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丨这15本心理学方面的好书,让你学会洞察人心!

笔墨之林 2025-01-01 19:02:04

想必你也有这样的时刻吧,因为一点点的误解,造成了好朋友之间的隔阂,工作伙伴的不信任,乃至失去相爱的人?

正是因为有这样糟糕的感受,所以我们才有必要去了解人心。有知乎网友说,之所以要了解人心,是因为“我想用最好的方式去爱一个人,用最好的方式去回应别人的爱。”

推荐15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希望你能从中找到自己“爱自己、爱他人的武器”。

01

《情商》——全球销量突破10,000,000册的传奇巨作,出自“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之手!

这本书,是20世纪最具话题性的影响力之作,曾雄踞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长达半年之久,风靡十年,全球销量惊人!自出版以来,《情商》在美国企业界与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情商风暴,随即席卷全球,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成为认识自我潜能、通往成功的必读经典!

智商真的决定命运吗?其实,智商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至关重要。

《情商》一书,彻底颠覆了长久以来的智商天生决定论,为心理学界探讨已久的“情绪智慧”问题提供了颠覆性的解答。丹尼尔·戈尔曼指出,我们对人类智力的理解存在巨大局限,因为我们忽略了那些对人类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能力。

02

你是真心实意地喜欢某人,还是仅仅因为觉得应该喜欢,就自以为陷入了爱河?

面对亲人的离世,你内心是否真的悲痛欲绝,还是只是遵循习俗,习惯性地表达哀思?

你渴望成为某种人,是因为真心向往,还是仅仅因为这种人备受尊敬且收入颇丰?

……

本书深刻揭示,我们往往在生活环境的潜移默化下,与内心真正想成为的人渐行渐远,从而催生了这些足以左右我们人生的内心冲突。为了逃避这些冲突,我们不但自欺欺人地编织各种“理想化意象”,还通过“外化”手法,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更甚者,我们基于不同的性格倾向,发展出了一系列各异的防御策略:顺从型人格选择亲近他人以求庇护,对抗型人格选择抗拒他人以显强硬,疏离型人格则选择疏远他人以保安全。然而,这些策略不过是精致的逃避与代偿,非但没有化解冲突,反而让我们深陷恐惧、焦虑与绝望的泥潭,无法真诚地投入到任何关系或工作中,只觉得一切已然定格,再无转圜余地,于是在糟糕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卡伦·霍妮坚信,人内心深处都怀揣着成长的愿望,始终渴望着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因此,她提出,只要改变催生冲突的条件,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冲突。本书不仅指出了我们在内心冲突困扰下所遇到的问题,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教会我们如何处置内心的孤独、疯狂、迷失与热爱,从而收获内心的完整、成熟与安宁。让我们重建人生自信,以更加勇敢而健康的姿态,继续前行。

03

自我分析,亦称自我检查,是霍妮在总结自身及同行经验的基础上,为轻度神经症患者量身打造的一种治疗方法。这一方法巧妙地将专业精神分析疗法中的分析师与患者两个角色融为一体,让患者独自承担起这双重角色,进行自我探索与治疗。可以说,这是一次“患者即分析师”的勇敢尝试。

自我分析的核心技术在于自由联想。实施自我分析的人,需尽量让自己放松,让思绪如流水般自由流淌。那些瞬息万变的念头、想法、记忆、幻想,乃至各种微妙的感受,都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中(实质上,这是让潜意识中的内容瞬间跃升至意识层面)。接下来,无论这些浮现的内容是美好还是丑陋,是连贯还是零碎,是合理还是荒诞,或是内心深处难以启齿的秘密,都要“无情而诚实地”用心感受,或用笔一一记录下来。

04

《人性的弱点: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自1936年横空出世,至今风靡全球长达80载,销量已突破惊人的9000万册!千千万万的读者因它而受益匪浅,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之路!

