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封神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都有哪吒,这孩子是魔童吗?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2-28 14:12:53



《哪吒2》创动画片票房之最,然而,此“哪吒”却是一个魔童。那么,出自古典名著中的哪吒是不是魔童?原著中的哪吒究竟是谁,这个人物在不同的名著中有什么不同的寓意呢?

《水浒传》最先写那吒,是八臂那吒项充

哪吒本名叫那吒,出自《水浒传》梁山好汉地飞星八臂那吒项充。但项充的绰号是“八臂那吒”,不是哪吒,“那”没有口子边。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后来的《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哪吒与《水浒传》有非常大的关系,不过是根据历史的演进而丰富了人物形象与人物寓意。《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哪吒下文再讲,且先说说《水浒传》中的八臂那吒。

第五十九回,史进带着少华山人马前去攻打芒砀山,被项充、李衮的飞刀标枪杀得落荒而逃,神机军师朱武因这一战而被打回原形,他根本就不会阵法,也毫无智谋,枉废了“神机军师”的绰号。朱武到底是什么人,另文再讲,这里且说八臂那吒项充。

书中是这样写项充的:“为头那一个便是徐州沛县人氏,姓项,名充,绰号八臂那咤;使一面团牌,背 插飞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无有不中,右手仗一条标枪,后面打着一面认军旗,上书‘八臂那咤’,步行下山”。

徐州,也是古代九州之一,《水浒传》中的地名都不是实写,而是借用以隐喻大明都城与朱明祖贯。此徐州借用的是《吕氏春秋》所说的徐州:“泗上为徐州,鲁也”。泗,指的是泗水,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人,曾做过泗水亭长。因此,以徐州沛县写项充,其实是借用“泗”以写朱明皇陵而指代朱明。

《吕氏春秋》所说的鲁,也与朱明有关。朱元璋称他们家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后裔于邾,也就是邾国。邾国是鲁国的附庸国,在鲁国之东,就是《石头记》中说的“东鲁”。

项充出现在芒砀山,也是借用了汉高祖以喻大明高祖。汉高祖芒砀山斩白蛇起义,这条蛇就是出现在龙虎山上的雪花大蛇,隐写出生在蛇年大雪节的朱允炆。因此,“芒砀山公孙胜降魔”也是隐写的靖难之役。

为何要借汉高祖写大明高祖呢?《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洪武元年正月十五,朱元璋在文楼问朱标,汉初七国之乱“此曲直孰在?”朱标答:“曲在七国”。朱元璋说:“此讲官一偏之说。宜言景帝为太子时,常投博局杀吴王世子,以激其怨,及为帝,又听晁错之说,轻意黜削诸侯土地,七国之变,实由于此。”

朱元璋把汉初七国之乱归咎于一盘棋局和削藩,其用意在于“封建诸子”。秦废封建,汉高祖复封建,因此,《水浒传》开篇词说:“七雄扰扰乱春秋”,以战国七雄与汉初七国影射朱元璋封建诸子,在书中寓意“封建必亡”。书中也以“棋子布”等隐写了大明封藩的历史。

大明效仿汉制,所以,梁山草寇都是“好汉”。

讲罢项充的籍贯,书中写道:“有八句诗单题项充”。书中写好汉出场,几乎都有赞诗赞词,但这一句特别提到“八”,那就与八臂那吒暗合了“重八”。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为什么是三太子

《封神演义》在《水浒传》之后,《西游记》之前。因为,《西游记》以几个“二百七十”暗写了顺治出世,以“榔槺”等隐写了康熙元年朱由榔被吴三桂缢杀于金禅寺。

四大名著的主题是“封建必亡”,反对大明封藩。《封神演义》则是写的大明得于封建,周武王封建邾国,乃是大明朱氏的曹姓先祖,“封神榜”是赞同封建的。

《封神演义》也是借西周灭纣的神话隐写大明历史,究竟如何,不在这里讨论,只讲书中的“哪吒”。此哪吒虽然多了个“口”,却与《水浒传》中的哪吒有高度的相同寓意。

第十二回写的是“陈塘关哪吒出世”,这一回通篇都是虚构的神话,没有一件事是真的。但是,却借用了唐朝大将李靖这个历史人物。历史真实中的李靖,确实是托塔天王的寄寓人物,《水浒传》中就写了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即北方多闻天王,前身还是毗沙门天王。《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记载,大唐天宝元年,唐玄宗得观音菩萨申示,请毗沙门天王解救安西之围。毗沙门天王因此显圣安西城北门楼,在一只金鼠的帮助下,解了安西之围,玄宗便封其为北方多闻天王。因而,此时的天王塑像左手中有一只白鼠,此白鼠就是白日鼠白胜,《西游记》中的金鼻白毛老鼠精,隐写的是大明燕王,也就是永乐皇帝。

