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中国游客总爱问'幸不幸福',我们朝鲜人从来不想这个问题

百姓识天下 2025-04-19 12:45:00

了。"

62岁的张大妈在丹东火车站跺着脚数落导游:"说好住特级酒店,咋还让带方便面?"同团年轻人偷笑时,没人料到三天后他们会为半包榨菜竞价到50元。

这趟朝鲜五日游处处充满时光错位。从新义州换乘的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摇晃六个小时,张大妈恍惚回到了1978年下乡插队的岁月。车窗外掠过的田野里,弯腰插秧的农妇裹着褪色的碎花头巾,老牛拖着木犁的剪影与远处卫星发射架构成魔幻画面。

"欢迎来到平壤!"当列车停靠在铺着水磨石地板的现代化车站,张大妈却被月台上的一幕刺痛——三个朝鲜小孩蹲在角落分食一个煮鸡蛋,蛋黄碎屑掉在洗得发白的红领巾上。

在仓田大街幼儿园,穿着民族服装的孩子们表演完《金日成将军之歌》后,张大妈忍不住掏出巧克力。年轻女教师突然箭步上前,用身体挡住礼物:"谢谢中国同志,我们有规定..."

参观者问及孩子们的理想,五岁的李英姬挺直腰板:"我要成为像李雪主阿姨那样优秀的播音员!"翻译话音刚落,张大妈想起自家小孙女奶声奶气说"要当网红赚大钱",手里的DV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更震撼的对比发生在未来科学家小区样板房。当中国游客盯着空荡荡的冰箱窃窃私语时,女主人骄傲地展示着橱柜里的铜制奖杯:"这是我丈夫连续五年获得'千里马骑手'称号的见证。"窗台上的君子兰在夕阳中舒展叶片,楼下广场突然传来集体舞的欢快乐曲。

深夜的羊角岛酒店,张大妈被走廊响动惊醒。透过门缝,她看见服务员正用搪瓷盆接屋顶渗水。次日早餐时提起这事,小金导游面色如常:"平壤正在建设世界级城市,暂时性困难..."

看似完美的福利制度在细节处露出破绽。在万景台少年宫,舞蹈教室的钢琴音准明显偏差,但穿天鹅裙的少女们依然优雅地旋转;医院药房柜台后的玻璃柜里,整排青霉素盒上的保质期已模糊不清;号称免费分配的住房,实际需要"贡献度"积分——在炼钢厂工作的崔师傅等了八年才分到45平米婚房。

最让张大妈失眠的是那晚停电经历。当整个平壤陷入黑暗,导游却淡定地掏出蜡烛:"我们正在集中电力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烛光摇曳中,楼下的国营商店亮起煤油灯,排队买粮的人群像默片里的剪影。

在开城高丽博物馆,发生戏剧性一幕。王老板举着单反追拍穿传统服饰的解说员,姑娘惊慌后退时,始终保持着标准微笑。事后才知道,这种"职业性笑容"要经过三个月礼仪训练——嘴角弧度精确到毫米,露齿不超过八颗。

"你们中国人总爱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程火车上,小金突然用流利的中文说道,"但对我们来说,比较是危险的奢侈品。"她掏出珍藏在钱包里的全家福:父亲是矿场模范工人,弟弟在元山海军基地服役,母亲戴着"共和国英雄母亲"奖章——这个五口之家分布在三个城市,上次团聚还是五年前。

临别前的欢送宴上,张大妈终于忍不住问出终极问题:"你们真的觉得幸福吗?"满桌突然安静,朝鲜导游们交换眼神后,文艺指导员先开口:"当我带领艺术团在莫斯科获奖时..."话没说完就被厨师长打断:"上次台风冲毁我家稻田,是军队连夜帮抢收的。"

最后发言的是司机老朴,他摸着方向盘的领袖徽章:"知道为什么我们公交车从不超载吗?国家规定每辆车必须配备擦汗毛巾和应急药品。"这个开了一辈子公交的老汉突然腼腆笑道:"上周有位孕妇在车上临盆,我们用窗帘围成产房,孩子取名'车英淑'..."

回丹东的火车上,张大妈把没送出去的巧克力悄悄塞进朝鲜乘务员的工具间。当列车驶过

0 阅读:5
百姓识天下

百姓识天下

年轻时曾在朝鲜生活过5年,有多位朝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