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盆大雨下,农庄来了一群号称商贾的人前来借宿。可是这群人各个虎口生茧,行步无声。
说是商贾,其实是定国公麾下的心腹精锐。
此行经过这里,是因为带着定国公的血脉前往谭家庄托付“遗孤”。
大厦将倾,深夜托孤,宋墨不敢冒一点风险,准备屠庄灭口。
危难之际,孟子义饰演的庄子主人窦昭急中生智,自己前去找宋墨牵引视线,其他人则趁机挟持乳母跟婴儿,换得两人坐下商谈的机会。
最终窦昭跟宋墨都认为,皇帝是因为定国公战功赫赫,功高盖主,才导致定国公一族有全族被灭的风险。
这话虽没错,可宋墨不知道,真正将舅舅推入这个险境的,并不是别人,正是他。
至此海匪最后一个岛屿也不存在了。
而宋墨也凭借着这份军功换得父亲安然无恙。
人人都在夸赞诉宋墨英勇事迹时,唯有定国公在知道宋墨拿下舟岛后脸色都变了。
为什么定国公靖海这么多年都没有拿下舟岛,真的是因为那个岛屿是海匪的大本营而难以攻克吗?
显然不是。
这些年,定国公虽然没有完全剿灭海匪,但也没让海匪伤害周边百姓,只是物价高了点,荒凉了点。
对于他来说,舟岛不只是海匪的大本营,更是自己的护身符。
海匪不灭,远在京城的皇帝才不敢鸟尽弓藏,自己的家人才能有安稳日子。
可一旦海匪肃清,多疑的皇帝下一个要肃清的,估计就是自己了。
定国公很清楚,与其期望龙椅上的那位能记得当初情谊信任自己,不如让对方不敢轻易动自己。
可惜宋墨不懂。
麾下将士都在欢呼长达十年的靖海大业完成,只有定国公开始忧虑自己家族的未来。
可是将士们没有错,宋墨也没有错,他没法将这些隐晦的心思说出来。
宋墨太年轻了,他还听不懂定国公那句“好一个忠孝两全”下隐藏的悲凉。
更不明白定国公那句“虎子犬父”的暴怒跟忧虑。
如果英国公真的值得宋墨以寥寥几人就闯进舟岛的身犯险,那就罢了。
这些年因为自己这个大舅子的存在,妹妹才能在英国公府不受排挤,若是有朝一日,自己真的倒下了,妹妹怎么办?英国公就不是个靠得住的男人。
宋墨的忠孝两全,在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拿定国公府的未来换的。
宋墨拿下舟岛,相当于亲手将舅舅一家推上了断头台。
有时候呀,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很多东西存在即合理。
果不其然,宋墨奇袭舟岛大捷后,京城就来了人“接”定国公进京,缉影卫重重包围了定国公府。
临行前,定国公笑着要外甥照顾好他舅母,定国公已经知道这一去,生死难料。
如果知道自己这个举动会害死舅舅一家,他还会这么做吗?
PS:窦昭给宋墨出了个主意,让文武百官都参奏定国公,越惨越好,他们能将皇帝的疑虑打消吗?
前世,定国公府满门被屠,宋墨最终也因为想要为舅舅翻案,协助庆王造反却中毒后又中箭,棋差一招。
重来一世,他们可以保住定国公府吗?窦昭能改写所有人的命运吗?
我是晏玖,接下来也会写关于《九重紫》的剧评,欢迎关注我一起追剧呀~
用户10xxx31
渣爹远远不如强大的亲舅舅。蠢货。所以前世全都没了
晏玖的休闲时光 回复 12-11 23:18
所以说他渣呀
用户10xxx87
这小说写的太多不合理地方了,比如用一个丫鬟怀孕就想杀世子,世子是皇封的要动也得是皇帝同意。还有一个有大量兵权的人这样就死了,没有交代是想逼这些兵造反吗?作者根本不懂封建制是什么,只是为了情爱写出来可能发生的事来推动剧情罢了
用户11xxx13 回复 用户10xxx87 12-12 22:43
自己无知还笑人小白,知道什么叫百行孝为先吗?皇帝都不敢背不孝罪名何况百姓,皇权当然有最终解释权,可问题是你有皇帝不惜掀翻天下道德典范以国法压家法来为你正名的价值吗?国法与家法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浸猪笼,请问是国法还是家法?浸猪笼是杀人吗?是杀人那是违反国法吗?当然是违反,那追究吗?当然是可以追究也可以不追究,就看追究这件事有没价值而已
晏玖的休闲时光 回复 12-11 23:19
宋墨被诬陷通/奸是在他母亲病重期间,这在古代,视为不孝
用户10xxx87 回复 12-12 19:26
呵呵,一个小白说什么你也不会懂,我也不对驴弹琴了
用户10xxx87
这小说写的太多不合理地方了,比如用一个丫鬟怀孕就想杀世子,世子是皇封的要动也得是皇帝同意。还有一个有大量兵权的人这样就死了,没有交代是想逼这些兵造反吗?作者根本不懂封建制是什么,只是为了情爱用不可能发生的事来推动剧情罢了
用户10xxx87 回复 晏玖的休闲时光 12-11 23:37
还有不孝有三”具体指的是以下三种行为:1家贫亲老,不为禄仕:2家境贫穷,父母年老,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晏玖的休闲时光 回复 12-11 23:20
后面给出个了个搪塞的理由:是丁谓杀的,然后也把丁谓杀死了
用户11xxx16
不明白男主的爹为什么要这样对男主
晏玖的休闲时光 回复 12-11 23:17
因为儿子太能干了,显得他这个父亲很无能,特别是这个儿子跟大舅子相处时间长,而他又跟大舅哥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