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困局,年轻人不愿缴纳养老金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1-04 14:56:42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聊聊一个关乎中国未来的,极其重要的话题 —— 中国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地拒绝缴纳养老金。

从这个现象背后,我们能够看出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这远比表面上的政策和制度问题来得复杂和严重。大家也知道,养老金问题不光是中国,很多国家都面临这样的困境,但今天,我们要深入聚焦中国这个特殊环境。针对这个话题,我们不仅仅是想讨论一群年轻人不缴钱的问题,而是要剖析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整个体制运作的根本性失衡。咱们今天就从年轻人抵制养老金这个切入点慢慢展开,带大家了解中国经济困境的冰山一角。

首先要明确一点,最近年轻人拒绝缴纳养老金绝对不是孤立现象,它的背后反映了整个中国养老金体系已经走向了极度危险的境地。根据官方数据,未来 10 年内,中国每年将有超过 2,000 万人要退休,到 2035 年,也就是 10 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国将有超过 4 亿人年满 60 岁。这意味着什么?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个人口老龄化的象征,它直接导致的是社会主义根基上,严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根据一些早期的报告,中国的养老金存量可能会在 2035 年前枯竭,这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关注和讨论。但这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中国的养老金体系早已被多方认为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会走到这么危险的一步呢?为何这么多的年轻人会选择不再向养老金体系埋单呢?咱们今天从大到小、从外至内来一起深入剖析一下。

首先,年轻人不缴养老金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其实不难寻找,很多年轻人感到与其缴纳养老金,不如自己存钱更实在。他们觉得,与其缴纳养老金,不如将这笔钱用以购买实物投资或者存到银行,毕竟,等到他们老了的时候,也难保这笔钱还能领回来。

年轻人对养老金最直接的担忧来源,就是对养老金制度本身的信任破裂。在中国,养老金不仅由于人口老龄化而面临巨大支付压力,还因为地方财政管理混乱,层层挪用操作不透明等问题,导致许多年轻人认为,这笔钱未来根本无法兑现。去年就有消息曝出,多省区的养老金空缺问题,部分地方由于财政紧张,养老金账户被挪用或亏空,即使是最保守的估算也显示,养老金储备金规模只有政府预算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压力被推向了未来。这些年来,网络上亦不时爆出来关于地方养老金基金被挪用的消息,导致公众信任持续下降,“到我退休还剩下多少钱” 这个问题,时不时会出现在年轻人的微信群、朋友圈中,变成许多人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再者,以行政方式推动养老金政策的变动,往往效率低下,且反应过于缓慢。比如大家早已关注了很久的养老金国家统筹制度,很多年大家都一直在喊统一,但到今天为止,真正上升到全国统筹层面的改革,依然远未落实。

当年的国企改革,导致不少银行坏账和次贷重压,而这些坏账的处置,却变相用了很多社会保障资金来填补窟窿。年轻人当然不是盲目的对养老金制度失望,细思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国家前期政府财政操作不当或地方财政官员侵占工资,直接将疑云罩在养老金这个神圣的豁免区上。遥记当年,东北的铁饭碗被砸碎,大量退休的人因改革丧失国家养老宝藏,最终将重压推到子孙辈身上。这些情况,不仅加深了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疑虑,也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在经济管理上的信誉。

反观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养老体系虽然也面临压力,但相对透明度高,运营效率相对稳定。以德国、日本为例,老龄化问题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他们通过扩大多层次养老设计和促进国民个人储蓄来延缓危机,这些国家至少能够让国民知道自身的养老金账户的运行情况、投资收益数据等,而中国的年轻人却几乎半点风声都听不到。

总结来看,年轻人不信任养老体系,不完全是出于个人认知或短视行为,它本质上反映了整个养老金运行体系在内外压力下的信誉危机和结构性错位。

撇开对养老金本身的不信任,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不缴养老金呢?其实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他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已经让他们难以负担更多的长远支出。

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年轻人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就是房价。中国的房价暴涨,导致年轻人背负沉重的贷款压力,许多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在毕业不久,就已经不得不负担高额的房贷,而这笔贷款将会在未来的 20 年,甚至 30 年内,占据他们相当一部分收入。

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2022 年,北京的房价中位数已经超过了 15 万每平方米,而很多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的房价同样居高不下,2023 年的大多数统计中位数显示,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 10 倍,而年轻人首付和月供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收入增速。这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当一个人无法确保日常生活和基本居住,他们又如何能够提前规划养老?身处于这样一个高度内卷、压力重重的环境下,年轻人已经被逼的喘不过气,不是不想考虑养老,根本是无暇顾忌。

除了房价之外,最近几年来,中国的生活物价也在不断上涨,疫情的影响叠加全球供应链危机,加上中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生活物价呈现报复性上涨,再加上通货膨胀,这些年轻人消耗自己的收入,却鲜少看到购买力的增加。

