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11月12日,蓝田北校举办“落实‘双减’见成效,网络大V蓝田北小行”监督活动。蓝田县教科局政工科、人事科科长崔明坤,政工科副科长胡黎锋应邀出席。本次活动特别邀请陕西省网络大V严建设自媒体等24位知名自媒体网络达人、西安市葛小茶“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全体成员及北关小学全体领导和教师代表60余人参加。
学校在校长葛小茶的带领下做出一个重大的举动,特邀请24位知名网络大V自媒体为学校“网络监督员”,特发证书打开教育先河。一张小小聘书联通了学校和社会,使学校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无声表态,坚定了北关小学落实教育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学校服务水平的决心。
省级劳模、蓝田县北关小学校长葛小茶做了题为《共话双减一百天 协同发展谋新篇》的微报告。葛校长首先从七星文化引领特色发展,“七星评价”激发教育活力,“满天星”课程建设助力“双减”等方面分享了学校办学特色;倾情分享了北关小学力促“双减”落实“12368”工程、四大革命,即致力探索的作业革命、课堂革命、课后服务、家庭革命,让与会者全面了解我校助力“双减”落地,减负增效提质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最后,葛小茶校长表示:“双减”这场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将进一步科学统筹、精心设计,充分挖掘优秀教育资源,优化课后服务,全面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美术教师崔红英做了题为《心会和爱一起走》的微报告,崔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双减”落实与课程开发中的思考与做法。一是用心设计课后服务的课程形式和内容。1至4年级通过看绘本、听故事、绘主题画中落实美育,渗透德育教育。5、6年级通过看专题纪录片画主题画、读诗作画、赏自然画风景等多种途径实现多学科融合提升美育。二是精心组织作品展示。对特色课程“创意绘画”作品的展示采用动态与静态的方式。多种风格的音乐走秀,唤起了学生多元的体验与感知,为学生打开一扇向真向美向善的窗,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心、用爱做课程,用情、用意助发展。
深入校园实地查看,详细了解“双减”后学生的2小时课后服务生活,从武术、篮球、足球、波普艺术、石头画、剪纸、泥塑、舞蹈、合唱、话说蓝田、超脑麦斯、十字绣、快乐种植等涉及六大领域的153门特色课程吸引着大家。随行的网络大V、自媒体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了解和记录着孩子们2小时的课后服务生活。校园健康人文的文化的细节、满天星体系等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定格,为北关小学“双减”落地一百天完美留念。
蓝田县北关小学一直在搞“三个课堂”活动,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课堂教学各环节、课外教育各种资源、社会教育各领域深度融合,为“双减”背景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五育并举”提供了有效路径。
蓝田县北关小学以“让每个人做闪亮的星”为办学理念,坚持“发出光和热,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和“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宗旨,在广大教师中倡导三个教育观点,即教师步入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教学的教学观,学生进入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学习的学习观,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都是作业的作业观。深耕“五育并举”,聚焦“三个课堂”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不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关小学聚焦“第一课堂”,以省级精品课程立项为契机,创新课堂模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围绕“M—STAR”精品课程开发与实践,即:“Scene(真实情境)”“Think(思考)”“Action(行动)”“Results(成果)”,创设情境—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成果分享”四环相扣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与组员研究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在全班交流,通过分层练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最后总结梳理一节课所学知识,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M-STAR课程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思维的多元训练,能力的多维培养,打造高效有效的“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是拓展学生学习方式、内容和空间,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北关小学秉承“凡是对孩子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视野,积极构建“作业辅导基础服务+素质拓展专题活动+特色课程社团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
一是理念引领,构建体系。坚持把孩子的兴趣、选择、立场、体验、收获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以七星文化为引领,形成了“一核心两自主三课程六领域”满天星课程体系,作为课后服务的主要课程,丰富“第二课堂”,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二是内容丰富,分级实施。满天星课程内容涉及学科拓展、传统文化、科技创新、劳动实践、艺术审美、体育与健康六大领域153门课程,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
三是形成读本,提升内涵。我们把实施的成熟课程转化为特色读本,不断创新课程内涵,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其中《星星有多远》,让孩子们了解自然天体,探索宇宙奥秘,激发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第三课堂主要解决学生深度参与社会的问题。北关小学充分挖掘育人资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创新第三课堂,突出社会参与、家校携手、知行融合,合力育人。
我们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体验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走进革命纪念馆,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走进蓝田文明实践中心、走进社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理念、垃圾分类新思想、新生活方式;走进特教学校、走进敬老院,积极做公益、献爱心、传承中华美德。
创新开展“我爱我的城”社会大实践:我为蓝田代言、我为城市来服务、我为老人献爱心、我与特殊儿童共成长、我与交通文明同行等主题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成长体验。
另外,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劳动教育,建设“星星农场”劳动实践基地,融通五育,指导孩子们从翻地开始,种瓜种菜,浇水除草,体验生产劳动过程,撰写观察日记,计算面积,规划生产计划,分享劳动感悟,收获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学会生存、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为激励孩子们参与劳动实践积极性,学校在“七星评价”体系中设立劳动星奖励徽章,每学期评选出180个劳动星进行表彰奖励,有效促进劳动育人开花结果。
“三个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校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全方位的真实变革。“让每个人成为闪亮的星”已经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人人发光、人人出彩,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我们将立足减负增效,聚焦“三个课堂”,关注全面发展和品质提升,向着更高质量、更加美好的教育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