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初秋,哈尔滨的家属院里,4岁的杜源见到了扎着辫子的范小春。
原本只是邻居的他们,谁也没想到之后两人的关系会那么密切。
4岁相识,在院里嬉笑打闹了2年。
6岁上小学,杜源和范小春被分到一个班,还成为了同桌。
之后小学,初中,高中,他们一直一路同行。
1978年9月,在杜源去往北京大学报到的火车上。
车站上人头晃动,杜源还是一眼看到了四处张望的范小春。
他接过她递来的水果,看到对方的不舍。
火车一声鸣笛后,缓缓发动。
看到女孩儿跟随着火车移动,杜源探出窗外说:“认识这么多年了,我们处对象行吗?”
对方霎时间红了脸,低头不语。
没有听到肯定的答复,但杜源并不慌张,他已经从对方的眼神中得到了肯定答案。
火车呼啸而过,距离也让相隔两地的年轻人爱意愈浓。
毕业后,杜源和范小春火速结婚,距今相携走过了41年。
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他们的婚姻里便是很好的体现。
01
改变命运的亲情,两小无猜的友情
1957年10月11日,杜源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一个贫穷家庭。
父母都是农民,在他出生时,家里已有3个孩子。
杜源的母亲在生他后,身体受到了创伤,加之天寒也没有营养补给,拖了两个月后遗憾去世。
留下襁褓中的杜源整日哭闹,他的父亲还得干活养家。
哥哥姐姐们这群半大的孩子相互依靠照顾年幼的他。
三年困难时期里,大家四处挖野菜,吃树皮过日子。
刚刚两岁的孩子如何受的住?眼见杜源奄奄一息家人无奈之时,恰逢回乡探亲的姑姑遇到了。
便请了郎中配了一副药,后提议孩子由她抚养。
姑姑在一个工厂上班,结婚几年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最后家人一合计,便将刚从生死线上挣扎回来的杜源过继给了她。
就这样两岁半的他跟着姑姑回到了城里。
他们将杜源视如己出,即使自己吃不饱,也要让他吃饱穿暖。
杜源4岁那一年被送往幼儿园,开学第一天,被穿戴整齐的他坐在姑姑的自行车后座上。
刚出门就遇见了邻居带着一个小女孩儿,女孩儿的妈妈和姑姑说着话。
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喜欢笑,皮肤有点黑,不过眼睛又亮又圆。
女孩儿名叫范小春,她笑着向自己递来一颗糖,干净整洁的她挺讨人喜欢的。
没有意外,两人被送到了同一个幼儿园。
自那以后,他们一起上学放学,两家关系也越来越好。
升入小学,杜源和范小春成了同桌。
别的同学在桌上分了三八线,防止“越界”,但他两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上课你帮我记笔记,放学我帮你背书包。
若有调皮的男孩子欺负了范小春,杜源一定会伸张正义帮她揍回来。
中学时,他是体育委员,她是文艺委员。
那时候流行着“文体不分家”这样一句话,学校运动会或者文艺演出。
杜源和范小春又聚在一起商量着文艺汇演的事儿。
篮球比赛,他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她和同学们在下面摇旗鼓励。
高中时候的杜源个头窜了一大截,这时候的他不喜欢和范小春走在一起。
放学后常常和一帮男孩子骑着自行车出入哈尔滨大小录像厅。
为了不被家里人发现,还让对方帮着打掩护。
可没多久,事情终究败露。
姑父将他叫去进行了一次谈话,父子两交流完后杜源开始思考着未来。
他也不在逃课,将精力放入学习中。
02
艰难岁月中挣扎思考着出路
毕业后,杜源被分配到当地的一个邮局当装卸工,搬运大大小小的麻袋纸箱。
每天面对着小山似的包裹,他从早到晚必须手脚麻利,不能歇息。
这样高强度的体力活让杜源吃不消,他的手常被磨破,脚被砸过,累的腰都直不起来。
“当装卸工的那段时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当时就想只要有其他出路,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把握住。”
特殊时间过后,祖国恢复到发展浪潮中,全国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
杜源的人生也随之改变,他想继续求学之路。
奈何他的文化课一直不拔尖,因为工作一直也没拿起过书本,之后参加了好几个学校的考试都没通过。
正有些气馁的杜源遇到了高中时候的班主任。
安老师见他上学时小品演得好,便建议他去考中央戏剧学院。
有人指了路,杜源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那段时间他离职在家,看书做题,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去隔壁找范小春求解帮忙。
见他主动学习追寻梦想,她为他感到开心,遂将自己做过的笔记本翻出来送给他。
1978年的夏天,是杜源过的最充实的一段时间,每天努力学习,她陪着他求索上进。
努力后便有回报,他如愿的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
开学的日子到了,21岁的杜源拖着行李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对未来崭新的一切充满期待。
他很兴奋,又有些失落,不知道为何心里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说不上为什么,直到杜源看到了急匆匆赶来送行的范小春。
那一刻,他猛然间就知道了答案。
看到焦急赶来的女子,给他递来的苹果,叮嘱着他在外照顾好自己。
火车一声长鸣,缓缓发动,也唤醒了他们心中对彼此的情义。
两人都没说话,眼见火车慢慢提速,杜源立即探出身子说道:“你看我们都认识这么多年了,我们两个处对象成吗?”
