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Veer
1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帖,让人不禁思考起了人生。
题主十分困惑自己一个人吃饭、学习、去图书馆是不是一种丢人的行为,他甚至十分不解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不会感受到孤单。
在帖子下方,网友@卡夫卡的熊可谓用鲜明的观点颠覆了题主的三观:
“一个人去图书馆完全不会孤独,相反,我很享受在图书馆里学习的时间。
我可以把课上没听懂的法条再琢磨一下,把竞赛必背的单词再过一遍,哪怕是看会无关学习的散文,我都能感受到内心在一点点充实。
不要觉得独来独往很奇怪,沉淀的日子总是寂静无声的。
我也不在意是否被叫卷王,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努力的人承受着最刻薄的恶意,躺平的人霸占舆论的顶峰。
时间会证实他们的无知。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反驳,不解释,不理会。”
这种简明且清醒的三观真是太赞了。
太多人因为他人的目光不愿也不敢一个人独来独往,哪怕他们鼓足勇气一个人吃饭、学习,内心也深深为自己的孤独感到悲哀。
记得蒋勋说过: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所以,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地,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当你经历越多,你就越会发现,孤独才是成年人生活的标配。
没有经历过孤独的日子,你的人生只会越来越平庸。
2
网上一位网友曾讲述过关于他的故事,似乎让许多人遇见了自己。
大学时期,原来喜欢独来独往的他,为了让自己在宿舍里看起来显得融洽,他放弃了自我,选择努力迎合他人。
舍友们集体打游戏,他参与;舍友们刷剧,他参与;舍友们聊八卦,他也参与。
哪怕这些游戏、剧目、话题,他一丝都不敢兴趣。
久而久之,原本人生有规划的他,渐渐不再安排自己的生活。
他只是跟随着舍友的脚步,每天不是吃就是睡,不是玩游戏就是追剧,生活不知不觉中变得浑浑噩噩。
就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当他觉醒往回看时,他才深刻地感慨:
“都说集体带给人温暖,为什么我在这个集体里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压抑,颓丧和窒息?”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讲的是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让它们首尾连成一圈,你就会发现,它们一只跟着一只往前爬。
1小时过去了,1天过去了,又1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直到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令人唏嘘的是,就在花盆的不远处有着它们爱吃的松针。
作家王开岭曾经说:“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那些在人群中迷失了自我的人,就犹如毛毛虫,只会跟随他人的脚步盲目前进,而忘了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没有任何一个人生会因为盲目合群而活得精彩,相反的,只有在自己的世界沉淀积累,人生才有可能变得绚烂多彩。
3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位北京金融女罗列了在独处过程中做的10件让自己悄悄逆袭的小事。
①早睡早起,能做很多事
②独处时学理财
③复盘,制定计划
④在家好好护肤
⑤一个人做健康美食
⑥阅读电子书
⑦周末一个人去公司办公
⑧利用午休时间一个人逛街
⑨帕梅拉健身
⑩泡澡放松身心
虽然每件事都是细小的琐事,但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精进下,女生感受到的却是充实且有趣生活。
经典奢侈品牌Chanel的创意总监卡尔•拉格斐在谈到独自一人生活时,曾直言:
“我需要有自己的时间 ,让自己充电。
我无法每天24小时与人为伴,我不适合婚姻生活,某些时候我需要独处,这是好事。
我痛恨无法独处的人。”
每一个和自己相处的时刻中,都会让我们一点一点唤醒更好的自己。
记得杨绛先生说过: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愿我们的人生不受他人的羁绊,活出自己真正鲜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