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庄溺水之后,华妃赶来咸福宫,要罚采月和小施去慎刑司。
敬嫔忙向皇上求情:皇上,小施采月虽然有不妥当的地方,但是罪不及进慎刑司。
此言一出,便被华妃训斥了一通,敬嫔虽然不情愿,也只得请罪:臣妾悉听娘娘教诲,臣妾一定好好管教。
采月哭求说让她伺候到眉庄醒来,再去慎刑司领罪,也被华妃拒绝。
甄嬛见此情形,站起来替采月和小施说话。
最后不仅从华妃的虎口下,成功的救下了采月和小施,还撤换了驻守翊坤宫的侍卫,让华妃吃了哑巴亏,也算是给眉庄出了一口气。
甄嬛到底作对了什么呢?
在场的三个女人都知道,这件事的最终决定权是在皇上手里,所以她们的终极目的是要说服皇上采纳自己的说法。
华妃最初能压制敬嫔的说法,并让皇上站在她的立场,是因为她打的是【正宫规】的旗号,是为了维护主子们的利益,这就等于是在维护皇上的利益。
敬嫔只是单纯的求情,在主子利益面前实在是过于单薄。
那甄嬛做了什么,让皇上改变了主意呢?
甄嬛:请华妃娘娘宽恕,采月和小施服侍眉姐姐虽有不妥当,但事出意外,也不能全怪他们。与其处罚他们两人,不如叫他们好好服侍眉姐姐,将功折罪。
甄嬛首先把事情定性:意外。减轻了采月和小施身上的罪过,证明不能全怪他们。然后提出建议:与其处罚,不如让他们好好照顾眉庄,将功折罪。
华妃:怎么莞贵人以为罪不当罚吗?若轻纵了这两个奴才,难免让后宫有所闲话,以为有错只要折罪就好,不会受罚了。
甄嬛:娘娘赏罚分明自是应该,只是采月和小施一直服侍着眉姐姐,若此时罚了他们去慎刑司,姐姐身边一时没了得力的人,反而不好,
面对华妃说的有罪当罚,甄嬛打起了感情牌:他们两个一直服侍眉庄,这个时候罚了他们,眉庄现在正是缺得力的人照顾的时候,对眉庄的康复来说没什么好处。这一点很能让人感同身受。
华妃:他们连沈贵人周全都照顾不得,还留在身边做什么。何况千鲤池离翊坤宫不足百步,在本宫宮禁发生这样的事情,本宫怎么能轻饶过去。
甄嬛:嫔妾担心的正是这个,娘娘明明赏罚分明,但不清楚的人还以为,因为事情出在翊坤宫附近,与娘娘威严有碍,娘娘才如此懊恼,并非只是为了沈贵人溺水。奴才事小,伤害了娘娘名誉事大。还望娘娘三思。
华妃给出的处罚采月和小施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照顾好眉庄。但重点就是在这里,她应该关心眉庄的身体,与事情发生在哪里没有关系。
听华妃这么说,甄嬛便借力打力,拿华妃的威严做起了文章:你这么生气,非要罚采月和小施,到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还是真的为眉庄好要搞清楚。要是为了眉庄好,就不能在她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罚她身边最得力的人。
所以这才是关键,奴才也是人,主子不能为了自己的威严,随意惩罚奴才。
甄嬛这话说完之后,华妃一时气急,不知道该说什么,皇上把话接了过去,同意了甄嬛的说法。
皇上最后采纳甄嬛的说法,当然有喜欢她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甄嬛言之有物。
甄嬛没有在罚与不罚,或者是怎么罚上与华妃争辩,而是切实站在眉庄需要的角度,让华妃无话可说,这才救下了彩月和小施。
每次看着一段,都觉得甄嬛很棒,还是第一次想要搞明白甄嬛这番话到底棒在哪里。
之后甄嬛乘胜追击,向皇上建议撤换翊坤宫侍卫。
她是这么说的:姐姐落水原因尚不明,可必定是侍卫救护不及,才会呛水过多,昏迷不醒。依臣妾的意思,不如撤换了翊坤宫的侍卫另换一批,否则这次是眉姐姐,若下次有什么不当心的,伤及了华妃娘娘,那如何是好。
这是在给导致眉庄呛水昏迷的结果定性:侍卫救护不及。如果在落水后马上被救出来,眉庄就不会因为呛水过多,导致昏迷。同时放大了这种救护不及所产生的影响:万一下次华妃有事,他们也救护不及怎么办。
华妃:莞贵人适才还说将功折罪,怎的这会儿又要换本宫宫苑的侍卫。岂非有些赏罚太过偏颇?
甄嬛:嫔妾也是为娘娘着想,皇上一向爱重娘娘,怎可让粗心懈怠的奴才守护娘娘宮禁,置娘娘于险地而不顾呢?何况,只是另换一批侍卫 ,也不算惩罚呀。
华妃这么说,就是同意了甄嬛说的侍卫救护不及的说法了。但她本身心里有鬼,只能强词夺理。
甄嬛算是打蛇打七寸,一旦给侍卫打上粗心懈怠的标签,那就能佐证侍卫的确不足以保证华妃的安全。那换一批侍卫就在情理之中了。
皇上听完,说:别的事都不要紧,只是这样的事再也不能发生了。同意了甄嬛说换侍卫的提议。
甄嬛可以说是很细心了,她能想到侍卫这一层。
最后总结一下,甄嬛不硬刚,而是就事论事,从眉庄的切身利益出发,不能让眉庄昏迷的时候身边没有得力的人伺候。
适时地借力打力,让华妃无话可说。
最重要的是跳出华妃提的问题,以眉庄呛水过多为出发点,找到了侍卫救护不及时的问题,让皇上同意撤换翊坤宫的侍卫,狠狠地扎了华妃一下。
甄嬛的目的,不是辩赢华妃,而是说服皇上。
而她给出的理由足以说服皇上,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