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这个角色让很多人记忆深刻,他的原型人物燕秀峰从小就是个孤儿,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长大,12岁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后来成为了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手。
燕秀峰出生在河北任丘白洋淀附近的一个叫后王约的小村庄里,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五岁的时候父母就都走了,要不是村里人你一口我一口地接济,这孩子早就饿死了。机灵孩子的称呼,直到后来参加革命了,游击队的队长才给他起了个正经名字叫燕秀峰。
1937年日本人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河北很快就沦陷了,但八路军也趁机组织起了抗日游击队,12岁的燕秀峰就是在这时候加入了冀中五分区游击队。
游击队的队长很快就发现这个小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做事情特别机灵,送情报、侦察敌情都完成得很好,所以组织上就特别照顾他。
小燕秀峰从小就受尽了地主的欺负,现在又看到日本鬼子和汉奸这么欺负老百姓,他就想着要学会用枪来保护乡亲们。
每次看到战友们在保养枪支的时候,他就跟看戏似的盯着看,后来主动帮大家擦枪,慢慢就把枪的构造和使用都学会了。
游击队里弹药很少,根本没条件进行射击训练,但燕秀峰就是有这个天赋,靠着自己琢磨和实战经验,居然成了个神枪手。
1943年夏天,燕秀峰和战友们想出了个主意,假装在炮楼前卖西瓜,趁机干掉一个作恶多端的敌人小队长,还顺便缴获了一支德国造的驳壳枪。
那天他们在炮楼前摆了个西瓜摊,果然那个小队长就带人出来巡逻,一看见西瓜就走了过来,燕秀峰装作要给他挑好瓜。
就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时候,燕秀峰突然从西瓜筐里掏出手枪,一枪就把那个正在吃瓜的小队长给放倒了,然后趁着敌人慌乱的时候安全撤退。
这样的智取战术燕秀峰用得很多,有一次他们还假扮成伪军,大摇大摆地走进敌人的据点,结果一句话没说就把整个据点给拿下来了。
1943年底的时候,燕秀峰遇到了最危险的一次,他被敌人抓进了据点,但是靠着机智和胆量,不仅自己逃了出来,还干掉了敌人的中队长。
当时他被抓住后,装作一个胆小怕事的老百姓,说是他娘叫他来赶集买葱的,敌人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把他押往据点。
在走过吊桥的时候,因为桥面太窄,敌人不得不排成一列走,燕秀峰抓住机会掏出手枪,一枪就干掉了走在前面的中队长。
这一枪打响后,敌人都吓得趴在地上,炮楼里的人也乱成一团,燕秀峰趁着集市上的人群四散逃命的混乱,安全地逃了出来。
1944年,燕秀峰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但是两年后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肠子都流出来了,虽然保住了命,但是只能回老家养伤。
等到1951年身体好些了,他想回部队却发现老部队都去了朝鲜,就这样他留在了天津,当起了普通工人,织过布、扫过大街,还干过装卸工。
后来因为身体不好,组织把他安排到学校烧锅炉,一家三口都住在锅炉房里,每个月就三十多块钱的补助,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直到70年代,有人无意中发现了他的一级战斗英雄奖状,人们才知道这个默默无闻的锅炉工就是当年让敌人闻晚年终于得到认可的老英雄
1987年,组织终于给燕秀峰恢复了荣誉,还给他分了套两居室的房子,但他从不觉得自己吃亏,总说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他已经很幸福了。
晚年的时候,他经常被学校请去给孩子们讲故事,有小学生问他是不是做过电影里张嘎的那些事,他就笑着说,有些事是真的,但堵老乡烟囱那种缺德事他可没干过。
燕秀峰一辈子都很低调,从不喜欢谈论往事,也不会写字看报,所以没留下什么资料,他说参加革命除了枪和子弹什么都不要。
2010年,86岁的燕秀峰走完了他的一生,但是他的故事会随着《小兵张嘎》一直流传下去,让人们记住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