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航天员太空现状!不到一月身体出现明显变化,太空生活揭秘

麒阁天下事 2024-11-21 13:40:56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距离神舟十九号升空已经过去半个月时间,很多人都好奇,三名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如何?

就在本月中旬,央视发布了一段中国太空空间站的视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频中显示了三名宇航员的工作日常和生活方式。

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仅仅半个月过去,三名宇航员明显变胖了。

宇航员王浩泽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因为空间站的伙食太好了吃胖了?

太空环境与地面不同

神舟十九号于2024年10月30日凌晨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位宇航员要在太空中待上六个月,进行各种科学和技术实验。

神舟十九号三名宇航员

这对我国空间站的长期使用和重大实验意义重大。

太空环境挺苛刻的,失重、辐射、封闭空间这些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

确保宇航员在这种条件下身心健康,是我们国家航天事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航天员面部的“发福”现象,恰恰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缩影。

神舟十九号宇航员在空间站吃食物

它揭示了人体对失重环境的适应过程,也体现了中国航天在保障航天员健康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太空,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

在这里,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变得与地球截然不同。

在失重状态下,喝东西、吃饭、睡觉还有走路等日常动作都得重新学。

图片来源网络

而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改变,失重还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体液的重新分布。

地球上的重力让我们的血液大多聚集在下半身,太空里的失重状态打破了平衡。

体液失去了重力的牵引,会向上半身,尤其是面部和头部聚集,从而导致面部出现轻微的浮肿。

空间站

这就是航天员们看起来“胖了一圈”的真正原因—并非饮食所致,而是身体对失重环境的正常适应表现。

这种现象被称为“太空月亮脸”,是几乎所有航天员都会经历的生理变化。

长时间在太空这种轻飘飘的环境里,宇航员的骨头和肌肉也会变得脆弱。

由于缺乏重力的刺激和负荷,航天员的骨骼和肌肉会逐渐流失和萎缩。

空间站

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影响他们返回地面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返回地面时的画面就是一个例证:

他们面部浮肿,落地后甚至无法自行行走,需要工作人员的协助。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长期太空生活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挑战。

神舟十八号宇航员返回

由此可见,太空对于人体的影响有多大。

中国航天深知太空环境的挑战性,一直致力于为航天员提供全方位、最贴心的保障。

从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到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再到航天食品的研发和后勤保障。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中国航天对航天员健康和安全的重视。

返回舱返回地面

选拔航天员非常严格,得有棒的身体、稳的心态和过硬的本领。

入选后,他们还要接受长达数年的岗前培训,模拟太空环境,学习各种太空生存技能。

宇航员在空间站里,生活设施也照顾到了他们的健康需求。

为了抵抗太空失重导致的骨头和肌肉问题,空间站里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拉力器等各式健身设备。

图片来源网络

航天员每天都会花上两三个小时锻炼,做些跑步、骑单车、举重之类的活动。

这样能保持肌肉结实、骨头硬朗,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这些训练不仅能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他们能够完成高强度的太空任务,例如出舱活动和科学实验。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体能训练,饮食也是保障航天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研发航天食品时,科学家们严谨地分析,确保它能充分满足宇航员在太空独特条件下的饮食需求。

舌尖上的空间站

从最早的压缩干粮和精华饮料,到如今琳琅满目的太空餐食,中国航天食品的演变映照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脚步。

神舟六号航天员吃的东西挺丰富,有40多种选择,还特别有加热工具呢。

宇航员吃苹果

到了神舟七号,食品种类增加到80多种,包括木须肉、麻辣牛肉等。

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过春节时,甚至吃上了各种馅料的饺子,还能在失重的状态下蘸醋,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航天食品的研发并非简单的“把食物送上天”。

每一款太空食品的诞生,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聪明才智。

宇航员在太空过生日

他们得注意食物既要营养全面、口味丰富,还得考虑在太空里怎么存放和吃。

食品通过冷冻干燥、真空封装等特殊方法加工,能更好地保存营养和原有味道,延长保质期。

航天食品的包装设计必须考虑太空中的失重环境,确保宇航员能方便地用餐。

例如,一些食物被制成一口大小的块状或糊状,避免食物碎屑在舱内漂浮,影响舱内环境和航天员的健康。

太空食品

从最初的果腹之需,到如今的营养美味。

航天食品的进步体现了中国航天对航天员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即使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也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天上收到了天舟八号送来的补给物资。

这些物资不仅包括食物、生活用品等必需品。

太空食品

还包含了即将到来的春节等节日礼物和特殊的生日礼物,为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增添了温情和乐趣。

这种人文关怀是中国航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科技保障相辅相成,共同守护着航天员的身心健康。

太空生活并非只是吃吃喝喝、锻炼身体,航天员肩负着执行各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重任。

太空中的工作方式

三名宇航员需要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进行精密的科学测量,有时还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出舱活动。

神舟十九号三名宇航员

这份工作对他们的体力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在失重环境下工作,不仅要克服身体的不适,还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精确的操作能力。

在太空行走时,宇航员得穿上那种又厚又重的宇航服,然后在没有重力的环境下,得完成各种复杂的组装和修理工作。

这事儿不光得有劲儿,还得脑子清醒,手艺还得过硬。

航天员在地面上进行了漫长而艰辛的训练,为适应太空生活做准备。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得学会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行走、工作和日常起居,同时也要掌握如何操作空间站里的各种设备,还要熟悉怎么应对各种紧急状况。

例如,他们需要在模拟失重的水下环境中进行训练,练习出舱活动的操作流程。

他们得练习在离心机里,这样就能习惯飞船起飞和降落时的强烈冲击。

这些训练不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技能,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空间站内部

让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沉着。

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定期联系,也是航天员太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可以通过视频和地球联系,告知工作进展和健康状况,还能和家人朋友聊天,分享太空生活的日常。

这种关系不仅因为工作需求,也是心灵上的寄托。

它能帮助航天员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完成太空任务。

神舟十九号三名宇航员

指挥中心会一直留意宇航员的身心健康,随时准备提供帮助。

这种双向的沟通和关怀,构成了中国航天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人文关怀。

在太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们体验着失重的奇妙与挑战,同时也在舱内忙碌而充实地进行各种任务。

他们凭勇气和辛勤努力,一步步提升着人类在太空生存的成就。

他们的人生故事,既是个人的拼搏传奇,也映照出我国航天事业的兴旺发达。

中国航天

从“胖了一圈”的疑问出发,我们看到了太空环境对人体的特殊影响。

更看到了中国航天为保障航天员健康和安全所做的不懈努力。

这样的付出,不仅彰显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水准提升,也体现了国家对宇航员们的深切关爱。

总结

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历程,从神舟五号的首次载人飞行,到神舟十九号的长期驻留,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伟大跨越。

每完成一个任务,都是航天人们汗水的结晶,还有国家强大的后盾在支撑。

中国航天

航天员,作为中国航天的先锋,他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梦想,在浩瀚的太空中探索未知,为人类的进步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空间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航天将继续探索更远的深空,挑战更大的难题。

而中国航天对航天员的保障体系也将不断完善,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更贴心的关怀,让他们能够在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更加艰巨的太空任务。

我们齐心协力,中国载人航天必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信息

环球时报2024-11-18《入驻“天宫”超半个月 神十九乘组高效开展各项在轨工作》

国际在线2021-11-07《吃好、喝好、工作好!一同品味舌尖上的中国空间站》

0 阅读:14

麒阁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