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们的恋爱2》|郑爽:我长得不好看,我配不起你给我买的衣服

赤豆豆 2024-12-28 10:34:13

近日,由芒果台推出的恋爱真人秀节目《女儿们的恋爱2》,嘉宾分别是徐璐和张铭恩,郑爽和张恒,向佐和郭碧婷,陈乔恩和素人曾伟昌。

不管是徐璐和张铭恩还是向佐和郭碧婷都是甜的发齁的两对,仿佛是一个大型的”屠狗“现场。

唯独郑爽和张恒这一对,让坐在屏幕外的爸爸们都不停地捏汗,尤其是自家老爸。

在第二集中,张恒为郑爽买了很多衣服,有裙子,有衬衣,有T恤......

看到张恒买的新衣服,郑爽也很开心,并一件一件上身试穿,可每一件都不是她的style,随着她对这些衣服的评价,张恒的脸也逐渐黑了下来。

看到张恒不高兴,郑爽小心翼翼地瞄了瞄,为了让张恒开心,她随后说出了:”是我长得不好看,是我的身材不好,我配不起你给我买地衣服,我穿不出这些衣服的质感......“

来源于网络

她的这些认错举动,让坐在演播室的郑爸爸眉头紧锁。同时,也让我们为她的卑微感到揪心。

那些衣服本就不是自己style,不适合自己,说出来有什么关系?

张恒黑脸、不高兴又有什么关系?何必要这样的贬低自己,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

不管是在男女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还是在婚姻中,最忌讳的就是一方无限的贬低自己。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的行为里透露着真实的你自己。

深以为然,一个企图用贬低自己,来达到关系缓和、相处融洽的局面的人,是一个人极度自卑的表现。

可是郑爽作为娱乐圈的当红流量小花,出道开始就饰演女主角,并且也一直延续着女主角的戏路。不管是人气还是作品方面,都是杠杠的,可各种光环加身的她为什么会这么自卑呢?,甚至还因为配不上某人,而去整容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她的童年生活。

一、

出生于1991年的郑爽,从小在妈妈的安排下就学习钢琴、长笛、舞蹈等来锻炼自己的气质,因为在妈妈的眼中她就应该是一个高贵、端庄的淑女。

小时候胖嘟嘟的郑爽喜欢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和动物,每次模仿完,都会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来源于网络

被妈妈发现有表演天赋后,四岁的郑爽就开始登台表演,之后一直陆陆续续参加各种电视台的活动和比赛。

小学毕业后,本该是读初中的年纪,却被父母安排读艺校,在12岁时,还被送去成都学舞蹈。

16岁又被妈妈拉去北京艺考,没想到被中戏、上戏和北影都录取了,最终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年纪最小的学生。

4岁登台演出,小学连连跳级,12岁离开父母去成都求学,16岁上北影,可见郑爽的童年是既”匆忙“又辛苦的,不仅要刻苦学习文化课,还要参加比赛,还要上钢琴课、舞蹈课等兴趣班。

郑爽妈妈曾说,自己喜欢军事化管理,从小就鞭策郑爽在班级里要拔尖儿。

郑爽12岁时的日记里写道:

我今年的考试成绩一点也不好,数学94分,语文91分,被妈妈大骂一顿。每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都会哭,哭得很惨。我为什么不如别人呢?人家考第一,我考91分。妈妈说:你现在哪点都不让我省心,以前我为你自豪过......现在我对你失望。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一书中说:

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爱护子女的父母;

其次是不爱子女自己也意识到这件事的父母;

最坏的是,并不爱自己的孩子,却认为自己深爱着子女的父母;

比最坏更恶劣的是,在情绪上虐待子女,却深信自己是爱着他们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常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情感暴力。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称这样的人为善意的施虐者。

郑爽的妈妈就是那个善意的施虐者,对郑爽实施的是虐爱。

她不考虑女儿的成长阶段、不考虑女儿的需求,只是一味地让女儿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成长。

郑爽妈妈曾说过:自己当年没有实现当演员的梦想,特别遗憾,所以就将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来源于网络

我们来看看善意的施虐者都有哪些表现?

