自我、不被外界不良风气影响。
第三句:说华夏如今有很多壮志豪情之人,如同菊花一样,在时代中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和坚韧的品质。
尾句:“和羹入味”,菊花可入茶、入菜等,就像有能力、有品格的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等事务中,做出贡献,被世人所敬仰。以菊花为切入点,表达出对具有优秀品质的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等的赞美与期许。
以下是从韵律、意境等方面对三首诗的简单分析:
《咏菊》三首分析
韵律方面
这三首七绝诗在韵律上基本符合七绝的格律要求。诗句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音韵美感。例如在押韵上,每首诗的韵脚都较为和谐统一,使得诗歌在诵读时能够产生回环往复的音乐感。
意境方面:
其一: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从秋丛绕舍到陶令典故的运用,勾勒出菊花所处的环境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充满诗意的田园之境,进而联想到世态炎凉,意境深远,以菊的高洁烘托出一种对人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氛围。
其二:通过金英傲霜、黄巢壮志等意象,塑造出菊花坚韧、豪迈的形象,同时暗香等描绘又增添了几分婉约。整体意境既有菊花独自绽放的孤独与坚韧,又有借古喻今的豪迈情怀,鼓励人们奋进,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三:以菊香盈袖的典故开篇,奠定了高雅的基调。后续提到不畏谗言以及华夏壮志等,将菊花的品质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相联系,意境开阔,从个人品德延伸到国家层面的壮志豪情,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总体而言,这三首咏菊诗在艺术表现上较为成功,通过菊花这一意象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我的感悟:读罢,我像树一样猛然长了很高,像绿叶和根的情意一样,此诗的真正注解还须留给后人。
2024年10月13日下午4时25分于榆兰线901公交车上
绿汀文学社宗旨:传承红色记忆、发扬红色荣光、赓续红色血脉、传续红色基因、源远流长,让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带你走进中华文化的璀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