2024 年第三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超过 8%,而其他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品,如电费、租房成本等也整体上涨,甚至大家熟悉的葱油饼,三年前可能 5 块钱的饼,到今天已经变成了 10 块,而这种涨幅无疑进一步压缩了年轻人的可支配收入。但是生活费用的上涨,已经让月入五千、八千的小白领们扶着墙喊苦,又怎能指望他们轻松斥资给 10 年甚至更久后的养老做打算。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 就业问题。尽管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令人惊叹的长足进步,但是最近几年来,尤其在全球大环境动荡之下,中国的就业市场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高学历年轻人就业困难,年底往返中国的挖掘机司机们又一次成为网络热议的素材。

我们知道,中国过去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随着国际需求的增长放缓,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阶段性错位,大量依赖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而高端服务业和创新行业又还没有足够的承接力。今年的数据显示,20 多岁的年轻人失业率已经达到将近 20%,想工作找不到工作,不缴养老金又是不够爱国,这两难的局面,让很多年轻人在就业市场中陷入了彻底的信心崩溃状态。这样的情况下,不缴纳养老金,已不仅是经济压力之下的一种自保行为,也是对整体社会生态和经济现状的一种控诉。

随着整体社会的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养老金体系的压力几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都有,也不单单只在中国,但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养老金问题背后蕴含着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棘手。

现在让我们逐步拆解这一难题背后更为深刻的经济机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加剧,这对整个养老金和经济增长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约 14%,预测到 2035 年,这一比例将攀升到约 30%,这就意味着每 3 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将是老年人。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年轻工作人口数量的骤减,由于多年实施的一孩政策,中国处于 20 至 35 岁之间的劳动人口数量正在持续下降,并且很难短期内得到逆转。人口结构的失衡,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养老金支出的巨大压力。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退休人群需要依赖养老金维持生活,而随着新生儿数量的下滑,未来能够进入劳动市场参与养老金供应的年轻人数量将无法与退休人数形成有效衔接,这种倒金字塔式的人口结构让养老金体系面临极高的财务压力。

有研究显示,到 2035 年,中国的总人口将下降至 12 亿甚至更少,但其中老龄人口将达约 4 亿人,是 1/3 的比例,相比之下,这 4 亿老年人将几乎全部依靠仅剩的高中龄工作人群来支撑养老保障基金。这样的情况下,今天的二三十岁年轻人有理由对未来养老金的可持续性表现出怀疑,甚至抵制。

再看看一些其他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像日本、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同样都在承受老年人增长劳动力减少的压力,但他们的国情与中国有所区别。日本目前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 28%,而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分别达到 21% 和 23%,但为了应对长期的养老压力,这些国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日本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便意识到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问题,黄金十年间推动了数次养老制度改革,并逐渐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体系,不仅依赖于国家养老金,还引入了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而反观中国,目前大部分退休人士只能依靠三大支柱中的第一支柱,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这也是为什么该体系会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根据中国养老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截至 2022 年,中国养老金体系的三大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的总资产达到 11 万亿元人民币,但其中,国家养老保险占比高达八成以上,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却不足 10%。国际上其他国家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实验室,未来中国的养老体系改革可以参考的方向。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养老体系虽然吸收了一些国际经验,但由于转型的步伐缓慢,政策落地的过程中遭遇了较多阻力,导致今天的问题积重难返。而更严峻的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比日本、德国等国要快得多,这大大缩短了政策调整所需的反应时间。

人口老龄化,并不只是养老金支付困难的事情,它更重要的是从长期角度削弱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马尔萨斯早在二百年前就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数量和效率的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也离不开过去几十年庞大的年轻劳动力供应,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未来将面临劳动力数量减少、创新不足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困境。

更具体来说,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经济创新的减少,年轻人通常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人口结构的老化,年轻的劳动力逐渐减少,这些对于经济活力和技术进步至关重要的因素将呈现下滑趋势。

同时,老年人的增加会提高社会对养老、医疗等社保开支的需求,这将进一步压缩政府的可用资金,这些资金本应用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领域,但如今却不得不转移到养老金与医疗保障资金的支出上,导致资金错配问题,这样下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人口老龄化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政府无法有效增加收入,再拖累养老金体系,而养老金体系不断恶化,进一步加深年轻人对未来的失望,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拒绝缴纳养老金。

在看到这种全社会的信任危机和经济前景困境后,我们再来回头看政府最近的应对措施。中国政府意识到了养老金危机,早在 2023 年就首次通过了一项引发广泛关注的政策 —— 延迟退休年龄,这是 40 多年来首次正式调整退休年龄。根据新的政策,中国将按照分阶段的小幅提升计划,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这一政策被视作解决养老金压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但问题是,这个政策究竟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延迟退休只是拖延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一种手段,把退休时间推迟,理论上能延长劳动年限,短期内,确实会暂时减少养老金支付数额,也让年轻人抚养老人的压力得到缓和,但是这样的应对措施,真的是长期有效的解药吗?

