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生于1904年,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他90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三度遭受打压,又三度重整旗鼓。耄耋之年,仍旧执着推动改革开放。然而,就在众人期待邓公能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他却对外宣布卸任所有职务,正式步入退休生活。
究其原因,自邓公步入七旬之际,他的听觉系统开始遭受病痛的侵袭。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尤其在1980年后,其听力状况急剧恶化,右耳几乎全然失聪,左耳亦然很难听清。经医生诊断,他患上了神经性失聪以及耳内异响。为了能让邓公听清讲话内容,谈话之人需对着他的左耳大声喊出。
鉴于此,邓公不得不调整自己出席会议的频率,侧重于通过阅读会议报告以及听取机要秘书关于会议的详细汇报来掌握各项工作的实际进展。然而,这种转变无疑对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再加上以江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表现出色,国家治理走向成熟。看到这些不凡的成就,邓公觉得,是时候把国家交到第三代领导人手中了。因此,邓公于1989年9月4日,向党中央提交了辞职信。
即便退出公共事务领域,邓小平也并未停止工作。他心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密切注视着国情变化,致力于在幕后推动他一手主导的改革开放发展形势。很长一段时间,他始终保持着忙碌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严格规定每日必行之事。
每天8点吃早餐,9点准时抵达家中的办公室,阅览各种国内外信息。将大量时间用于研究和处理各类政治事务,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尽管在申请退休时,邓小平曾承诺不再接见外宾,但在一次特殊情况下,他破例同意了与一位老朋友的拜访,此人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
邓小平与金日成相识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邓小平刚刚结束越南战争回国。在周恩来总理的引荐之下,邓小平得以在访问朝鲜时与金日成相遇,并由此拉开了双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真挚友谊与合作历程。金日成曾访华多达40次,邓小平同样前后五次踏上朝鲜的土地,成为继苏联之后,访问次数最多的国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胆略,领导中国走出了一条繁荣富强之路;而金日成则凭借自己的魄力与决心,指引朝鲜人民踏上了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途径的康庄大道。两位领袖的英明决策和前瞻视野,成为中朝两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1991年10月5日,金日成访华时提出希望能与邓小平见一面。彼时,早已一年多不接见外宾的邓小平罕见的同意了此次会晤。但同时也提出要求,此次会面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发消息、不拍照、不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会见当天,金日成在钓鱼台18号楼外等候邓小平的到来。见面后,邓小平与金日成相互拥抱,时间仿佛回到了他们初次相识的年代。两位老友进入会见厅,只有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和两名翻译人员陪同。他们谈及了过去的合作、各自的国内发展,以及未来的中朝关系。
这次会面由原定的15分钟,持续到一个多小时,两位老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临别时,邓小平与金日成紧紧握手,表达了彼此的祝福和期望。这是金日成生前最后一次访华,也是邓小平生前最后一次接见外宾。
1992年,邓公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无产阶级革命家!华夏腾飞与复苏的缔造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