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会经历一个喜欢重复的阶段:
明明一个故事已经听了八百遍了,可还是要求你讲给他听;
看动画片只喜欢看同一集,怎么都不肯更换;
把玩具扔掉后再捡起来,反复能玩好多遍。
你可能会纳闷,这一遍又一遍的,孩子难道不会腻吗?而且总做同一件事,孩子会不会接触不到新事物?
其实啊,这些担心完全没必要。世界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说得更直白点,重复是孩子提升智力的重要方式。
一般对 1~3 岁的孩子来说,重复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现象。在这种重复行为的背后,主要隐藏了三个原因。
原因一:能在重复中得到新信息在大人看来,重复意味着一遍又一遍完成相同的事,获得同样的东西。但对孩子来说不是的,每重复一次,他就能获得一个新的信息。
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足,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来说,几乎都是新的,大脑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处理这么多信息,需要通过不断重复,来一点点解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没有数学背景的人来说,想要学习线性代数,可能要看十遍才能看懂。
孩子读绘本和不懂数学的人学线性代数是一个道理,在你看来很简单的绘本,对孩子来说是却很复杂,因为绘本里讲的东西,他可能都没接触过,只能通过一遍遍重复,来消化理解。
比如说,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本:
可能看第一遍时,孩子知道书里原来有一条又瘦又小的毛毛虫;
到第二遍,他意外地发现苹果上有个小洞洞,抠一抠真有趣;
再看第三遍时,他的关注点在那只美丽的蝴蝶身上了。
就这样一次次重复,孩子才能像拼图一样,凑出完整的信息。
原因二:为了掌握新技能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的大脑相当于一张白纸。他不知道怎么使用勺子,不知道小猫小狗长什么样,甚至连怎么打开拳头都不知道。那怎么掌握这些技能呢?靠记忆。
可孩子的记忆时间太短了,可能刚给他说过的东西,5 分钟后就忘记了。美国脑进化研究专家麦克莱恩解释,这主要是 3 岁前孩子的前额叶皮质,也就是负责生成记忆的部位还没发育成熟导致的。
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往往越需要通过重复来掌握新技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
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是如此。你想想,小时候背课文时,是不是靠一遍遍重复才记住的?后来学开车时,是不是靠无数次练习才学会的?
我们和孩子都在用重复这种方式,对学到的东西进行吸收和强化。你看,孩子这么小就有“温故而知新”的能力了,是不是很神奇?
原因三:想要获得安全感孩子接触的世界比较小,他的知识积累和人生体验都很少,很多外界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当人面对未知时,就会产生恐惧、不安感。怎么克服这种感觉呢?就是通过不断重复,把一切变熟悉。
比如说,把一首歌重复听无数遍,每次听到上一句时,就知道下一句怎么唱;又或者把故事重复听无数遍,每次听到开头,就知道后面的情节怎么发展了。
当孩子能预料到这些时,他就会有种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感觉,安全感自然而然就来了。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除了重复玩玩具、看绘本,还特别喜欢重复生活上的一些习惯,比如重复穿一样的衣服,重复吃一样的食物,这些其实都是他在重复中寻求安全感的表现。
我们自己也喜欢在重复中寻找安全感。下班回家时,更喜欢走自己熟悉的路,知道这绝对不会走错;买衣服,会优先看自己熟悉的款式,基本上都能挑到中意的。
听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重复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是孩子得到新信息、掌握新技能、获得安全感的方式。很显然,对于孩子的重复行为,我们需要支持并肯定。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记忆力等各方面的提高,一般到 3 岁后,他喜欢重复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了。
最后想请你说一说,你家孩子有重复的行为吗?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