03
大学生活百味人生
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但杜源也没失落,打算完成第一学期的学业寒假回去后再聊一次。
到了大学,他才发现自己与有其他同学有些格格不入。
从没得到过形体训练的杜源,每次练功都苦不堪言,别人劈叉翻跟头行云流水,他身体僵硬,连踢个腿都犯难。
由于文学知识薄弱,同学们侃侃而谈契科夫,莎士比亚这些大文豪时,他插不进一言,也融不进同学们的圈子里。
杜源曾经还闹过一次笑话,有次室友在聊鲁迅,听的云山雾罩的他便问:“你们说的鲁迅是谁啊?”
眼见同学们大笑,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期无法融入群体,成绩也总是吊车尾,遂让他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灰心丧气的杜源找到老师滕岩,向她申请离校退学的事儿。
滕岩老师听了后,先是将他骂了一顿,好不容易考进来再当个逃兵,问他回去了如何面对父母,之后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鼓励他一番。
说他长的端正朴实,个头也高,声音台词也很不错,只是现在还没悟到表演的诀窍。
只要不放弃,积极努力的学习上进,总会成为个好演员。
老师的这席话影响着杜源的一生,他回到教室思考着改变,别人休息时,他在练功室训练。
同学们周末相约出去爬长城或者逛街看电影,他就待在图书馆看书学习。
杜源坚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一个人默默的奋斗总会孤独,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拿出范小春寄来的信,信中大多是鼓励赞美之词。
杜源也从父母口中了解到,他在外求学,范小春常来家中帮忙,洗床单、通烟筒、换煤球,身为姑娘的她不怕累不怕脏。
她的这些暖心之举温暖着杜源的心,于是他愈加努力,希望早日出头,干出一番事业后回家迎娶心爱的姑娘。
机会终于来临,1980年导演来学校选演员,形象高大正气的杜源被选中参加电影《最后一个军礼》的拍摄。
饰演军人鲁二坤,虽是个小配角,他百分百对待,提前背好台词,表演时遇到不懂的请教导演和表演老师。
这次经历让杜源对未来表演之路增添了信心,在之后,他也接了不少军旅题材戏。
04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毕业后,杜源被分到哈尔滨电影制片厂。
回到老家的他办得首要大事就是迎娶青梅竹马的范小春。
两家长辈相识多年,两个小年轻也是看着长大的,这门亲事便顺利定下。
杜源准备充分,仅用一个月就筹备好了婚礼。
4岁相识,他们是邻居,是同学,如今25岁的杜源和范小春成为了亲密无间的伴侣,邻里好友纷纷为他们祝福开心。
婚后第二年,女儿降生,杜源为她取名“杜女”。
家庭美满的杜源,将重心投入工作上,先后出演了《爱并不遥远》《野山》《花开花落》《宋王台》等剧。
多部剧的精彩演艺,让他在演艺圈也打开了知名度。
198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杜源出演了徐耿执导的《草房子》,获得金鸡和百花最佳男配角奖,演艺之路迎来了大火。
在事业上努力拼搏的他,也没忽视家庭。
每次拍戏完回到家,杜源都会为妻女准备好礼物。
他的礼物很务实,不喜欢送花送香水这些常规礼物。
杜源发现妻子的车开了很久,轮胎的花纹都磨没了,意识到很危险,刚好情人节临近,他直接给妻子送了四个轮胎。
被吐槽不懂浪漫后,他也有了改变,之后范小春过生日,他就去院子剪一束玫瑰花奉上。
虽让人觉得无语,但爱妻之心不可忽视。
男主外,女主内,妻子范小春也是一个贤妻良母,多年来在家照顾双亲和女儿无怨无悔,一直支持着丈夫的演艺事业。
深知妻子付出的杜源也在心底也很感激对方,只要不拍戏,他就宅在家陪伴妻女。
女儿遗传了母亲范小春的颜值,生的甜美可爱,长的亭亭玉立,唯一不足的就是皮肤比较黑。
为了让女儿白点,杜源不知从哪听来的“偏方”,说是多喝牛奶就能变白。
为此,他就一箱一箱的牛奶往家搬。
爱女之情溢于言表。
入行45年,在复杂的演艺圈,他从未传出任何绯闻或者不好的评价。
两人将平凡的日子过得不平凡,他们的婚姻让女儿觉得幸福自豪,同时影响着女儿的爱情观。
杜女从小生活在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中,见多了父亲和母亲相互关心付出的温情之举。
这让她认为爱情和婚姻就该如此简单纯粹。
你为我做顿饭,我为你披件衣。
细水流长又朴实无华的体贴关怀。
在杜女心中,顾家的好父亲是榜样,也是她未来选择伴侣的参考。
因而杜女的感情也很质朴顺遂,校园恋情,毕业后结婚,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宝宝,家庭幸福美满。
如今,年近66岁的杜源成为了“爸爸专业户”,近几年他在《悬崖边》《淘气爷孙》《亲情暖我心》《石头花开》频频出镜。
他的表演深入人心,不同人物喜乐表现的的松弛有度,正剧把握的恰如其分,喜剧演绎的诙谐幽默,被观众称为德艺双馨的“老戏骨”。
歌手李健曾说“好的婚姻让人如虎添翼”,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白发暮年,杜源和妻子是幸运的。
年少相知相许,年老相携相依,而成就这样一段佳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彼此的忠贞及珍惜。
我们祝福杜源老师在他热爱的演艺事业上继续发光发热,也祝愿他的家庭美满幸福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