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润果州|唐青山:青山为证忠心报国

南充新闻网 2023-09-07 10:45:21

见证唐青山足迹的红军街。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洪源 摄

身穿军装的唐青山。

唐青山获得的荣誉勋章。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

唐青山,蓬安县人,1913年生,出身贫农,少年丧父。1933年加入红军,长征途中三过雪山草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0月3日,因病在沈阳逝世。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虹

“老来病魔久缠身,残体又添新刀痕;蜡头不灭雄心在,愿将余辉献人民。”

这首诗出自开国少将唐青山之手,也是他晚年的生活写照。唐青山,这位来自蓬安县贫苦农民家庭的开国少将,脑部残留着弹片,胸口、胳膊和腿上都挂着枪疤。他三过雪山草地,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赢得了人们尊敬和景仰。

1热血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唐青山,1913年出生于蓬安县原白玉乡(现为周口街道)一个偏僻的贫苦农民家庭。13岁时,父亲去世,唐青山当过雇工,担水、喂牛、打谷、插秧、挖土、修路,生活过得十分艰辛。

转折发生在1933年。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转战入川。1933年10月5日,红9军27师占领蓬安县城对岸的周口镇(今周子古镇),解放了蓬安部分地区,并在周子古镇发动群众闹革命,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此时正在周口镇替人帮工的唐青山得知消息后赶到现场,聆听了红军的宣传,深受鼓舞,并立志参加红军。得到母亲的支持后,唐青山走过古镇的青石板路,穿过盐店街,加入了红军的队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此,这位朴实的蓬安青年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今年8月的一场大雨,让盛夏的周子古镇焕然一新。我们一行人走进古镇,沿着当年唐青山走过的路,追寻红军的足迹。古镇内有一条红军街,古木森森、店铺林立、生机勃勃,当年红军留下的遗址清晰可见。标语铿锵有力,宣示着红军的誓言,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红军的坚定与从容。从红军街口的碑记中可以了解到:“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某部由营山方向经盐店街进入周口镇,为了发动群众闹革命,红军‘錾花队’在盐店街石门坊和民房石板壁上书刻了革命标语。”

穿过红军街,直抵龙角山。山顶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黄葛树,树冠硕大如巨伞,叶片青翠,树干需要四个人才能合围,树下立着一组栩栩如生的红军铜塑像。

说起这棵树的来历,当地群众说,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龙角山驻扎,红军战士下山挑米时,随手掰下一根黄葛树枝当扁担,挑完米后便将树枝插在了土里。多年后,树枝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其为“红军树”。

2不畏艰险三过雪山草地

入伍后,唐青山这批100多人的新兵组成游击队,跟随红军在遂宁打了几次游击战,一个月后撤退到营山县。当时,新兵中会做饭的人很少,唐青山便自告奋勇当起了炊事员。后来,唐青山觉得做饭不如上前线真刀真枪与敌人打仗,便向营长请求加入了战斗班。

红军过雪山,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行军之一。作为红军的一员,唐青山也不例外。“父亲很了不起,三过雪山草地,历经艰险。”唐明是唐青山的儿子,现居辽宁沈阳,我们几经辗转联系上了他。他介绍说,1935年至1936年间,其父跟随部队折折返返,一年半来在雪线以上区域停留的时间最长,红桥山、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党岭山、巴朗山、鹧鸪山等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

1935年6月下旬,唐青山所在的红九军二十七师四团留驻夹金山南、巴朗山东之达维、懋功、丹巴河东岸及崇化地区,掩护红军北进作战,后翻越夹金山、巴朗山。“在一次战斗中,父亲的头部负了伤,一小块弹片一直留在头部。”唐明说,不久后,在大川的一场激战中,父亲的腹部又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这次可伤得不轻,无法行走,只好由担架抬着,被送到小金地区的虎边,那里是二十七师卫生部的所在地。这样,他又第二次翻越了夹金山。伤好后,重返前线,唐青山又一次翻越夹金山。

在第三次过草地时,唐青山腹部的伤未完全康复,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便把他留在师的卫生部里任政委。这时,唐青山所在的二十七师改为教导师,后来组织让他担任师收容队队长,负责收容任务。

1936年7月,唐青山带领临时组建起来的收容队,抬着30多副担架,赶着50多头牦牛和部分马匹,紧跟在行军队伍的后面,经过二十来天长途跋涉,才走到草地边沿,后又翻越雪山。一路上,他们抬着伤员,并不断收容着病号以及因体力不支而掉队的战士。特别是进入一望无边的茫茫草地以后,他们克服了极度劳累、缺粮、断水以及恶劣气候等种种困难,先后共收容上千名病号和掉队的同志,掩埋了百余名牺牲的战友遗体,胜利地走出草地、翻越雪山,完成了收容任务。

在唐青山的回忆录《印在心头的足迹》中,详细记录了这支红军收容队的故事。唐青山和战友们一道,历时几个月的艰苦奔波,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可我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草地上倒下的那些战友,和战友们留下的那些深深的足迹……就会像电影画面一样,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在回忆录中,唐青山写道。

3青山为证不树碑不立传

从1933年参加红军到解放军,唐青山身经百战,六次负伤。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反六路围攻,并西征与川军、马家军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他挺进山东敌后,转战鲁西、鲁南、滨海等创建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由山东挺进辽宁沈阳,后到东北大部地区,东北解放后又南下继续作战……

1950年,唐青山接到军委命令,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从此,结束了他17年的武装战斗历程,开启文化学习之路。

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唐青山不仅完成了军校学员的学习任务,还协助学院做了许多工作,更是在1952年10月1日的国庆3周年典礼中,走在了军事学院方队、也是地面受阅57个方队第一个前导方队中,接受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检阅。1954年,唐青山顺利毕业。

“父亲经常拿出在南京军事学院的成绩单问我们,‘我算不算大学生?’我们一看,立马答道,‘你学了四年,那么多课程都是‘及格’‘良好’,当然是大学生了’,父亲一听,笑得可爱,笑得得意。”唐明回忆说,他们为离休在家的父亲准备了录音机和磁带,想让他将过去打仗的经历录下来,父亲却不以为然,一盘也没有录,但是对于组织安排的党史征集工作却十分重视,他在70岁后写了十余篇回忆文章,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父亲很少给我们讲他的经历,不树碑不立传,为人处世十分低调谦卑。”唐明说,曾经,“将军故乡欢迎您”的标牌高挂在家乡的路边,是那个无名的小山村乃至不算很大的县城标志性“公益”广告。在革命年代里,人们特别以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军感到荣耀自豪,但父亲没有见过这个标牌,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标牌。

青山为证,红军不朽。虽然不树碑不立传,但唐青山忠心报国的故事,却在故乡的山水之间流传,父老乡亲一直把他记在心里。

1 阅读:4