二、善意施虐者的表现

1、不会夸奖孩子

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己家的孩子作对比,常常会说:”为什么不能变成xx家孩子那样的人呢?“”为什么这种事都做不好呢?“

说出这样话的父母往往都是因为期待过高。

徐静蕾的爸爸实施的就是”谦虚教育“,他从来不会夸奖徐静蕾,即使长大后徐静蕾拍出了《杜拉拉升职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作品,斩获大奖,他也从来没有过任何一句夸赞。

导致徐静蕾在后来的采访中说出”自卑“这样的话,无论是谁都难以想象这样一个人会有自卑的心结。

2、不会发现孩子的优点

孩子喜欢打篮球,在取得篮球赛胜利的时候,父母不会夸奖孩子了不起,而是说”你总是因为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怎么可能成大事?“

这样的父母总是在遏制孩子的积极情感,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总有的父母信奉”夸奖使人骄傲“这样的词条,从而吝啬对孩子的夸赞,以为”打击式教育“更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实则不然。

3、将强烈的依赖心理当成爱

施加情感暴力的父母常常以为自己是在为孩子着想,但其实只是在精神上虐待孩子。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要求孩子做一些他那个年龄所无法完成的事情。

他们会无视孩子的需求、无视孩子的想法、无视孩子的发展等等

孩子很开心地回家说:”今天画的画被老师表扬了!“有情感暴力倾向的父母会说:”因为你原来总是画得不好“

4、用负面情绪控制孩子

实施情感暴力的父母会利用孩子的自责、负罪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记得在一个综艺节目中,董洁的儿子顶顶因为在玩没有吃饭,董洁就说:”你再不吃饭,妈妈就要哭了。“结果顶顶就乖乖地吃饭了。

这就是典型的用负面情绪控制孩子。

5、披着伪善的外衣绑架孩子

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会对学校的老师说:”请严厉地批评我家的孩子。“进而展现自己是一位负责、称职的母亲或父亲。

不分青红皂白就请求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无疑也是对孩子实施的情感暴力。

长期在实施情感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三、受虐者的表现

1、渴望被认可

被人认可是人最基本的需求。长期接受情感暴力的孩子就会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哪怕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会希望得到认可。

同时还害怕任何微小的失败。因此,他们总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活在渴望与害怕的夹缝中。

2、失去自我

被情感暴力伤害过的人,非常重视身边的人如何看待自己,因此会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小心翼翼,畏手畏脚,生怕惹得别人不高兴。

甚至会放弃自己的一些原则,只为讨身边人的开心。

就像《凪的新生活》中的大岛凪一样,每天要看别人的脸色,每天的目标就是平安无事顺利度过。过着完全没有自我的生活。

3、变得消极、焦虑

实施情感暴力的人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你产生质疑和指责,这也导致你无法轻易地表示自己的反抗、不满和愤怒。

但是自己又不甘心,积压在心底,无处发泄的愤怒,会让人表现出无精打采、气馁、充满偏见和焦虑,觉得生活没有乐趣。

甚至还会厌世,自杀。

四、想要摆脱情感暴力带来的影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自己的喜恶

不会反抗的人,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喜恶,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讨厌的人是谁。

总是习惯性的对别人有求必应,讨好别人。

现在,将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列出出来,进行区别对待。不要再做”老好人“。

2、做好被人记恨的准备,开始正面战斗

唯唯诺诺的人,无法正面和别人发生冲突。

他们总是认为,与人对抗或者发起战斗会失去周围人的善意,而他们非常害怕失去这种善意。

这时候,你只需要做好被人记恨的准备,非常勇敢大胆地去战斗,不要害怕失去周围人的善意。

3、给自己设定”否定性“暗示

美国的心理学家大卫·西伯里曾说过:重新建立自己内心价值观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自己给自身设定的否定性暗示。

给自己设定否定性暗示,在你遭遇情感暴力时,就会下意识地说出”不“,拒绝别人披着伪善外衣的好意,慢慢就会重新正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树立起新的价值观。

每一位成年人所表现出的自信与自卑、乐观与悲观、勇敢与怯懦,大多都是源自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未来甚至一生。

总之,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善待“你的孩子!

0 阅读:1
赤豆豆

赤豆豆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