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愁画卷

天眼新闻 2024-08-16 09:00:29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长江上游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如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把绿水青山变得更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省自然资源厅立足主责主业,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到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在生态保护修复,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在一系列有力举措保障下,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黔山贵水间徐徐铺展。

罗甸大小井 邱凌峰 摄

优化国土空间 承载悠悠乡愁

打开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17.6万平方公里土地幅员辽阔,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清晰划分,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界限分明。

2022年,贵州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经国家审查通过同意启用。全省共划定耕地保护面积5028万余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613万余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141万余亩,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启用后,我省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并分发至各市县,作为用地、用矿审批的依据,严格项目用地和矿业权审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底线管控要求。

红线划好,更要守好。2023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联合印发《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办法(试行)》,进一步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范与指导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监督管理工作。

阿西里西大草原 杨元德 摄

美丽贵州,规划先行。

今年8月9日,《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正式公布,《规划》整合集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在“目标、指标、坐标”三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了从各类空间性规划“九龙治水”到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华丽蝶变。

《规划》提出“一环两区、四山八水、一群三带、双向开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构建起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格局。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三区三线”统筹划定,全省生态安全格局得到延续和巩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得以提升,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为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空间基础。

修复绿水青山 装点如画乡愁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省自然资源厅坚持统筹一体化生态修复,统筹贵州“山水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一场山水的绿色巨变正在黔山贵水间悄然发生。

从江县加榜梯田 杨文舒 摄

2018年,我省以毕节试验区为核心,启动了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部署了矿山、水环境、山林、湖泊、草地等五大类工程,并于2022年全面完成,工程累计完成各类生态修复面积65万余亩。

2021年,我省武陵山区山水工程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一批山水工程,同年6月,项目启动实施。截至2024年6月底,17个区(县)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工程累计完成各类生态修复面积82万余亩。

从乌蒙山区的湖泊矿山,到武陵山区的田间林下;从赤水河畔的河边村头,到沅江源头的峰丛峡谷,贵州“山水工程”足迹遍布遵义、六盘水、毕节、铜仁4个市28个县(市、区)。

围绕铜仁梵净山、毕节百里杜鹃等重要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廊道带46公里,治理石漠化10万余亩,恢复林地25万余亩,林业生态功能不断提升。

铜仁梵净山。

在“高原明珠”草海统筹实施“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截污治湖、造林涵湖”五大工程,建设20座环草海污水处理站截流城镇污水,修复湿地4万余亩,建成2万亩“鸟类食堂”,解决了人鸟争地矛盾,恢复了草海湿地生态。

不只呵护草海湿地生态,贵州“山水工程”还把乌蒙山区矿山集中开采区、武陵山区全域历史遗留矿山纳入综合治理,修复面积7万余亩,解决了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历史遗留问题,达到了“保证安全、恢复生态、兼顾景观”的目标。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2022年底,“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名列其中,成为贵州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

生态优先,一以贯之。

近三年,我省成功申报了苗岭山脉和南北盘江流域两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两个项目分别获中央奖补资金3亿元。

据了解,苗岭示范工程实施期限为2022年至2024年,涉及黔东南州、黔南州共22个县,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1.8万亩,项目将于今年12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南北盘江示范工程实施周期2024年至2026年,涉及六盘水市、安顺市和黔西南州共16个县,治理面积1.62万亩。

“通过示范工程实施,将有效解决区域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人居环境的地质灾害隐患,明显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共同筑牢两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思南县唐头镇花盆村石厂治理后。

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2021年,仁怀市长岗镇等20个乡镇获自然资源部批复为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3年以来,20个试点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前提,认真谋划试点项目,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谋划项目226个,预计完成土地整治面积17.53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结合国家给予的自然资源政策支持和多元化筹措资金,共吸引社会资本4亿元,完成土地整治面积6.3万亩,优化了试点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了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全面绿色转型 留住美丽乡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确,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绿色转型成为自然资源人的共识和行动,为此,他们聚焦主业、突出主责,统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力厚植生态底色。

泉湖公园 邱凌峰 摄

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并将“节约优先”放在首位,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就是在保育和扩大生态空间。

多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出“节地”“集地”“活地”系列组合拳,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唱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贵阳南明河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厂秉持集成开发理念,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与整体开发,实现各类功能复合利用,节省土地资源1050亩。

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项目,以地下洞库群方式建设,可容纳5万台服务器,总投资8.2亿元,与同规模数据中心相比,项目主体工程可以节约土地近3万平方米。

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项目效果图。

“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全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案例“遍地生花”显成效。自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8万余亩、消化闲置土地43万余亩。

绿色勘查,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早在2019年,贵州就发布了全国绿色勘查领域首个绿色勘查地方标准《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对绿色勘查施工、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恢复治理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贵州省瓮安县登科磷矿详查项目全方位运用绿色勘查技术、选择环保设备材料。

不止固体矿产有了绿色勘查规范,在煤层气资源勘查上也走出一条“绿色路”。

全省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2.83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4位。2021年,贵州发布了全国煤层气领域绿色勘查首个地方标准《煤层气资源绿色勘查技术规范》,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恢复治理、和谐勘查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煤层气勘察设计、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等环节。

规范支撑,示范引领,助推绿色勘查落地见效。据了解,2020年至2024年,省级财政资金共实施169个项目,均按绿色勘查标准实施。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从“行政推动”到“标准引领”、从“倡导引导为主”到“激励约束并举”,全面实现绿色勘查。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亦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贵州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贵州省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出台,从考核办法到实施意见,纵深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绿色矿山创建成效。

贵州六矿瑞安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山(国家级绿色矿山) 梁威 摄

贵州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而易见,截至目前,全省绿色矿山名录实有矿山412座,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19座、省级绿色矿山393座。这些绿色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自然生态是乡愁的环境承载,看得见绿水青山,方能留得住乡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岁月为名,山河为证。如今,贵州大地上一处处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这幅多彩的生态画卷,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我省努力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结果。

既为当前计,更为长远谋。全省自然资源领域还将继续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卷”,厚植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让青山常绿、绿水长流、乡愁永驻,为美丽中国建设增绿添彩。

通讯员 李奇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玉群

编辑 朱玉群

二审 彭银

三审 赵晓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