这本书堪称人际与社交的百科全书,全面涵盖了家庭生活、商务谈判、公司管理、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实战沟通技巧。它被誉为“人际与社交的圣经”、“提升情商的必备经典”、“引领你走向成功的指路明灯”。

翻开这本书,你将迅速掌握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让人对你青睐有加的六种秘诀、赢得他人一致赞同的十二种策略、更具说服力地说服他人的九种诀窍,以及让你的家庭生活充满幸福快乐的七大法则。

05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一书,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了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堪称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心理防御编纂之作,为浩瀚的精神分析知识海洋带来了一缕清晰与秩序之光。杰瑞姆·布莱克曼凭借其30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以及自身曲折传奇的人生历程,匠心独运,完成了这本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阅读乐趣的佳作。

布莱克曼医生巧妙运用比喻、生动案例和亲切对话,将原本复杂晦涩的概念和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读者轻松领略心理防御的奥秘。书中不仅详细讲解了人们为何会发展出特定的防御机制,还提供了识别无意识防御的实用技巧。

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治疗师、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还是对人类心灵世界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都将成为你探索思想和行为含义与起源的宝贵指南,引领你深入了解人类心灵的微妙与复杂。

06

我们最亲近、血缘最深厚、交往最密切的人,往往对我们具有最大的杀伤力。因为我们彼此知根知底,即便并非出于恶意,也深知如何利用对方心理和情感上的软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正是许多人际关系噩梦的根源——情感勒索。勒索者紧紧抓住受害者的恐惧、责任感和罪恶感,将双方一同困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牢笼。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并对勒索者与受害者的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归纳。

一段关系之所以会陷入勒索的泥潭,实则是勒索者与受害者双方弱点相互作用的结果。情感勒索看似以受害者的让步、勒索者的满足而告终,实则严重侵害了受害者的自我完整性,也让勒索者的心态愈发扭曲,关系中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正确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我们可以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摆正立场,坚定信心,勇敢地对情感勒索说“不”。

07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匠心独运,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遵循这一方式去谈话和聆听,能够让人们的心灵相互融通,促进和谐共处。

作为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人,我们或许从未将谈话与“暴力”二字联系在一起。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用心去体会不同谈话方式带来的迥异感受,就一定会惊觉:有些话语,确实如利刃般伤人!

言语中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肆意打断、拒不回应、随口而出的评价和结论,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往往在我们的情感和精神上留下比肉体伤害更深更痛的创伤。它们像一道道无形的墙,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膜,甚至充满敌视。

08

本书由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三项大奖得主——杰出写作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研究奖获得者埃略特·阿伦森教授领衔撰写。与其他社会心理学著作相较,本书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叙述风格,让学习社会心理学成为一种愉悦的享受。

《社会心理学》第10版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影响、自尊、人际吸引、亲密关系、侵犯性、偏见等一系列核心话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最后三章特别强调了将社会心理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每章开篇的“小调查”与结尾的“思考题”遥相呼应,激励学习者进行创新性阅读和批判性思考。通过完成每个小节末尾的“问题回顾”以及每章结束时的“自测”,学习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此外,书中的“试一试”练习环节,更是为读者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机会。

与以往版本相比,新版《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更新,并新增了“热门话题”版块,确保读者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书不仅是高校与研究机构心理学学习者、教育者及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也是所有对社会心理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大众读者的理想阅读选择。

09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自1894年起,他笔耕不辍,撰写了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其中最为人瞩目的便是这本《乌合之众》。在浩如烟海的社会心理学文献中,《乌合之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古斯塔夫・勒庞在书中以细腻的笔触,精妙地描绘了集体心态的复杂面貌,为人们理解集体行为背后的动因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他的思想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激发了无数学者对群体行为研究的热情。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世界已经印刷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独到,语言生动活泼,不仅是群体行为研究者的必读佳作,也是所有对人类社会行为感兴趣读者的宝贵财富。

10

为何在众多文化背景下,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往往表现出更为保守的态度?为何社会地位在如此多的文化中被视为重中之重?为何内疚感如同普遍的人性烙印,跨越地域界限,深植于每个人心中?又为何“善有善报”的信念,如同不灭的灯塔,照亮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我们是否真的只是基因的牵线木偶,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生育更多的子女,是否会如神奇的纽带,让我们对配偶的情感更加深厚?

感激、羞耻、悔恨、骄傲、怨恨、荣誉感、同理心与爱……这些交织成一张紧密而错综的人性之网,究竟是如何被巧妙地编织而成的?