永乐皇帝生于庚子年(1360年),属鼠,就是一只金鼠、白鼠。北方多闻天王因手中的道具不断演变,托了一只金塔,因而改号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与大唐李靖有关,这是《封神演义》以李靖写陈塘关总兵,封其为托塔天王的典故来历,也算是有根有据吧。但是,李靖从来没有驻守过陈塘关,历史上也从来没有陈塘关。同时,李靖也没有名叫金咤、木咤的儿子,更没有名叫哪吒的第三子。

所谓陈塘关,是以朱元璋母亲陈氏太后为隐喻虚构的一个地名。《西游记》中的“陈”也是此喻。“唐”的寓意出自《水浒传》,施耐庵借大唐玄武门之变隐写大明靖难之役,其“托塔天王”中也隐藏了“靖”。所以,《封神演义》中的李靖就是说的靖难之役之“靖”。李,木子,既写了大明木字辈皇帝、靖难之役的主角朱棣,又隐写了挑起第二次叔侄之争的朱棣次子朱高煦。

李靖只是天王,不是皇帝,他的儿子只是王子,但哪吒却称为三太子,三太子打死龙王三太子,哪吒是自己打死了自己,其中的寓意是大明靖难之役乃朱家人自己杀自己。

“三太子”写的是谁呢?以大明藩镇之乱历史而言,指的是朱允炆与朱瞻基。朱允炆是朱元璋封的皇太孙,是大明“水木火土金”的第三代,又是朱棣的下一代,故是“三太子”。龙王三太子,因为朱元璋属龙。大明有二祖,成祖第三代是朱瞻基,是大明第二个皇太孙,却是朱高炽的太子。

这样讲似乎很乱,但这段历史就是《水浒传》中的“亡伦(王伦)”。大明以五德为伦,朱元璋越过木字辈立火字辈,朱棣朱高煦都要夺侄子皇位,尤其是朱棣成功了,实质上是继承了侄子的皇位,还是“亡伦”。

搞明白这段故事中所隐写的历史,“哪吒”的身份也就不言而喻了。哪吒要杀李靖,岂不就是“亡伦”?

哪吒是不是魔童?

哪吒之父托塔天王也是以《水浒传》中的晁盖寓意,晁,是“日兆”,施耐庵借这个人物点化了朱元璋的《金鸡报晓》诗,这首诗又点化在昴日星官啼杀蝎子精的故事中。盖,借指皇帝伞盖。晁盖的七星之梦出自《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斗为帝车”,此“盖”乃帝车之盖。

晁盖,隐写的是大明皇帝,“七星梦”是施耐庵预言大明必因封建而亡。七,七政五星,隐写的是大明五德。书中以五绝隐写大明“朱温(瘟)”,寓意五德将绝。《西游记》中的七绝山,则是说的大明已绝。七绝山有柿子,柿子别名朱果,是邾国的谐音,邾国又称邾子国,书中因而写了个朱紫国。其余如狮子、虱子,都与柿谐音,又谐音豕(石),还是说的大明。

托塔天王隐写的是大明皇帝,那么,哪吒称三太子也就顺理成章了。问题是哪吒是第三子,他前面还有金吒、木吒,也轮不到哪吒继承皇位。这其中的隐喻寓意,《西游记》做了解释。

金吒本是出自唐代佛典中的人物,名“军荼利明王菩萨”,浑身赤蛇缠绕。《西游记》中就以《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一段朱元璋脖子上绕螭蛇来隐写大明。木吒在佛典中的名字是木叉,《西游记》也是如此写的。

第八十三回书中,李天王说:“大小儿名金吒,侍奉如来,做前部护法。二小儿名木叉,在南海随观世音做徒弟。”《西游记》中的如来与观音菩萨都是隐写的大明太祖,所以,哪吒的这两个哥哥就随太祖而去了,不在“人间”。

李天王三子,唯独哪吒不是出自佛典的人物,本源于《水浒传》之那吒。“那,从邑,冄声”,冄,形容柳枝冄冄,也就是冉冉的意思,冉冉又指日升。这就隐藏了朱元璋《金鸡报晓》的寓意,柳,是木卯,隐写的是大明木字辈皇帝,四大名著借以“柳”隐写大明金陵都城,南京乃朱雀火正之地,柳宿就是朱雀七宿中的星宿。

