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入狱10年,全靠妹妹关心照顾,不料出狱就送她去坐牢

聊聊环宇事 2024-08-03 10:56:46

文|环宇简科编辑|环宇简科前言:

“这样的妹妹宁愿不要?”上海,男子服刑10年,只有亲妹妹一人来看望,还又出钱又出力,男子十分感动。可出狱后,男子却发现了妹妹不为人知的一面,他马上将她送进了牢狱,这是为何呢?

正文:

2012 年,陈碧荣刑满释放,回到阔别十年的家。本以为等待他的是亲人的疏远和社会的冷眼,却没料到迎接他的竟是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而始作俑者正是他最信任的妹妹——陈金娣。 这场由亲情、金钱和谎言交织的风暴,将把陈家推向怎样的深渊?

陈氏家族,一个在当地颇有名望的大家族,却因陈碧荣的入狱蒙上了一层阴影。2002年,陈碧荣因一时冲动犯下错误,被判处十四年有期徒刑。高墙之内,他日夜忏悔,渴望改过自新。然而,除了七妹陈金娣,所有家人都对他避之不及,这让他一度陷入绝望。 陈金娣成了陈碧荣在狱中唯一的慰藉。

每个月,她都风雨无阻地前来探望,嘘寒问暖,送去生活用品和药物。她告诉陈碧荣,家里人都嫌弃他,只有自己还把他当亲人。陈碧荣感动不已,将这份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他天真地以为,妹妹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却从未想过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算计。 陈金娣的“特殊照顾”并非出于真心,而是贪婪的开始。她利用哥哥的信任,一步步将他推入自己设下的陷阱。

2012年,陈碧荣提前四年出狱,回到家中。在接风宴上,家人对陈金娣赞不绝口,夸她“有本事”,“花了大价钱”把陈碧荣捞了出来。陈碧荣起初不明所以,后来才从老父亲口中得知了真相:原来,陈金娣这些年来一直以“打点关系”为由,向家里索要钱财,声称只有她才能去监狱探望,其他家人一概拒绝。

实际上,家人给陈碧荣的钱都被陈金娣收入囊中,而她对陈碧荣的“特殊照顾”也成了敛财的幌子。 更令陈碧荣震惊的是,老房子拆迁时,他应得的71万元补偿款也被陈金娣隐瞒。她只字未提,还欺骗陈碧荣说只有15万,并哄骗他签署了委托书,将钱款全部据为己有。

真相大白,陈碧荣如遭雷击。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真心对待的妹妹,竟然如此冷酷无情,利用亲情编织了长达十年的谎言,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面对陈碧荣的质问,陈金娣拒不承认,坚称自己问心无愧,还指责哥哥忘恩负义。万般无奈之下,陈碧荣将陈金娣告上法庭,要求她返还属于自己的拆迁款。 法庭上,陈金娣声泪俱下地控诉着哥哥的“无情”。她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无私奉献的妹妹形象,声称自己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哥哥,不惜花费巨资帮助他提前出狱,而哥哥却恩将仇报,将她告上法庭。

然而,谎言终究是谎言。在铁证面前,陈金娣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法院最终判决陈碧荣胜诉,要求陈金娣返还侵吞的拆迁款。 这场官司,不仅揭露了陈金娣的贪婪面目,也引发了人们对亲情、金钱和法律的深刻思考。在利益面前,血缘关系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

法官在判决书中指出,陈金娣的行为不仅违背了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也触犯了法律底线。她的所作所为,是对亲情的践踏,是对法律的挑衅,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起案件中,法律还了陈碧荣一个公道,也警示着人们:任何人都不能以亲情为借口,肆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陈金娣最终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但她带给陈碧荣和整个家庭的伤痛却难以抚平。这场官司,让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妹反目成仇,也让整个家族陷入深深的伤痛之中。 面对支离破碎的亲情,陈碧荣感到迷茫和无助。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曾经深爱的妹妹,也不知道该如何修补这段千疮百孔的亲情。

重建亲情之路漫漫,需要双方付出巨大的努力。陈金娣需要真诚地忏悔,并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而陈碧荣也需要尝试放下心中的怨恨,给妹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陈碧荣和陈金娣的故事,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在家庭关系中,透明的沟通和健康的心理建设至关重要。如果家人之间能够坦诚相待,及时沟通,很多矛盾和误解都可以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

陈碧荣和陈金娣的故事,是现代社会亲情关系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要珍惜亲情、守护亲情,让亲情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内的人物故事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时间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今日说法》20150618 “农夫”的阴谋】

0 阅读:2

聊聊环宇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