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慈云禅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承德南路东侧,文庙明清商业街西侧,里运河南岸。
江苏淮安慈云禅寺原为慈云庵,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初为清江浦六大古寺中规模最大、香火最盛的一座寺院,雍正年间奉旨更名为慈云寺,为中国佛教大丛林之一。
据史记载,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对顺治皇帝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佛学老师-玉琳国师,南下云游挂单慈云庵,是年八月十日于慈云庵圆寂。此后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雍正皇帝下诏寻访,得知玉琳国师的裔钵安葬在慈云庵,遂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以慈云庵系玉琳国师圆寂之所,诏拨淮关银照大丛林式兴建,置香火地,命内务大臣、淮关监督年希尧监建此寺,钦赐《慈云禅寺》匾额,改庵为寺。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慈云禅寺扩建完工,历时四年多。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皇帝南巡,曾到寺内瞻礼,钦赐《慧照常园》匾额悬于大雄宝殿之上。并留下《慈云寺瞻礼》的诗文,诗云:“招提久建运河漬,题额依然印圣文。为阐宗风期悟徽,重临南国致瞻勤。几番掖明如幻,一响登云忽不欣。已是拊膺思昔日,那堪翘首望慈云。”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再次南巡,复来慈云寺瞻礼,钦赐“绿丝红梅犹假色,行云流水是真诠”的联句。这种荣耀,为一般寺庙所不见。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慈云寺部分殿堂毁于兵燹。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寺住持僧静修矢志兴复﹐集资重建﹐经营二十余年﹐复厥旧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毁于火。寺庙从此日渐颓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市五金公司挪用为库房。院内仅存天王殿﹑藏经殿﹑国师殿及部分罗汉堂。1986年同意修复慈云寺。1987年慈云禅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天王殿收回,1993年6月藏经殿、国师殿、罗汉堂重归佛门,11月五金仓库从寺内全部搬出。重建的慈云寺于1994年12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现在江苏•淮安•慈云禅寺坐北朝南略偏西,有九龙照壁、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东配殿(客堂、药师殿)、西配殿(祖师殿、弥陀殿)、大雄宝殿、东配殿(大悲殿)、西配殿(地藏殿)、国师殿、卧佛殿;寺院右侧有生活区,左侧有念佛堂和延德堂;后方有国师塔和里运河文化长廊,寺院后门没有开,需要出寺院山门走花街到运河边,再到国师塔。
作者:Alec融通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