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玉惜品诗
编辑丨椒麻鱼鱼
前言
越南这回真是被西方给坑惨了!本来是想着通过承接制造业、加速工业化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结果被西方国家的“碳中和”政策硬生生卡住了脖子,没想到碳中和这一套没锁住中国,反倒把越南给锁死了。
“碳中和”政策是什么东西?越南在这个政策颁布时充当了什么角色?为何现在又被“碳中和”锁死了呢?
西方的“套路”:碳中和背后的生意经
当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跟你说:“为了保护地球,咱们都少用点电,少开车,少排放碳,这样子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
你一听,这话有道理啊,为了地球好,咱就得牺牲一点眼前的舒适,于是你乖乖地关灯节电、绿色出行,心里还暗自庆幸,自己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然而如果你真的相信了这些表面的说辞,那你可就真被套路了。
所谓的“碳中和”,根本不是什么无私奉献、为地球好的环保举措,它其实是一场由西方发达国家精心设计的“生意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算计。
要看清这套“碳中和”背后的玄机,咱得先回顾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家史”。
时间倒回一百多年前,那个时候,西方国家还在大搞工业革命,疯狂建工厂、开矿山、烧煤炭,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工厂里排放的污水,简直就是在跟大自然过不去。
那时的西方,完全不在乎什么环保、碳排放,他们唯一在乎的就是怎么赚更多的钱,怎么让经济快速增长。
靠着这些“黑烟囱”和“脏工厂”,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蹭蹭往上涨。
等他们发展得差不多了,腰包鼓起来了,才发现,哎呀,不好,咱们把地球搞得一塌糊涂,这环境污染得不成样子了。
于是他们开始搞环保,减排碳,逐步关停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没错,是在他们已经把钱赚到手,变成了“发达国家”之后,才开始考虑这些问题的。
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说白了就是“我已经富起来了,才想着环保”。
可是你要知道,在他们污染的那些年,地球环境已经被搞得一团糟,南极的冰山都开始融化,全球气温都在上升。
而这时候,那些刚刚起步的、还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重复他们当年的路子——建工厂、开矿山,努力追赶西方的步伐。
可正当这些发展中国家要迎头赶上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却突然跳出来说:“不行!你们不能再这么搞下去了,地球受不了,咱们得环保,得碳中和!”
他们还举起了环保的大旗,搞得自己像是救世主一样,高呼着为了地球的未来,呼吁全球减少碳排放。
这套说辞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防止发展中国家赶上来而设计的一个“阴招”。
越南的“入坑之路”
根据西方制定的规则,全球碳排放总量被分成几大份,其中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只有11亿,但却分走了44%的碳排放配额,而剩下55亿人却只能分剩下的56%。
这玩意一看就不公平,但西方掌握话语权,想怎么定就怎么定。
中国当年就据理力争,想让规则更公平一些,可不少小国压根没看懂,觉得“碳中和”听起来很高大上,尤其越南这种国家,完全没意识到这背后藏着多少坑。
越南这些年承接了大量从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转移过来的制造业项目,工业化进程加快,对电力需求也猛增。
在能源选择上,越南的处境相当尴尬,常见的发电方式无非几种:煤电、风电、光伏、水电和核能。
这几种发电方式各有优缺点,可问题在于,越南自身的条件决定了它在这些选择上捉襟见肘。
先看水电,越南的水电占比达到了16.6%,听起来好像不少,但水电这种东西是靠天吃饭的,尤其越南的气候变化多端,干旱和暴雨时常交替,一旦遭遇干旱,发电量直接缩水,指望水电保障工业用电那是痴人说梦。
再看风电和光伏,越南的气候也让这两种能源的稳定性大打折扣,风电和光伏的发电量跟着天气变,时高时低,根本没法作为工业化进程的稳定电力来源。
这样一来,越南只能依赖煤电和核电,然而越南的问题是,核电的技术门槛太高,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得有合格的核电站运营人员,越南哪有这种条件?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煤电来填补缺口。
可煤电又有个大问题,那就是碳排放太高,越南自己的碳排放配额根本不够用,于是问题来了,越南要想多烧煤发电,得去国际市场上买碳排放配额。
买碳配额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又是一个大坑,西方发达国家早就把高排放的工厂都转移出去了,自己轻松拿着碳配额,啥也不干,就等着像越南这样的国家上门掏钱买配额。
这些国家手握大把碳配额,等于是凭空捡钱,越南每买一份配额,都是在给西方国家送银子。
你说这事窝不窝火?钱掏了不说,还得看人脸色,越南就这么被西方的“碳中和”规则给绑住了。
可要是越南不买碳配额呢?那电力供应问题就更棘手,工业用电不够,工厂开不了工,投资商一看这环境这么不稳定,谁还敢来投资建厂?
一传十十传百,越南的“世界工厂”美梦直接泡汤,发展进程一拖再拖,最终只能停滞不前。
电力卡脖子:越南的两难选择
在这样的困境下,越南打起了中国电力的主意,这对越南来说确实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中国电力供应稳定,碳排放的账也是算在中国头上,越南买中国的电就相当于绕开了碳中和的束缚,不用为多烧点煤而担惊受怕。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中国的电力固然能救越南一时的急,但长期来看,这种“救命稻草”很可能会变成越南发展的“隐形枷锁”。
为什么这么说呢?
越南从中国买电,这意味着它在战略上把自己的命脉交到了中国手里。
电力是工业化的基础,如果中国电力供应一断,越南的工厂立马得停工,外资撤走不说,连国内的经济也得跟着凉凉。
越南在战略上受制于中国,这就让它在国际事务中得更加小心翼翼,如果越南在某些问题上跟中国唱反调,或者在地缘政治上做出对中国不利的举动,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掐电”来给越南一个教训。
越南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是典型的“自我设套”,为了追求短期发展,它选择了依赖外部电力,但这背后是对自身能源独立性的彻底放弃。
假设有一天,中国真的因为某些原因断了电,越南的工业化梦立刻化为泡影。
工厂无法运转,工人失业,外资撤走,社会不稳,经济滑坡……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越南政府能扛得住吗?显然,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外资企业来越南投资,图的是什么?图的是低成本、高效率和稳定的营商环境。
如果越南的电力供应不稳定,外资企业自然会担心自己的投资安全,外资撤资一走,越南的经济结构立刻失衡,原本依赖制造业拉动的GDP增长瞬间失去支撑。
对越南这样一个依赖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来说,这种后果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
结语
越南这次被西方的碳中和政策“坑”得不轻,其实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跟着西方的“套路”走,可能不仅得不到实惠,反而会被层层枷锁束缚住手脚。
发展权利是每个国家应有的,但前提是得有清醒的战略眼光,不能被表面上的“环保大旗”迷了眼。
对于越南来说,未来如何在能源结构、工业布局和对外依赖上找到平衡,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西方设下的“规则”中谋求突破,不被一套所谓的“普世价值”锁死发展路径,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