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80、90后的朋友们,自从降级消费成为生存策略的主流现象之后,你们有多久没给自己买心仪的物品了?
我是从23年离职开始自己创业的,从那以后就开始觉得自己异常贫穷,然后封心锁欲、降低消费了,那你们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据数据显示,80、90后这代人的平均每月非必要消费从2019年的2300元降至2023年的1500元了,目前还没看到24年的数据,但就去年一整年的消费现象来看,数据应该是更加惨淡吧……
个人的关系,我已经有1年半一直居家了,所以,我很好奇,大家的降级消费,都有夸张到什么程度的?是否甚至会因为这个降级消费的行为,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可能是因为现在成为了宝妈,且我们家的收入入不敷出,我已经明显感觉到了,现在的身心健康出现了明显的问题,虽然我们还是有一笔能够让自己相对躺平一段时间的积蓄,但是脑袋里那根弦就是绷紧了,丝毫不敢松懈。
更加有意思的是,我一直没有把这笔积蓄告诉我的另一半,导致他也一度极其的焦虑,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可能是担心他知道有那笔积蓄之后,会在工作上开始懈怠,并且花销大手大脚。可能是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让我们开始对未来变得畏首畏尾,毕竟曾经的我们也是愿意在辛苦工作之后,稍微肉疼的放纵一下自己的物欲,比如买买买和吃吃吃,甚至大胆的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如今我们又有多久没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了呢,有人愿意花大几千块给娃报早教班,愿意花万把块给父母买乳胶床垫,可是自己的眼镜已经变形的掰不回原样了,依旧歪歪垮垮的戴在脸上……
有人发现,80、90后群体心理咨询需求年增35%,那么那些存在心理问题,但又没有咨询的人数又有多少呢?这个群体的实际数据是不是要比所知的还要多得多呢?
其实我们应该开始注重自己的内心状态了,适当的学习一下00后们的“没福硬享”。
“没福硬享”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花多少钱购买多少东西,而是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定“喘息”的空间,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平静下来,不再那么焦虑和急躁,时不时的给自己制造一份惊喜,因为先爱自己,才能更好的享受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