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去,印度也不去,6国缺席今年的G20财长会

若曦谈 2025-02-28 16:22:29

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的穹顶下,二十国集团的旗帜罕见地出现了空荡的席位。原定于2月25日召开的G20财长会议,因中美等六国财长的集体缺席,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全球经济秩序未来的无声博弈。

南非财政部公布的与会名单显示,中国财政部部长、印度财政部长及日本财务大臣等重要经济体代表均未现身。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财长贝森特早在一周前就公开宣布缺席,理由是要专注国内债务上限谈判。这种多米诺骨牌式的缺席潮,让原定讨论的债务重组框架与数字货币监管等关键议题陷入僵局。

日内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追踪报告指出,此次缺席绝非偶然。中国财政部在会前三天突然宣布调整2023年度预算审议日程,印度则将原定的G20行程替换成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磋商。日本财务省虽以预算审议为由解释缺席,但其官房长官在记者会上隐晦提及"国际协调机制的有效性"问题。

美国前财政部官员索贝尔在布鲁金斯学会研讨会上痛心疾首:"华盛顿正在犯下战略错误。"他透露,贝森特原本计划在会议期间与中方代表商讨美债持有问题,与印度协调能源转型基金,这些关键对话的流产可能影响美联储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调整。

深究这场缺席风波,三个结构性矛盾浮出水面。首先是G20决策机制与单边主义的碰撞,美国财政部单方面取消120亿美元对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承诺,直接动摇了会议议程的合法性。其次是全球金融体系改革陷入僵局,新兴经济体要求的IMF份额调整方案已停滞四年。再者是数字货币监管分歧加剧,七国集团坚持的"央行数字货币主导"模式遭到多数发展中国家反对。

南非储备银行行长安德烈·里普利在闭门会议中坦言:"我们正在见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构。"这位东道主代表努力维持着会议的形式完整,但各国副手级别的参会阵容,使得《开普敦联合公报》最终只能以"注意到各方关切"的模糊措辞收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警,此次会议遇冷可能延缓应对债务危机的进程。目前有73个发展中国家面临债务违约风险,涉及债务规模达2.3万亿美元。而数字货币监管规则的缺位,已导致2023年跨境洗钱案件同比激增47%。

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经济治理中心主任指出,G20的困境实质上是二战以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失效的延续。当传统大国不愿让渡话语权,新兴力量又难以形成合力,多边主义正在被区域化合作取代。这种分裂态势下,RCEP成员国悄然将会场外的双边磋商升级为部长级对话,或许预示着全球经济治理即将进入新纪元。

0 阅读:4
若曦谈

若曦谈

目光所致皆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