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日本总人口再次减少55万,降至1.238亿,这已是连续第14年负增长。更严峻的是,日本公民数量锐减89.8万,创下19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日本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也为全球老龄化社会敲响了警钟。
日本0至14岁儿童人口仅剩1380万,占总人口比例首次跌至11.2%,而总和生育率仅为1.20,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1基准线。少子化的背后是多重社会矛盾的叠加:
经济压力:年轻人因职场不稳定、收入停滞,推迟或放弃生育。尽管政府推出育儿津贴翻倍等政策,但每月1.5万日元的补贴难以覆盖高昂的育儿成本。
职场文化制约:女性生育后难以重返职场,“工作与育儿不可兼得”的困境依然存在。
婚姻观念转变:2023年日本结婚对数首次跌破50万对,年轻人对婚姻的疏离感加剧,进一步压缩生育空间。
老龄化“海啸”:社会保障濒临崩溃
日本老龄化率已达29.3%,65岁以上人口超3624万,其中75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过半。这一趋势引发了“2025年问题”——约800万“团块世代”将在2025年集体迈入75岁,医疗、护理需求激增。然而:
劳动力短缺:15至64岁劳动人口仅剩7372.8万,护理行业缺口将在2025年达32万人。
财政压力:当前平均2.1名劳动人口供养1名老人,未来可能降至1:1,养老金和医疗支出持续攀升,但税收因劳动人口减少而萎缩。
地区失衡:东京和埼玉县成为仅有的人口增长地区,其他45个道府县人口持续流失,地方经济空心化加剧。
日本政府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但成效有限:
生育激励政策:扩大儿童津贴、取消收入限制等措施未能扭转生育率下滑。专家指出,补贴仅覆盖育儿成本的10%,且职场歧视等结构性问题未解决。
依赖外籍劳工:2024年在日外国人增至350.6万,创历史新高,但外劳集中于低技能行业,且面临签证限制和文化融入难题。
老年人就业:65岁以上就业率达52%,但高龄劳动者难以填补技术岗位缺口,产业升级动力不足。
启示与反思:东亚社会的共同挑战日本的经验警示全球:少子老龄化非一朝一夕形成,也非单一政策可解。当“低欲望社会”撞上“超老龄现实”,唯有系统性改革才能避免“人口悬崖”。与此同时,中国等东亚国家也面临类似挑战,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加速。如何让每个生命阶段都保有尊严与希望,或许比单纯追求人口数字更有价值。
在这场“无声的雪崩”中,日本的故事远未结束,而我国近几年人口出生率降低的思考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