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星驰的作品中,生活百态常常被星爷拿来调侃,各种社会阴暗面也时常隐喻在剧中角色中,但唯一没有被星爷调侃过的只有“爱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琼瑶备受争议的一生以及相关作品,仍然被追捧,至今仍在文坛顶流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是因为琼瑶作品里的“爱情”,那大概是现如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唯一的一片绿洲,但从今以后,绿洲也将干涸......
“窗外”只为一人顾
琼瑶四岁以前随着家人生活在老家四川,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和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几遭她和家人到了台湾,学生时期的琼瑶心思敏感,少女时期的琼瑶更是将情思全都寄托在文学上,那时候的琼瑶就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偷偷发表文章,导致学业一度荒废。
父母认为走文学的道路想出头实在太艰难,便阻止琼瑶写文章。但是他的文笔却得到当时班主任的赏识,少女琼瑶只觉得遇到了此生知音,一头扎进陷入其中,她以为那就是爱情。
母亲一气之下到学校举报涉事老师,学校随即将老师开除,琼瑶恼怒之下与母亲对峙:“为什么你可以,我不行?”原来琼瑶知道自己的母亲就是嫁给了自己的老师。
琼瑶当即被甩了耳光,并在阁楼上被母亲锁在房里面壁思过。琼瑶开始了发泄式的写作,并将自己的遭遇通过文章予以纾解,《窗外》便是她唯一的自传体小说。
然而青年时期的种种遭遇,此时已经给琼瑶的一生铺上了悲情的底色。
正是这部《窗外》让琼瑶与平鑫涛,原本是在平行时空下的两个人得以相识相恋。
彼时的琼瑶已经结束了与前夫的婚姻,独自带着儿子生活,而平鑫涛也有了妻室。但是当时的平鑫涛,正被名下的《皇冠》杂志的销量下滑而苦恼,如果找不到更优质的内容改变销路,《皇冠》只能关门大吉。
但是这时平鑫涛却发现了《窗外》,平鑫涛仿佛通过这扇窗看到了事业的希望,而这希望正是琼瑶给的,当时也只有琼瑶能救《皇冠》。
琼瑶受平鑫涛的邀约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她的出现让杂志起死回生,很多已经对《皇冠》失去希望的读者开始重新订阅,而《皇冠》销量的上升也为琼瑶赢得了不菲的稿酬,这在当时琼瑶要独自抚养儿子的情况下,可谓是双赢的结局。
在几经周折后,平鑫涛和琼瑶终于线下见面了,起初是为了双方共同的事业,后来平鑫涛逐渐被琼瑶的才华和能力所吸引,直到有一天他和《皇冠》都无法离开琼瑶了。
但此时的琼瑶在得知平鑫涛已有家室后,决定退出,在和平鑫涛提过多次分手后,平鑫涛断然拒绝。最严重的一次,平鑫涛开车驶向悬崖以此表达自己想要和琼瑶在一起的决心,此举深深触动了琼瑶,从此以后琼瑶选择放下世俗偏见,毅然走向平鑫涛,哪怕是这一决定让她一生都背负着“破坏别人家庭”的骂名。
而曾经的《窗外》也成为了她与平鑫涛的唯一见证。
悼念亡夫:不如归去
爱情属于理想主义,婚姻却属于现实主义,琼瑶之所以能和平鑫涛携手走完一生,双方不仅始于爱情,在婚姻关系中更有着势均力敌的平等地位,而婚姻想要长久,这确实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世俗眼光中只会看到琼瑶的负面信息,而现实生活中却是平鑫涛更难离开琼瑶。琼瑶让《皇冠》起死回生,而《皇冠》也让琼瑶名扬四海。琼瑶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琼瑶就让《皇冠》旗下的影视公司专门翻拍琼瑶的所有文学作品,一进一出都在自己的口袋,夫妻俩将自家的商业帝国越做越大。
而平鑫涛也兑现了自己对琼瑶的承诺,生前为琼瑶购置了“可园”,琼瑶的儿子及其一家四口,平日里都是跟随琼瑶和平鑫涛居住在“可园”中。
琼瑶和平鑫涛的生活日常也被其儿子陈中维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尽管在外人眼中,琼瑶作为半路夫妻的身份始终不被看好,但是琼瑶又岂是将世俗的非议放在心上的人呢?
让陈中维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平鑫涛患病,需要插管卧床养病期间,平鑫涛的子女没有一个在窗前伺候,唯一陪伴左右的只有琼瑶,而当时的琼瑶也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
即便如此琼瑶却没有替丈夫做主的权利,在看着平鑫涛被病痛折磨的身体,只剩一副躯壳任由其他人摆布,琼瑶想要替丈夫拔掉氧气管,让他得以解脱,但却遭到继子继女们的痛斥。
在这种情况下琼瑶只能看着丈夫忍受痛苦,而无能为力。正因为是亲眼目睹了平鑫涛从患病,到去世的整个过程,琼瑶在丈夫去世之际就早已向陈中维交代了后世:插管、抢救......统统不要!
平鑫涛曾经对琼瑶说:如果没有琼瑶,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当平鑫涛先一步离开琼瑶后,琼瑶又何尝不是觉得,生命中没有了丈夫,生命也不会变得更好了。
这是琼瑶对自己生命的醒悟,她在做好一切的准备好,让自己不留遗憾的离去。她将自己对世间最后的爱,在丈夫离去时划上了圆满的句点。
人要有“善终权”
琼瑶生前曾不止一次的在采访中提到过:善终权。人的出生是不被选择的,从一出生就被社会定义成各种角色,在这些角色中同样也没有选择,做子女要孝顺、做父母要养育、做夫妻要互敬互爱......如果违背就会遭到公序良俗的指责,这些都没有权利做选择。
那么一个人在即将完成所有的社会属性,离开人世间的时候,在面对死亡时,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做一次主?
“善终权”应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请不要混淆这里的“善终”和“轻生”的区别。善终并不是说对生命的不尊重,而是在自然衰老,生命已经走向终点的时刻,所享受的一种希望能够尊严地离开的权利。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患病多年,生活质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的老人,自身活得并不开心,他们活着大多是为了子女的安心,而子女则是为了不被公序良俗谴责,双方都被无形的压力束缚着,此时对于老人而言,还他以权利,让其得到解脱,大概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