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的“影分身”装置,PK-2舰载干扰系统

丹书战史 2023-07-19 13:51:57

1959年,苏联军方打算研制一种舰载干扰设备,它将用来欺骗反舰导弹的热寻的导引头、雷达寻的导引头等设备,它的工作方式就是人为制造出新的热特征、雷达特征,欺骗导弹让它们偏离目标,这种干扰设备就是辗转多个研究部门后完成的PK-2,研制初期官方指定名称是KL-102。

PK-2是一种看似小型的武器系统,我们常见的只是安装在甲板上方的ZIF-121炮塔,其实甲板下方还有相应的弹药供应和储存结构,实际上它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设备,只适合安装在驱逐舰及以上级别的大型水面舰艇上。

ZIF-121的结构其实挺简单的,它是一座旋转炮塔,它被安装在一个铸造底座上,炮塔内并排安装了2门140毫米口径的炮管,从炮管的口径对比就能看出这部分的尺寸真的很小。炮塔的旋转和炮管俯仰通过电力驱动,水平旋转范围为左右各170°,旋转速度40°/秒,炮管俯仰范围在-12°~+64°,运动速度为30°/秒。

整套KP-2的重量可达到3.6吨,不包括弹药,在甲板下方储存的是200发火箭弹,有一部自动装弹机装填炮弹,它能支持炮塔以每分钟15次齐射的速度开火。

作战是舰载预警系统会率先发现来袭目标的方向,操作人员通过火控系统操作KP-2,它是战舰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但不是击毁目标,而是依靠特殊的弹药误导来袭的导弹。

ZIF-121可以使用3种弹药,TSP-47、TST-47和TSTV-47。TSP-47是一种雷达干扰弹,它在发射后会在一定距离上爆炸抛洒大量箔条,这些箔条形成的“云雾”面积接近一艘军舰的尺寸,它们将干扰导引雷达,让导弹攻击假目标。

TST-47是红外干扰弹药,它在预定距离爆炸后会快速形成高温的烟火云,它能模仿军舰的热特征,欺骗热寻的导引头,其作战距离最远可达6000米,最大高度可达1000米。TSTV-47则是电视干扰弹,用来干扰电视制导导弹,它会在预定位置抛射一个容器,这个容器落下后会在水面上方形成一团气溶胶云。

PK-2的设计理念很不错,在60年代中期进行了试验场实验,1967年被安装在巡洋舰上测试,但当时TST-47弹药还没有研制成功,也就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实验。PK-2系统服役后被安装在一些大型的苏联水面战舰上,如莫斯科号巡洋舰,后续发展出改进型KP-2M,目前该武器系统仍在俄军中服役。

1 阅读:1454

评论列表

东方无尘

东方无尘

1
2023-07-20 11:48

介绍的不错

天下溪

天下溪

1
2023-07-22 15:32

射速这么慢?

丹书战史

丹书战史

简单讲点不太热的军武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