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杨绛先生这句充满生活智慧的话语,道出了人生真谛的一角。而当下,《蜀锦人家》的火爆热播,也让一个深刻的话题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我们先是父母的女儿,还是先是自己?剧中的答案是:“我们先是自己,才是父母的女儿!我们可以照顾孝顺他们,但是不能按照他们说的做!”其实啊,答案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1做自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父母亦会欣慰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一开始都在努力活成父母期望的模样,却渐渐迷失了自己,就像我的朋友晓琳,从小她的父母就希望她能成为一位工作安稳的公务员,端着众人眼中的“铁饭碗”。晓琳按照父母的规划一路考公,最终也顺利上岸。可是入职后,她每天都过得很压抑,她真正热爱的是绘画,那些五彩斑斓的色彩、灵动的线条才是她心底的梦。后来,晓琳鼓足勇气,在工作之余重新拿起画笔,开始参加各种画展、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画作。一开始父母很是不理解,觉得她不务正业,可当晓琳的画作渐渐受到认可,甚至有画廊愿意为她举办画展时,父母看到了她眼中闪耀的光芒,也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晓琳认清了自己内心所求,勇敢地去做自己,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也让父母看到了她真正的快乐。原来,做自己的同时,也能成为父母的骄傲,二者并不冲突,因为父母最终期盼的,也是孩子能过得幸福、活出精彩呀!
2先成为自己,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回馈父母的爱
我们常说“父母之爱,深似海”,而这份爱不该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反而是我们勇敢做自己的动力。邻居张姐的故事就很让人感触,张姐一直是一个乖乖女,父母身体不太好,她便早早地放弃了外出闯荡的想法,守在父母的身边,找了一份平平淡淡的工作。可日子久了,她的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觉得自己的人生缺了点什么。后来,张姐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心理咨询课程,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相关证书,并开起了线上心理咨询工作室。她在帮助别人解决心理困扰的过程中,自己也变得越发自信、开朗。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王尔德的这句话在张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张姐先关照了自己内心的渴望,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如今的她,有能力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更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陪伴在父母身边,父母也被她的这份正能量所感染,一家人的生活愈发温馨美好。所以啊,我们可以先成为自己,在拥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就能用更饱满的爱去回馈父母。
3尊重自己的内心,才能在亲情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
《蜀锦人家》里的角色们,想必也在这一问题上有着诸多的挣扎与思考吧!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纠结随处可见,比如我的同事小敏,她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希望她能早早嫁人,安定下来。可小敏一心想在事业上闯出一番天地,她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凭借努力升职加薪。面对父母的催婚,小敏没有一味地反抗或者顺从,而是坐下来和父母好好沟通,把自己的理想、规划都坦诚地讲出来。“沟通,是心灵传递的桥梁。”父母在了解小敏的真实想法后,虽然还是会偶尔念叨,但也开始尊重她的选择。小敏也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多抽出时间陪伴父母,让他们安心。小敏的做法告诉我们,只要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积极去和父母交流,就能在“先是父母的女儿”和“先是自己”之间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让亲情与自我成长和谐共生。
其实啊,我们先是自己,然后才是父母的女儿,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父母的爱与期望,而是在尊重自我的基础上,去融合二者,让自己的人生既有追逐梦想的热血,又饱含亲情的温暖,就如同《蜀锦人家》展现的世间百态一样,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舞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与家人的故事,而最美的篇章,往往是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和父母携手共赴美好的未来。
所以,别再纠结先后顺序啦,勇敢地去拥抱那个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亲情会以更美好的姿态围绕在身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