冄,又指龟壳的边缘,大明永乐新都在北方玄武七宿之女宿,因此,《西游记》中写了个西梁烟花女国,指的就是大明都城燕华。《水浒传》中的梁山实写的是石景山,《西游记》才有西梁女国。朱棣自称玄武大帝转世,以“龟”隐喻。以“龟”写永乐皇帝,不是作者不敬,而是朱棣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自称。因此,“那”隐写的是大明都邑。

哪,应读作“”,《集韵》:“哪哪,傩人之声。”傩,指的是巫事驱瘟疫,也就是四大名著中都写到的“靈”,这个字在我的文章中解读过多次,就是“以玉事神”的意思,隐写的是大明。

《诗经·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意思是“佩玉所以节步”,古人佩戴佩玉是为了“行有节度”。因而,“哪”就与大明有关了。朱元璋之璋就是玉,大明太祖得阗宝玉而制一玺一圭,圭即大明“祖考”,朱棣梦此圭而立皇太孙,大明以“玉”相传。

吒,“喷也,叱怒也”,怒,马也,此马在四大名著中既是马皇后,又借《易·屯》之“屯如邅如,乘马班如”以隐大明太祖与太宗,《西游记》、《石头记》中的“马”还有另外一层寓意,隐写了南明亡于康熙元年,康熙属马。

“乘马班如”之马,指的是东方青龙七宿中的房宿,房宿又名天驷。东方青龙在四大名著中是青州,《西游记》没有写青州,但却以无数处“青”暗写了东方青龙。因此,天驷又叫天龙。

《水浒传》写八臂那吒,也写了个三头六臂的那吒,《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与吕岳、殷郊都是的大神。《西游记》则把《封神演义 》中的吕岳、殷郊与哪吒合为一身,三头六臂合为“九”。《易·乾》“飞龙在天”是九五爻,隐写的是皇帝。

乾为天、为马、为金、为头,臂,辟月(肉),“开辟鸿蒙自兹始”,寓意洪武开辟大明。故是“八臂那吒”,项充上应地飞星。

红楼梦中的哪吒是秦钟

第七回,王熙凤要见秦钟,贾蓉说:“他生的腼腆,没见过大阵仗儿,婶子见了,没的生气。”王熙凤骂道:“他是哪吒,我也要见一见!”

《石头记》就这一处写到了哪吒,秦钟便是书中的哪吒。秦钟出见王熙凤,甲戌本有一则双行夹批:“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这段批注表明,《石头记》中的哪吒与前面几部书是同样的寓意,但却隐写了大明的结局,也就是从大明太祖到南明这段漫长的历史。

情,是风情的“情”,“从心青声”,心,就是心猿的“心”,“心,火也”,指的是以祝融火正为国号的大明。《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说哪吒“脚踏风火二轮”,太乙即《石头记》中的太医,隐藏在“燃藜图”中的太乙精,是皇帝。朱元璋把皇帝称为真人,因此,真人也是皇帝,比如罗真人、张真人等等。风火之“风”是风姓娲皇氏,隐写大明。

青,见上文,“情”隐写了大明太祖与太宗,就是开篇化石为玉的一僧一道。一僧一道即大明二祖,故是“情種”。種,有重有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秦”字底是禾,也是木,寓意大明亡于木字辈。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句话曾经解读过,这里简要说说。“未嫁”指的是永乐迁都前的大明,这时是朱元璋确立的皇统,因而是“未嫁先名玉”。秦钟在书中是以男性形象出现的,“嫁”不是出嫁的嫁,要拆开为“女、家、豕”。

“来时本姓秦”,这五个字都有独立的寓意,这里且说说“秦”的另一个寓意。南明永历帝之父名叫朱常瀛,封桂王,藩地在衡州。秦,是因“嬴”而得。秦钟也是“淫丧天香楼”,隐写了朱由榔之死。贾蓉说他腼腆,又以几个“慢”写秦钟的行状,其中就隐写了朱由榔避难“面店”曼德勒的历史。

这就是名著中的“哪吒”,首先出自《水浒传》。梁山好汉都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所以,说哪吒是“魔童”,大概没错。

至于那吒为何以“项充”隐写,哪吒为何要闹海,哪吒为何大战孙悟空,咱们今后再讲。

0 阅读:4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