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为“五常”之一,在工业与科技领域为何遭中美夹击?其培养的众多科技人才,为何多服务于他国?
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推行去工业化政策,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970年的21%降至2020年的10%以下。此举措促成产业升级,工业岗位减少,转向金融、奢侈品等第三产业,但仍保持高收入。
但对欧洲大国及“五常”之一而言,此举等同自废武功。无工业化和制造业支撑,国计民生与军事工业命脉将受制于人。同时,放弃基础制造能力将阻碍科研产业升级。
法国在航空、核能、高铁领域仍领先全球,有空客、阿海珐集团等机构。但这些传统优势领域正受中美竞争夹击,面临压制。
航空领域不仅有美国波音,凭高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实力对空客施压。中国商飞C919的崛起也在挑战空客市场,未来C929若成功运营,将进一步挤占空客原有市场份额。
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出口,抢占法国阿海珐国际市场份额。同时,高铁技术已成为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
最严峻问题在于,法国在半导体智能芯片和AI领域远落后于中美。其新兴领域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生产能力,关键技术依赖进口。AI技术转化能力弱,整合速度慢,市场份额正被中美抢占。
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令法国忌惮,去年法带头抵制并鼓动欧盟制裁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法国自信缺失,趋向封闭。我国反制措施限其白兰地对华出口,因法国高端出口产品有限。
沦落至此与去工业化直接相关,导致工业萎缩,人才流向德美等国。尤其在AI领域人才流失严重。虽法国政府2018年推出15亿欧计划,但本土企业难与国际巨头竞争,形成恶性循环。
法国企业常遇招工难,尤在低技能岗位。高技能如IT、工程等因教育脱节与人才流失而短缺。高税率致富人及高科技人才外流,高福利引发移民潮及社会问题,撕裂社会,耗尽发展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