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
《实用消化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中医脾胃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版
2023年《中国慢性胃病防治指南》
“医生,我最近胃不疼了,是不是可以不用吃药了?”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先别急着高兴。萎缩性胃炎最怕的,就是“见好就收”。疼痛只是疾病的冰山一角,真正的病理变化藏在胃黏膜深处,远不是“没感觉了”就代表痊愈。

萎缩性胃炎就像你家的老房子,裂缝看着小,没修好迟早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人掉以轻心的“沉默病”。
为什么“胃不疼”不等于病好了?很多人觉得,胃病就是疼痛、烧心、反酸,症状消失了,就意味着胃好了。这个想法,就像以为银行账户没短信提醒,自己就没花钱一样,实在太天真。
萎缩性胃炎的核心问题是胃黏膜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而这些变化是长期慢性炎症的结果,并不会因为疼痛消失而立即逆转。研究表明,超过30%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无明显胃痛症状,但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已严重受损。

更可怕的是,胃黏膜萎缩后,胃酸分泌减少,食物消化变差,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甚至增加胃癌的风险。你以为的“没事了”,其实是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个状态,不再报警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的胃最怕这种折腾有些人吃药很有规律——但这个规律是:胃疼就吃,胃不疼就忘。
这种间歇性治疗,就像盖房子时一会儿用砖一会儿用木头,最后盖出来的房子,不抗风、不防水,还指不定什么时候塌。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需要长期、稳定的调理,特别是一些促进胃黏膜修复的药物,比如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或者中药的养胃汤剂,都是需要坚持使用的。

胃病治疗的核心,是“修”而不是“压”。 把炎症压下去容易,但让受损的胃黏膜重新生长,就需要时间和持续的调养。如果总是停停吃吃,胃黏膜修复一半又受损,反反复复,损伤会越来越深。
胃病和“脾气”有关系吗?调脾胃才是关键我们日常说脾胃,其实在中医里,脾和胃是个“搭档”。胃负责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而脾负责运输和转化营养。如果把胃比作厨房,那脾就是送餐员,厨房做不好饭,送餐员就没东西送,整个消化系统都会出问题。
很多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常伴有脾虚的表现,比如饭后容易困倦、手脚冰凉、大便溏泄等。这就是因为脾胃功能受损,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下。

怎么调脾胃? 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暖胃、健脾、助消化”。
暖胃——少吃生冷、寒凉食物,早上喝点温热的米汤或红枣姜茶,帮助胃部回暖。
健脾——适量吃点山药、薏米、莲子等健脾食材,减少甜腻、油炸食品的摄入。
助消化——饭后适量活动,不要久坐不动,促进胃肠蠕动。
“养胃”到底是喝粥,还是吃肉?别再误会了!很多人得了胃病,就开始狂喝小米粥,觉得这样能养胃。但你知道吗?长期只喝粥,反而会让胃变得越来越懒!

粥是流质食物,进入胃里几乎不需要消化,很快就被排空。如果长期只吃粥,胃的消化功能会下降,胃酸分泌减少,反而加重消化不良。正确的做法是,软硬结合,既要有容易消化的食物,也要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比如瘦肉、鱼肉、豆制品。
如果你非要喝粥,记得加点瘦肉、胡萝卜、南瓜之类的配料,让营养均衡,不要只喝白米粥。
为什么萎缩性胃炎总是反复?关键在这里!你有没有发现,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十个有九个都有个共同点——生活习惯特别“随缘”。
早上不吃,晚上大吃
饭菜口味重,喜欢烧烤、火锅
压力大,胃一紧张就难受
熬夜、抽烟、喝酒,样样不落

这些习惯,都是萎缩性胃炎的“催化剂”。特别是熬夜,研究发现,长期熬夜会导致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30%以上,胃病更容易反复。 如果你总是“治好了又犯”,先看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在给胃添堵。
别让你的胃“无声抗议”胃不疼,不代表没病;症状消失,不代表痊愈。 萎缩性胃炎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调理,不能“见好就收”。你的胃,可能已经习惯了你的忽视,但它的沉默,不代表健康。
今天的内容,你有没有对胃病的治疗和养护有新的认识?你有没有过“胃一不疼,就忘了吃药”的经历?留言聊聊,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的胃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