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甄嬛传》到了后期真是是非常精彩,甄嬛进化到3.0版本之后几乎所向无敌,但是有很多次却是因为果郡王这个“渣男”到处挖坑,差点折在里面。
就拿果郡王抢亲这件事来说吧,相当于直接把甄嬛推到了所有阴谋的前面,因此,也让皇上对他起了杀心。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明明苏培盛两次都get到了皇上对果郡王起了杀心,为啥不去通知甄嬛呢?
反复再看几遍,却也懂了苏培盛当时为什么没有这么做了。
先来回顾下皇帝第一次对果郡王起杀心时的剧情。
摩格来和皇上谈判,正好在晚宴上看到了甄嬛和果郡王,想起了曾经在凌云峰救他的正是这二人,因此也知晓了甄嬛和果郡王的秘密。
紧接着,摩格就去找了皇上,求娶甄嬛。
而那时的皇上早已安排血滴子首领夏刈对甄嬛和果郡王进行了调查,结合此次摩格的表现,再加上之前果郡王的数次作死,皇上基本上确定他俩有事。
所以,当听到摩格的这个要求后,正好借机试探甄嬛和果郡王的忠心。
通过试探,发现甄嬛还是忠心,因为她最终同意了去和亲。
而果郡王却不简单,他直接闯殿来求情,并表示愿意出战,这就更加坐实了皇上之前的判断。
这可把皇帝惹急了,“原来你平时一副闲散王爷的样子是做给我看的”。
-02-
皇帝也趁机设了一个计,让夏刈放出消息:甄嬛一旦被送出关外,皇上便会为熹贵妃发丧,从此以后再无此人。
果郡王坐不住了,他和允禧商量之后,便决定带兵去抢亲。
在皇上那边,只要果郡王不动就可勉强过关,但是,只要他带兵去追,那便坐实了“忤逆皇上”的罪名。
当苏培盛来禀报:“十七爷带着人马追出京城了”时,皇帝便起了杀心。
紧接着苏培盛又说:“果郡王自承擅自领兵之罪,要求戍守边关,受风沙之苦自惩。”
眼看皇帝还是不说话,苏培盛赶紧补了一句:“果郡王不回来也好”
表面看是苏公公来向皇帝禀报事情,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发小在宽慰另一个发小的感觉。
皇帝深思后也说出了最终的决定:为了不让人揣测宫闱之事,堵住悠悠众口,还嘉奖了果郡王。
至此,果郡王暂时安全,苏培盛也无需再去告诉甄嬛皇帝起杀心之事。
-03-
第二次对果郡王起杀心,是在果郡王戍守边关的三年后。
夏刈送来了一些果郡王和浣碧的家书,而每封信末尾都写着“熹贵妃安“。
这次,皇帝彻底动了杀心,是时候收拾果郡王了。
所以,当张廷玉向皇上汇报:果郡王在雁鸣关与将士同饮同寝,将士爱戴,无一不服,他还建议皇上要设立互市。
皇上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想邀买人心?他干涉朝政。
作为贴身伺候多年的心腹,皇上此刻心里在想什么,苏培盛岂会不知?
于是皇上和苏培盛说:“三年了,召他回京述职吧?”
听到这话后,苏培盛深吸了一口气,连身板都挺直了。他听出来了,皇上这次是彻底对果郡王起杀心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时候他完全有机会去通知甄嬛啊,为什么没去呢?
其实,站在苏培盛的角度想问题就很简单了,有两个原因:
其一,如果他告诉甄嬛,大概率甄嬛会去劝说皇上,但是,以他对皇上的了解,一旦皇上对谁起了杀心,那么这个人是活不成的。
就拿隆科多之死来说,当初任凭太后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那可是皇帝的亲妈啊,亲妈说话都不管用。
何况一个妃子?还是一个和果郡王有染的妃子。
其二,为了崔槿汐。
槿夕是甄嬛身边的贴身侍女,而果郡王就像甄嬛身边的一颗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炸了,就会连累甄嬛,同时也连累槿夕。
所以,在苏培盛心里,他最不希望果郡王活着,只有果郡王死了,大家都会相安无事。
苏培盛,能陪伴皇上这么多年,他多精明呢,很多事情他看的非常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他都门清。
在杀果郡王这件事上,他选择不去给甄嬛报信就是最明智的做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