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散文)

青烟威文学 2025-02-16 16:41:12

作者:李家文(安徽)

我们小的时候,坐绿皮火车从淮南到省城合肥需得五、六个小时,如果遇到在中途水家湖中转站会车、加水、换车头,那就会再加上一、两个小时。这条线路大概也就一百多公里吧,早晨六点钟上车出发,到合肥站时多半已经是十一点多了。本来正可以去住在车站广场旁边的我大姐家里吃午饭的,但父亲多数是不去的,拉着我的小手沿长江路朝大东门工作的地方急走。除非是大姐让姐夫早早地在出站口等着我们。父亲说,姐姐出嫁以后就是姐夫家的人了,她们的小家庭也就应该是姐夫的家。姐夫不亲自来邀请,我们是不能随便上人家家里去的。这是规矩。

那绿皮火车在如今看来开得的确是极慢的,而且站站都停。我到现在还仍然能够清晰地记得那一条道路上的每一个火车站的站名及其特色。以前的站台也是很有意思的,来回穿梭着几辆小推车,叫卖着各式各样很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和糖果,总让人忍不住想下车去走走看看。记得那一年,我从淮北那个朋友家的桃园里回到淮南来,路过符离集时,真的就下车买了一只符离集烧鸡拿上车来,打开后顿时香气扑鼻,酥烂如泥,入口即化,再配上一瓶啤酒,吃得真是不亦乐乎。很多年以后,我才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整个符离集地区几乎家家都会制作烧鸡,只不过大数都是急功近利地用高压锅急速汽蒸出来的,唯有一家是用百年老汤小火慢炖秘制而成的,那才是正宗的符离集烧鸡。但是奇货可居,一般人是绝难有机会买得到的。

在那绿皮火车上吃东西是别有一番风趣的。到了开饭的时间,列车服务员会推着小车送来面包、饼干、蛋炒饭,满车厢都是蒜味葱香。我至今还常常怀念起当时火车上特有的一种火车头牌饼干,包装纸上简简单单地印着个绿色的火车头,一小包十二片,每一片都有手掌大小,厚实而又香甜。感觉那个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的有烟火味,多么的接地气啊,就连这回忆都带着无限的香味!

后来我读到金宇澄先生那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繁花》时,最喜欢的就是其中一段关于南方慢火车的描写:江南晓寒,迷蒙细雨,湿云四集。春游,等于一块起司蛋糕,可以慢慢地吃,尤其是坐在慢车上,是最佳的选择。人少,时间慢,窗外的风景也慢,心情适宜。春天短,蛋糕小,层次多,味道厚。因此,慢慢看,慢慢抿。曼语细说之间,风景永恒不动。

如此这般说来,我倒也觉得有些事不一定非得都要搞得那么快,慢一点似乎也没什么不好。慢亦有慢的妙处。慢,才会让人更加从容;慢,才会让人更加惬意;慢,才会让人更加看得清楚。正如诗人木心在《从前慢》中写过的——慢,才会让人,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责任编辑:夏天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