《道德动物:我们为何如此思考、如此选择?》这本进化心理学的经典巨著,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钥匙,试图解开我们日常行为、思想和情感背后的秘密。作者巧妙地以达尔文个人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深入探讨了爱情、亲情、友情、道德感、负罪感、利他心、同情心、仇外心理、手足之争等种种现象背后的进化逻辑。

这本书不仅将引领我们重新审视基本的人性和道德准则,更将彻底改变我们思考和感受生活的方式。一旦真正领略了进化心理学的奥秘,我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新的世界观,正在悄然形成……

11

恋爱究竟是一种天赋还是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为何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难以建立起一段稳固的亲密关系?吸引力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亲密关系与友谊之间,究竟有何不同?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它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长久存在?男人和女人,真的如人们所说,分别来自火星和金星吗?同性恋的倾向,是由基因决定的吗?女人是否真的比男人更容易陷入妒忌的情绪?数字化时代,又是如何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亲密关系?为何结婚的人数逐渐减少,而离婚率却持续攀升?婚姻的范式,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分手和离婚,就一定意味着失败和不幸吗?如何避免恋爱脑,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谈论爱情?……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你都能在米勒的《亲密关系》(第8版)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亲密关系》一书,融合了社会心理学、沟通研究、家庭研究、社会学、临床心理学、演化心理学、神经科学、人口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遵循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亲密关系的基础、活动形态、类型、矛盾以及修复等核心内容。本书既注重理论阐述,又兼顾实践应用,既符合学术标准,又贴近大众兴趣。读完本书,你将对人际吸引、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沟通、性爱、依恋、择偶、妒忌、出轨、冲突、暴力等亲密关系的各个主题,形成全新而深刻的认识。

12

《心理学与生活》堪称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球心理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193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鲁赫(Floyd L. Ruch)博士首撰此书,一经问世便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版。自第8版起,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加盟作者团队,从第9版开始更跃居第一作者之位。迈入21世纪,认知心理学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确保这部经典之作与时俱进,自第14版起,津巴多教授诚邀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盟,共任第二作者。自第16版起,格里格接棒成为第一作者,主导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中独挑大梁,成为唯一作者。

在我国心理学界,众多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将本书视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自1990年起,北京大学就一直采用本书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指定教材。怀揣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深厚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前身为心理学系)的19位教授携手合作,每位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分别选取书中的一部分进行精心翻译。正如当时担任北大心理学系主任的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凝聚了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的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自中译本(第16版和第19版)在国内出版以来,20年间累计发行量突破150万册,深受广大心理学师生和普通读者的喜爱与认可。

13

作者指出,人生的不幸可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牺牲当下快乐,一味追求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者;二是放纵自我、沉溺于即时享乐的享乐主义者;三是对一切失去希望,碌碌无为的虚无主义者。通过本书的深入阐述,读者将深刻领悟到,幸福的终极追求并非名利与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本质价值,探寻自己的真正使命,并竭力发掘自身潜力,全身心地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幸福,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一个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永不停歇地追求的过程。一个幸福的人,不仅应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更应懂得享受当下的每一刻美好。只要每位读者能够按照书中的指引去思考人生,并坚持不懈地练习,就定能踏上一段充满持久快乐、幸福与满足感的旅程。

14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与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巅峰之作,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32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领域中最杰出的专著。

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弗洛姆深刻地阐述道,爱情并非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脱节,仅凭身心投入即可获得的情感。倘若一个人不努力提升自己的整体人格,并未达到一种创造性的倾向,那么他的每一次爱的尝试都将以失败告终。若缺乏爱他人的能力,无法以谦恭、勇敢、真诚且有纪律的态度去爱,那么人们在爱情生活中将永远无法获得满足。

弗洛姆进一步提出,爱是一门需要掌握的艺术,它要求追求者具备相关的知识,并付出不懈的努力。在这里,爱的范畴远远超出了狭隘的男女之情,也并非仅仅通过磨练技巧即可轻易获得。爱是人格全面展现的体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必须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不断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了弗洛姆学术助手的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关于这位伟大思想家爱与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

15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侧重于“听话”,但考核方式却以“说话”为主,这种矛盾让人感到颇为尴尬。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无不以“表达”为最终目标,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也几乎完全基于我们的“表达”能力,然而,作为最直接表达方式的“说话”,却始终被边缘化,这同样令人尴尬。

尴尬之处,往往蕴藏着机遇。在通往成功的诸多因素中,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和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掌握和控制的,其实正是“说话”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学习和工作环境节奏快,这要求我们掌握更加智慧、更有锐气、更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好好说话”之道。

因此,本书摒弃了传统的教授套路,通过新颖、有趣的说话技巧,旨在修正读者的价值观、激发读者的思维活力、传授实用的说话技巧,从而全面提升读者的说话之道。

0 阅读:3
笔墨之林

笔墨之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最好的自己,过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