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认识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修中,我经常听到有人时不时地感叹“修行实在是太好了!”,还从来没有听说,修着修着不想修了的。
可见,大家都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修行的好处。而且修行是一个生命目标,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那种“路上全是风景,而且相信终点是更美的风景”的感觉,特别美妙。
所以,新年了,我想对修行的朋友说,让我们感谢坚持修行的自己。
1、 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财不入脏门”、“家净有福气”,都是我很喜欢的话。修行以来,我一直想把家里收拾干净,但因为习性,我就是不擅长。
我总觉得做家务影响我的“思维修”(通过学习写稿锻炼我的思维),有点浪费时间。
但最近,我选择一边做家务,一边听视频课程,听的是一位法师的《妄尽还源观》,讲得非常好。
其中有一段武则天开悟的故事(大意):
有段时间,武则天请了一位高人来为她日夜讲课,讲到“性、相、用”的时候,武则天不太懂,就问高人,这三个字怎么理解?
高人指着皇宫里的一座金狮子雕像说:“这个狮子是什么做的?”
武则天说:“金子做的。”
高人说:“这个金,就是它的‘性’(本身的性质),这个‘狮子’就是它的相,它放在宫殿门外很威武,就是它的‘用’(作用)。”
然后高人还说了一句:“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金子不仅可以做成狮子,还可以做成老虎,或做成别的什么。
同样的一座“金狮子”雕像,有人看到“金”,看到事物的本质;有人看到“狮子”,看到事物的表相);有人看到“金狮子”,本质和表象同时看到,这个是最厉害的。
武则天由此开悟了。
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我看了这个故事,怎么没开悟?
其实有很多开悟的故事,别人看起来都是这么简单,好像平平无奇,但当事人心里是非常震撼的,像和宇宙接通一样。
我们看起来平平无奇,或者只能受到较小的震动,是因为我们的能量还没到。
但是无妨,认真修行,将来我们会有自己的开悟瞬间,或遇到独属于让我们开悟的某句话。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众生都是“性相用”的结合体。在“本性”的层面,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一座金矿。
我们每个人能量的大小,不在于金矿的大小,而在于我们能从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子的纯度,这是我们需要修行的地方。
王阳明说(大意):“圣人是一万两黄金,普通人可以是一两黄金,只要你纯到只存天理,没有人欲,就有自己的价值,就是足金。”
妙不妙?
2、 克比不克还好
这里的“克”显然不是数量单位。一个事物制约另一个事物,被称为“克”。
很早以前听曾师的课,说,我们总是嫌弃“克”,事实上“克比不克还好”。
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但我一直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现实生活中怎么用。
直到最近听九龙道长的课,又自己找了些资料,终于悟出来了什么是“克比不克还好”。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水火不容,因为水克火,所以水火不能在一起,否则两败俱伤。
但在《易经》里,水在上火在下时,是水火既济卦,非常好的一个卦哦。
《易经》对既济卦的解释是,火在下水在上,火可以把水烧开,这个开水大有用途。
而在另一套文化系统里,有一句话叫“我克者为财”。什么意思?比如水克火,水能把火制服,火就听命于水,就像是水的仆人,火赚来的一切都属于水,就成为了水的财,有意思吧?
明白了这个道理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呢?
我们以前可能浅浅地认为,这不好那也不好,就像担心“克”一样,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其实所谓的“不好”,它的意义完全可以转化,用对了,全是“大好”,根本不用担心。
我们要坚信,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最后我想说,就我自己这五年的修行来看,修行让我的思想越来越自由,让我越来越认识到关于自己的真相。如此,甚好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