延迟退休还面临多重挑战,中国许多行业,如制造业、基建业等劳动强度高,对年轻化的劳动力依赖程度更高,许多基层工人到了 45 岁以后,就已经体力不支,延长退休年龄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变相剥夺,要么勉强维持生计,要么忍受市场淘汰的现实,这使得政策在很多一线产业具有一定对立性,即使是高知识工作者,到五六十岁的时候,体力和创造力都已难以再与年轻人比拼,这样的制度只能带来劳动市场内部继续矛盾,让内卷加剧。

有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 60 岁以上的就业者中,约 40% 存在不同程度的隐形失业,即这部分人已经无法跟上劳动市场转变的步伐,但又未能正式达到退休年龄,处于尴尬的并非真正在职的状态,延迟退休政策一旦全面落地后,这一数据很可能会继续上升,进一步挤压年轻人的上升空间。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靠延迟退休政策是不够的,中国的养老金体制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结构性改革。国家层面的全国统筹,一直被视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所谓全国统筹,就是要打破地方分割,统一管理整体收支,这意味着所有省份将不再各自管理养老金,而是交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调度,这样就能够避免地方政府挪用资金或者是由于地方经济失衡而导致部分省市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

然而,由于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国家时间推进全国统筹的过程显著缓慢,例如,经济强省如广东、江苏养老金盈余充足,而经济欠发达的东北、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基地存在资金缺口,统筹之所以迟迟未完全实现,正是因为很多发达省份不愿把辛苦累积的盈余上缴给中央,来被动补贴穷省的养老金缺口。

此外,当代年轻人期望未来会有更灵活个人化的养老安排,如通过企业年金或个人投资计划来保障老年生活,这就需要中国推动更深入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而这一过程,涉及到市场化操作、税收激励政策扶持等全面的改革行动。与此同时,提高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率也是关键,目前中国养老金的投资手段比较单一,不如国外的养老基金具有多样化投资渠道和相对较高的回报率,如果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养老金穿底的威胁依然存在,年轻人面对未来仍然看不到信心所在。

讨论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养老金问题背后,其实是整个经济系统性矛盾的体现,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才是问题的核心,而养老金危机只是经济结构弊病中的一个爆发口。中国的经济奇迹主要依赖三大动力,出口、投资和消费,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出口与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领跑世界的双引擎,然而,自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自身劳动力红利减弱,内外需严重失衡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中国政府过去一直以出口为主要经济动力来源,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快速的工业化来汲取国际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国际市场萎缩,贸易摩擦加剧,再加上供应链全球化中的变数增加,导致出口大幅放缓,再者国内投资也逐渐失去拉动经济增长的效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基础设施投资来推动 GDP 增长,结果形成了严重的债务和资本错配问题。

如今的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未来的增长模式必须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逐渐转向依赖内需和创新驱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支撑一个持续、稳定的养老金体系。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一就是激励创新与技术进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维持其发展势头,必须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领域持续发力,从而提高整体生产率,创造相应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而另一面,扩大内需同样是未来经济转型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央政府多年来的双循环战略,就是希望通过刺激国内消费来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内需的重要性也体现在稳定就业、提升国民家庭收入等多个方面,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消费力去投资他们自己的未来,自然也会助益于建立一个稳固的社会保障体系。

最后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养老金体系,还是整个国家财政运作,政府都要逐步实现资金使用的精细化管理,中国养老金之前的地方分省管理模式,显示出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挪用和管理不当,这也正是年轻人对养老金体系失去信心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然中国已经开始基于数字化技术,广泛研究包括资金使用效率、福利政策调整、领域规划在内的多种改革方法,并逐步在一些地方试点推进,但这远远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需要更加透明公正、专业化的管理机制,让每个参与养老金系统的年轻人清晰了解到自己的钱如何被运作、如何回报,这样才能消除大量的疑句与谣言,重新找回世人的信心。

我们通过对中国养老金制度、年轻人经济压力及相关各类经济数据的剖析,深入探讨了年轻人越来越多拒缴养老金的原因,这一现象不光是某个制度设计的缺陷,而是中国整个经济系统运作中的多重矛盾在这些年轻人身上聚集爆发的一个典型表现。年轻人不仅仅是对养老金体制失望,而是对目前整个经济发展道路的未来失望。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了解其背后的经济困境、财政运作失衡、人口老龄化等根本性挑战是必不可少的,中国需要更多的改革,不仅仅在养老金层面,还在于其经济结构的转型上,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恢复年轻时代对国家未来的信任,让他们真正愿意参与养老金体系中,并对未来充满更多正向期待。

0 阅读:1
春迟嫣韵谈军事

春迟嫣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