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暧昧铁律:当你“降低期待”的时候,关系就顺了

何所欢出品 2025-04-09 21:39:55

一切能拿捏你的人和关系,都源于“期待值”。

父母为什么被孩子拿捏?因为对孩子有期待。

你为什么被对方拿捏?因为你太渴望得到对方。

在社交中,别人为什么能拿捏你?因为你有所企图。

所有的关系回到本质上看:有了期待,就有了被对方拿捏的空间。

期待值,也可以称之为——预期管理。

换句话说:谁能掌控你的预期管理,谁能控制你的期待值,那么谁就能间接控制你。

作为一个情感博主,虽然我跟大家聊情感,其实你代入别的关系、场景,也是通用的。

-01

你的期待值越高,产生的“负面情绪”就越多

期待无处不在。

你读书的时候,很聪明,别人做不出来的难题你都能钻研出来,你被老师和父母寄予厚望;

在大家的预期下,你也认为自己一定能考好。

可考了几次试,你的成绩都不理想,虽然难题都对了,但你的基础题很差。

你很失望,首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父母和老师,掌握了你的“预期管理”,当预期达不到目标,父母和老师的声音,就会阻碍你的自信。

你也开始自我怀疑:“我真的很差吗?为什么会考这么差?”

其实你并不差,你依然很聪明,只是你懒,眼高手低,基础题不愿意背。

你长大后谈感情了。

跟喜欢的异性相处,你同样被期待值影响。

你喜欢对方,你为对方付出很多:情绪价值,金钱,物质,行为与甜言蜜语……

只要你能想到的,只要你有的,你都愿意为对方付出;

你期待对方能给你相同的反馈,只要对方反馈你一些,你甚至愿意撬动更高的杠杆为对方付出。

这就是你的“期待值”被自己拉满了。

当你过度期待对方的反馈,你必然会对关系产生极大的不适;

痛苦,失落,认为自己被忽略,这些负面情绪就把你压垮了。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不要盯着对方“是否给你反馈”,而是给你自己设定预期管理。

举个例子:

你在追求喜欢的人,你给自己设定1个月期限,这1个月之内的所有付出都是你心甘情愿的;

超过这个期限,如果对方接受,那就是好的结果,如果对方不接受你就果断止损。

这就是“没有期待的预期管理”。

因为一切都在你的预期之内,当结果是好的,就是惊喜;

结果不好,那也在你的预料之中。

-02

你不要期待别人做了什么

你只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什么是你应该做的事?

衣服脏了该洗了,这是应该做的;

你让别人给你洗,别人不洗你就不穿,这就是不应该的。

你的事情,对方的事情;

你的责任,对方的责任;

你的付出,对方的反馈;

你的感情,对方的感情。

这些其实是两码事。

打个比方:

爱情在你的生命中占比80%,你将爱情看得比事业,比生活,比一切都重要;

可爱情在对方的生命中占比只有50%,事业比你重要,爱好比你重要。

你愿意为对方拿出你80的筹码,可对方只能拿给你50的筹码。

你说谁对谁错?

从这一点看,都没错。

你爱TA,你将爱情放在如此高的位置,所以你投入这么多,本就是你自愿的;

对方也爱你,但TA对爱情的预期,本就只能分享给你50,这也是TA能拿出来最多的。

当对方不给你反馈,或者并没有给你那么多的反馈,预期一开始就是建立好的;

你的期待,你的失望,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态建设问题。

你觉得不满,你可以去换另一个人,换另一个环境;

而不是说,你要求对方必须按照你爱他,你对待他的方式,给你同等反馈。

前者是理性,是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正常决策;

后者是忽略人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化决策。

情绪是什么?是我想要,我想做。

理性是什么?是我应该做,我怎么做。

你回到暧昧、恋爱和婚姻家庭关系,会发现都是一个道理。

你的期待值,要建立在预期管理的前提下,才不会失落;

你下意识对任何人产生期待,就必须做好“对方不跟着你预期管理走”的准备。

话题:你在关系里,会产生很高的期待吗?

作者何所欢:

专注两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长,社交关系等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知识。

-1 阅读:171
何所欢出品

何所欢出品

两性情感心理学写作者,为你带来有情的故事,有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